让家长学校课程真正为家长服务
2018-01-28
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对于一所新学校而言,构建起一个怎样的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办学的方向、品位、成效。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家长学校课程,是在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指导下的、与其他课程相依相辅存在的一个课程分支。它主要面对家长,但同时也牵涉教师、学生,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张扬学校办学文化都有着深远意义。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是一所开办于2013年9月,位于城郊接合部的新学校。几年来,学校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领域努力探索和实践,坚持走适合自己学校的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之路,努力建设真正为家长服务的家长学校课程。
一、课程起步:为家长把脉
1.调研,心中有数。在新校刚成立的两年中,学校分别对两届一年级新生家庭教育情况作了起点调研和分析,捕捉到了以下信息: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高中学历分别占比66.2%和61.4%,小学学历占比2.9%和1.6%)、隔代教养比率较高(分别为31.6%和34.1%),学前教育比较缺失(20.4%和18.9%的家庭从没有阅读、识字等学前教育行为)……
基于新学校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确立了“亲和家校信任关系,提升家长学识修养,更新家长育人理念,传授家校合作具体方法”的工作方向,家庭教育情况基础调研让新校家长学校课程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
2.立规,亲子监督。老师们都清晰记得建校之初第一次家长学校活动的情景:过了通知时间家长依旧在陆陆续续进场,明确了上课要求但手机铃声仍然此起彼伏,活动中玩手机、打瞌睡的家长更不在少数……活动前再三向家长明确听课要求但效果非常不好,让班主任在会场上时刻提醒反倒欠缺了礼数,怎么才能把家长的精气神儿提起来呢?大家想到了孩子——家长学校立下的规则,由学校和学生共同监督执行!根据家长在“守时、听课、作业、参与”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
让家长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去影响感染孩子,是家长学校的一大目标。让孩子监督家长守规则,不但修正了这些家长的外在表现,更规范了他们在亲子教育中的榜样形象。
3.征询,调节有度。
家长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学校是从家长的基础和现状出发设计建构课程的,但要真正得到家长的认同,还需经历征询、修正的环节。每一期家长学校活动后,学校都随机抽号请家长对活动进行评测,及时调节下阶段的家长学校活动。来自家长的面对面的新鲜反馈,使得家长学校活动课程调节适度,更适切地贴近家长的需求。
“构思—执行—征询—修正—认同”的家长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征询”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课程的优化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让课程成为“这些”家长的量身定制,是彰显课程个性化的保证。
二、课程设计:为家长所需
1.建构,让课程“网格”化。
网格,在生物学中是指由支柱和细层组成的网格状骨骼结构,在信息学中是使集成分布的各种资源成为整体,共同完成各种所需任务的机制。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家长学校课程的网格建构,是指建设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开放动态的服务模式,让家校课程更富有实效的一种策略。
通用性,体现在课程定位于“深入了解6~12岁儿童的学习与心理品质,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重视孩子全面素质发展,持续关心孩子成长,乐于参与学校各项家校活动;积极主动支持学校工作,认真总结分享家教经验”,课程指向家庭教育的专门领域,同时有家教策略的专项指导,这些指导都具有通用性特点。
科实小家长学校课程还具有创生、开放的特点。儿童心理及成长课程、学校教育课程、家教指导课程、前沿理论课程、同伴交流课程等分支内容,可以统一规划、集中控制,但是更多的是自然存在、非集中控制的。如同伴交往课程,可以是家长同伴间的交往,亲子作为同伴的交往,也可以是家校双方作为同伴的交往。
