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上的清明节
2018-01-28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8年4期
古诗文中,清明节多是清冷的,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笔调写满惆怅。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离死别处”,所以这“断魂”是因为想起了逝去的祖宗亲友,自然是惆怅的。
高翥说“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场景,写满的是悲切。因为“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所以这“悲切”是因为有诸多的遗憾,自然是难过的。
但我认为,清明节是走在阡陌上的,而且是以一种欢快的样子,美目盼兮、挽带花香地走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
可不是吗?你看,清明节,瞅准的就是仲春与暮春交接的日子,这时候,柳树已经开始轻拂她柔嫩的枝条,看到她,会突然发现,怎么一夜之间,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了呢?尤其是乡间的柳树,多是成排的,“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场景,更是愉悦,让人忍不住对这浪漫的春光,无限感叹。
而那桃花也开始绽放出美丽的笑脸,尤其是一夜春雨过后,“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那场景,更是美妙无比。乡间的桃花,无事雕琢,却更清新,只等着用最美好的花香,醉了清明扫墓人的心;而那娇嫩的花蕊,也悄然拂去了扫墓人的泪。
而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和一群小小孩童一起,仰起脸看清明时节飞在天上的风筝。风筝长长的线牵在手里,舒活的腿脚迈在田野上,活泼泼的光阴,悠长长的牵挂,还有那亮闪闪的春光,就这么在风筝上诗意地写着,装点了天空,也装点了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