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现代图书馆视觉设计中的重要性*

2018-01-28胡志翔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形符号关怀人文

吴 云,胡志翔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00)

图书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服务于大众,其功能也是众多的,包括借阅室、办公区、藏书室、展示区、休闲区等。而与之配套的视觉系统的设计还是处于一个滞后的状态,尤其是能充分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在图书馆视觉设计中的却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图书馆建筑专家埃尔斯沃斯(R.E.Ellth Worth)指出:“任何图书馆都是人、图书和建筑物组成的,所以必须在这个三角形中的一边和其他两边的关系上加以探讨。”[1]他的观点强调以人为主体的观念,也就是说任何设计的出发点都应当“以人为本”。在如今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图书馆还是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设计,主要体现在导向系统的设计中,而视觉设计是直接面向于受众,服务于受众的。对于那些初次来到图书馆的读者或者是那些特殊的人群(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来说,偌大的图书馆常常给他们带来一定的陌生感、孤独感、紧张感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功能上的不便,往往是要通过不断地向其他读者或者工作人员询问才能解决。因此对于图书馆视觉系统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功能以外,更需要进一步满足人的视觉特性,以确保信息能精确地传达,发挥视觉系统功能的最大化以服务于广大读者。

1图书馆视觉设计中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现代图书馆的视觉设计中大多数具备了视觉的功能性,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过于陈旧,设计的形式感太重,忽略了对人的因素的考虑,没有从各方面考虑读者的需求(如年龄、生理、心理、人机工程等),往往都是为设计而设计,难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在许多图书馆内的标识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都是以以往的经验为准,对于标识文字的大小、版面的编排没有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来确定。因此往往造成信息的杂乱无章、读者识别困难。长此以往,这样的设计就会逐渐被人们遗忘,成为一个摆设。许多标识的摆放位置也非常不合理,缺乏整体的布局及连续性。主要是因为设计时忽略了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感受,没有将人的行为习惯纳入设计之中。设计者往往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进行布局。在标识的材质上选择也都是按部就班式的借鉴以往的经验,采用一些透明的塑料面板或者不锈钢面板等。却忽略了自然光线折射带来的视觉障碍造成识别困难。在导向系统的设计中更是混乱,标识不清楚,指示不清,文字、图形呆板而不活泼,无法让广大读者满意。整体上视觉设计中都存在一些人文关怀的问题。

2人文关怀的概念

《周易》贲卦的卦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历史上记载“人文”一词最早的出处。由于“人文”理念自身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因此人文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难以给出明确的定义。而对于个人而言,人文精神主要是与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日常行为和兴趣爱好息息相关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怀,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满足人的需求,从而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和个体差异,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2]。将人文关怀运用于视觉设计中能更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图书馆视觉设计中人文关怀更重要性。

3视觉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视觉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其出发点是以人的自身感受为准,设计师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探寻人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将设计与人的需求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图书馆的视觉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对设计中的文字版式的编排、色彩以及各个色系之间与人的视觉感受的协调、以及图形符号的设计是否能准确无误的传达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方便读者的辨识。

3.1 文字分析

文字作为视觉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将语言的功能转化为文字符号,是一种最为准确的表达方式。同时,它也是图形与色彩之间的一条纽带,它能弥补图形在信息传达中的不足。由于设计者对于文字使用编排过于形式化,忽略了人的行为习惯因素,因此在无形中会给人们的识别带来困惑。有的视觉设计只考虑画面简洁、追求艺术性、画面效果,忽略了说明文字的作用,很少考虑为读者周到的服务。例如,老年人阅览室中的文字设计往往是设计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老年人阅览室中常常会设有阅览须知等印刷制品以及数字多媒体阅读设备等,与之配套的设计往往是按照青年人的标准来设计的。从老年人的视觉感受出发,阅览须知的文字内容以及数字媒体界面中的文字设计很多是不合理的,大部分文字都过于密集,对于字体的选择也是多样性,尤其是在文字的编排上过于形式化,有横排式、竖排式、斜排式等等,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视觉压力以及阅读阻力。综上所述,设计者们应当以老年人的视觉感受出发来体现出设计的“以人为本”。对于老年人在阅读内容中文字大小的选择上应当略为偏大一些可以使用16pt左右的字符大小,而对于字体的选择上也应当尽量使用老年的辨识度高的字体(如宋体、黑体、中圆体等),对于文字的版式编排上可采用横排式的方式为主,尽量避免竖排式及斜排式等。而在数字多媒体以及网络界面中尽量使用网格版排版。文字大小在12pt左右,行距为11pt左右,版面以简洁为主[3]。