不论资源共享,还是开放动态,在家长学校这个实施平台上,家长、教师甚至学生,彼此协同互助,影响激励,让课程发挥出催生成长的力量。
2.组团,让课程“保质”。
家长学校课程网格解决的是“课程做什么”“在哪里做”的问题,而究竟“由谁来做”,或者说“主要由谁来做”,也是决定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实小是一所新的学校,教师来自各方,情况比较复杂,教师在家校课程建设上的特色长处还没有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组建一个过硬的讲师团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们的做法是:校级领导、教导处、德育处干部带头,从自己擅长的选题开讲;“一体化管理”总校骨干教师送讲到校;太仓市网上家长学校“林老师讲师团”专业引领,本校学科带头人、年级组长分批登台,使家校课程更有层次。循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家长学校课程设计,涉及面广,博采众长,贴近家长,确保质量。
三、课程实施:为家长所用
1.走心:微视频版课程展示。我们的家长学校活动有了一个规定动作,即“微视频影院”观影,内容包括学校介绍、学校活动、各班活动、家校联系秀等。家长欣赏着孩子幸福的校园生活,伴随着孩子幸福的成长节奏,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活跃在镜头中的身影,能更好地感受“每个孩子都重要”的学校育人理念和实践行动。
2.入心:现场版课程参与。我们发现家长在家长学校活动中不太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特别是不能主动发表见解、交流想法、分享收获,使得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于是,开发现场版家长学校课程成了大家的努力方向。
体育节亲子运动项目,家长和孩子在蹦蹦跳跳、跑跑闹闹中参与了;艺术节亲子联动项目,家长必须主动参与才能完成任务;帐篷节,孩子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晚……这些课程让家长与孩子走到了一起,并融入了孩子的校园生活,让他们看到了在亲子教育中自身的能量,有了更多亲子互动的美好体验。
3.凝心:特色版课程创生。如果家长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家长学校课程就缺乏个性、缺少生成、没有特色。学校、班主任要引导班级家委会积极挖掘、推荐家长群体中的优秀资源,进行课程的开发,让家长慢慢地真正融入其中。
共同装扮家园课程、亲子悦读推动课程、“不对孩子发火”的家长情绪管理课程、记录孩子成长进步课程等,每个班的家委会在班主任的建议指导下开展活动,积累资料,分享收获,展示成果。不同的行动体验,不同的特色尝试会产生不一样的课程效果,行动积极的家长以实在的表现不断激发着其他家长,参与家长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家长队伍的凝聚力更加强大。
四、课程评价:让家长说话
1.让家长“自说自话”。科实小家长学校课程评价中有一条要求,即每位家长每一学年必须完成一篇“育人心得”。“育人心得”特别强调家长说想说的话,说自己的话,说真切的学习感受和自我成长。不论说得对不对、好不好,只要家长是真的说了自己的话,那一定是家长家庭教育理念和行动的一次自我提升。家长“自说自话”的质量是参评学校“给力家长”的重要指标。
2.让家长“你言我说”。思想的碰撞更能出智慧。因此,除了家长个体的“自说自话”,还得有交互式的评价方式。分层家长沙龙,主题式家长论坛,志愿者团队分享,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委员会工作例会等都可以是家长“你言我说”的平台。在这自由分享的平台上,家长的体会、收获、建议不仅为家长的行动指点方向,同时也可以成为学校倾心听取和采纳的工作建议。
3.让家校“互动议论”。“千人评科实小”行动每学年举行一次,是对家长评价的补充,是新校设计出的家长全面性评价学校的机制。评价主体除了家长,还有教师、学生、社区人员等,评价的内容覆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是学校组织的家校社区层面的广泛“互动议论”。分条线、分组的问卷调查报告其实也包含了对家长学校课程的综合评价。这份重量级评价是学校把握方向、调整策略、指导实施的依据。
循着这样的思路,把家长推到评价主体、客体的多重角色中,将评价拓展到“家庭—学校”,“现在—将来”的多重内容中,给予家长充分的话语权,是不断丰富完善家长学校课程的有效举措。
几年来,站在立好根基发展新学校的基础上,我们在把脉课程起步方向、个性设计课程特色、搭建立体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以上一些尝试,建设真正为家长服务的高质量家长学校课程还将是我们继续实践与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