3.2 色彩分析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没有色彩就大大失去了视觉设计的艺术性,因此色彩对于图书馆视觉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一种直接与人们心灵对话的情感元素,其主要包括色彩感觉和形体感觉两种。经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视觉设计作品的感受在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形体感觉只占20%;两分钟后色彩感觉占60%,形体感觉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4]。可见色彩在视觉设计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好的色彩运用能给人们带来趣味感的同时也能加强人们的记忆。而在现代图书馆的视觉设计中,设计师们往往忽略了人性化的因素,难以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理念。例如:目前的儿童阅览室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色彩过于单一,墙面以白色为主,地面以灰色为主,基本没有装饰颜色,难以实现通过地面的颜色来划分区域。再加上白色光源的照射,整个空间的色调呈现出冷色系的感觉。由于儿童内心年龄偏小,对于色彩的感知会比成年人敏感。过多的冷色调会给儿童心灵带来一种冷清感、孤独感、寂寞感,造成情绪紧张,缺乏看书的乐趣。对于以上的问题,设计师在对色彩的运用上应采用以黄橙色调为主,辅以少许的蓝色、红色、绿色。通过对颜色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对比来装饰整个阅读空间,使整个空间更有活力、新鲜、好奇感。地面可采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区域并加上卡通元素的点缀,能让孩子们快速地了解并记忆整个阅览室的区域划分。著名的韩国松坡儿童图书馆中的儿童阅览室,家具、地面以及光源的选择上都是以橙黄的暖色调为主,且整个色调不会因为过于偏暖给人产生过于兴奋与躁动感,反而会给人带来一种清新与活泼感,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3.3 图形符号分析

在视觉设计中,图形符号是一种仅次于色彩的信息与情感传播符号,它通过利用图形符号的形式感与自身的内涵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因此,在图形符号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以人的视觉、心理、精神感受为出发点,对于图形的样式设计主要以直观、简洁、易懂、易记为主。而对于其内涵主要从人的心理认知为主,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语言的人们对于图形的理解。目前在图书馆的视觉设计中,图形的运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部分主要的功能区域,如咨询处、借阅处、工作区域、各个阅览室等,在其视觉系统中都缺乏一些辅助性的图形来方便读者识别。以文字信息为主,大大增加了读者对信息识别的负担且不易记忆,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心理年龄偏小的儿童、视觉障碍的老年人等。因此对于一些视觉导向的设计中不仅要有文字信息,更应当增加一些辅助图形来方便读者记忆与理解。辅助图形的选用以国家标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为主,尤其在一些主要的楼层索引图中都缺少与文字信息相对应的公共信息符号。如安全出口、吸烟室、卫生间、楼梯口等一些应急图标。这一点在许多的商业空间中已经被设计师们考虑到。比如,一些购物中心,在各入口处都会放置本楼层的索引图,不仅有文字,并且运用了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各个区域的商品分布情况。如女装区常用“裙子”的图形符号表示,而男装区则用“领结”图形符号表示,童装区则用卡通图形表示等。不仅方便理解记忆,同时也给增加了设计本身的趣味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觉设计作为一种服务手段,应该对广大读者的各种行为进行研究,从而确定有利于服务的设计形式。因此,在设计中,设计师和单位主管者的个人审美意愿只能摆在次要的位置。视觉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将成为现代图书馆自身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图书馆的公共性与开放性,视觉设计是直接面向于社会各个阶层的。设计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对视觉设计中图形、文字、色彩等主要的视觉元素的设计来服务于广大群众。为今后图书馆的视觉设计的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图形符号关怀人文
智能坐便器用图形符号标准化探究
关于广告中图形符号设计的视觉传达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