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一”去擦亮新教师的成长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86期
关键词:培训者实验学校常规

十分高兴!因为看到了《江苏教育》又一精彩的策划——“支持新教师成长的行动”。这是一个话题,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回应。这个话题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侧面,却是教育大会关于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类文明传承者论述的整体应答。因而,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一组文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整体之美:亲切引领中的深度,深度引领中的智慧,智慧引领中的平实,发自肺腑的话语把我们带到一个境界。这些文章,我都喜欢读,因为阅读中似乎看到过去的我。是的,当年的新教师,如今来评说这一主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轻轻的,美美的,仿佛回到了已往的那个年代。

如果作一梳理、概括,那就是四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在觅渡,在寻找,去发现那个“一”,这“一”就是明理、寻道,有校长之道,有培训者之道,有研究者之道,还有新教师的心声——其实是新教师之道。寻找“一”就是寻找新教师发展的路径,寻找新教师成长的规律,去发现并开发新教师的生命创造力。诸多的“一”,编织了新教师成长,以及支持新教师成长的行动图谱和更加美好的愿景。

一、一个灿烂的名字:新教师

新教师在于那个“新”。新,不仅意味着年轻,意味着青春,还意味着一个时代,即意味着在创新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所以,新教师代表着希望。无疑,新教师的名字是灿烂的。

灿烂有着独特的含义和意蕴。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认识。一是资源的视角。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判断。“第一”,是价值排序后的定位。这么多年来,我们终于在价值澄清后有了一个战略性的价值选择。那么,新教师也应属这“第一资源”。不过,我又觉得还可以深入一步,即新教师应当是“第一资源”中的“黄金资源”。“黄金”言其尤为珍贵,尤为闪亮。正是新教师这一“黄金资源”让“第一资源”焕发青春的色彩,显现出无可限量的生命潜能,去生成巨大的创造性。只有把新教师看作“黄金资源”,才会让“第一资源”具有可持续生成性、发展性,并永葆创造性。教育发展要充分开发、利用“第一资源”,关键是重视、培育好“黄金资源”。只有“黄金资源”培育得充分,才有可能让教师永远成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未来的视角。众所周知,新教师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他们代表着未来,他们就是未来。完全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新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未来;甚至还可以说,没有新教师,就没有教育的未来。曾记否,20世纪60年代前后进学校的新教师,如今成了教育的大家,成了教育家,如李吉林;曾记否,20世纪70年代前后进学校的新教师,如今成了学校的顶梁柱,如李庆明,他们成了研究者,从理论上引领我们;曾记否,20世纪80年代后进学校的新教师,如今成了管理者,成了专家,如陈文艳,如陈静,他们在教育领地上扬鞭策马,自由驰骋,他们就是对“曾记否”的证明。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的姜心怡、陈晓慧、吴慧玲、刘惠,在若干年后一定会成为优秀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这就是历史的逻辑。三是文化的视角。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制高点,而新教师往往代表着文化的创新与进步,他们应当成为学校发展的制高点。教育战略家说得好:谁赢得了今天的教师,谁就赢得了明天的教育。新教师恰是“今天的教师”。校长们说得好:学校将来是属于他们的,是属于新教师的,他们走得多高多远,学校才将会走得多高多远。老教师们说得好:今天我们走在年轻教师们前面,带领他们前行;明天他们将会登上高峰,给我们带来千般文化风景,带领我们也去瞭望世界的教育风云。

是的,新教师的名字是灿烂的,教育是灿烂的,教育的未来更是灿烂的。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新教师,就是凝望未来,就是创造未来。如果说未来已来,那么新教师的成长正是一种灿烂的明证。

二、一个越擦越亮的话题:新教师培训、新教师成长

新教师培训、新教师成长是个老话题。正因为“老”,足见其重要、必要,足见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的话题,还可以认定这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美感的话题。这又是一个新话题。言其“新”,是因为一批批、一代代新教师成长都会有新的语境、新的挑战,一如花儿年年开,可岁岁都不同,新教师的成长是一种“迭代”现象,在“迭代”中呈现出新教师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走向。所以,这是一个越擦越亮的话题:新教师成长。不能因为话题“老”而熟视无睹、无所作为,相反,要让老话题在时间的尘埃中闪亮起来;同时,也不能因为话题“新”,就要推倒一切重来,或者手足无措,也无所作为。《江苏教育》设计这一话题,是有勇气的,有远见的,有智慧的。

“支持新教师成长的行动”这一话题,本身就是一条极好的思路,清晰、鲜明。这组文章告诉我们,“支持”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行动”也绝不止于坐而论道。“支持”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式,还是一个过程,其间亟需能力;而“行动”是一种切实的行为,表现为一种品质,也表现为一种能力。策划者的智慧还表现为,让“支持”与“行动”有了行为主体,而且从不同角度确定主体,有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责任,有不同的思路。这样的设计,意在呼唤大家都来关心这一话题,共同谋划,大家担起责任来,以“合围”的方式来破解这一话题,各自明理、明责、寻道、寻求突破,大家都去形成支持之道、行动之道,总之是新教师成长之道。

校长之道。陈文艳寻找到了校长支持之道、行动之道。她有三个关键词:成长语境、价值追求、转变之维。这样的概括、提炼具有“道”的意蕴。她说得特别好:“每一年,我们都会在接受现实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聚焦这样一个命题:作为一所以文化自觉为办学特色的学校,如何基于学校管理的视角,围绕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命题,以穿透现实的力量,鼓起勇气,引领新教师踏上那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育本质的精神之旅,从而把心灵献给学生?”立于新教师成长,校长之道是大爱之道、心灵之旅——“当我们把心灵献给学生,我们便拥有了生命完整的视界,我们便抵达了教育最初的原乡。”

培训者之道。陈静作为培训者,她寻找到了培训之道,她将之称为“破译新教师成长的核心密码”。密码在哪?在“点”,在“三点”上:动力支点、关键节点、内在燃点。陈静将道德引领作为动力支点,将专业助推作为关键节点,将高位建构作为内在燃点,这是生动的、准确的、深刻的。尤其是她还提出了“首次效应”“一年分水岭”“5年现象”,这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来的,具有规律性,具有普遍意义。值得赞赏的是,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可亲、可信、可学。培训者之道是智慧之道。

三、一根火柴:擦亮新教师成长的价值理想

先抄录一段话:“教师培训要‘有的放矢’。教师培训,借用宋朝学者叶适的话来说,‘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不论是‘五十步之外’效果可期的短期培训,还是‘百步之外’难度更大的长远规划,都应做到‘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卑之无甚高论,但我觉得还是有话要说。”

这个“我”便是李庆明,一个师范学校的特级教师,一个教育理论研究者,一个将理论与实践对接得巧妙而无缝的哲人,将新教师培训中的“有的放矢”铺陈得如此之开阔,阐释得如此之深刻,讲述得如此之亲切、生动,是不多见的。庆明是以他的文字首先告诉我们,让语言充溢着丰富的内涵,打动教师的心,触摸教师脉搏的跳动,培训、教育才是有效的,且是深刻的。他还告诉我们,一个研究者可以是一个优秀的培训者,一个优秀的培训者可以是一个激情的讲述者,一个激情的讲述者应当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智者。大视野、大格局、高格调、高情感,一定会有“支持新教师成长的行动”,正如他自己所言:“诚然,教师培训也应像不少人强调的那样,要‘接地气’‘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操性和‘实用性’,但是,如果把这些抬至不恰当的地步,把教师培训搞得像技工培训那样,则容易坠入狭隘功利主义的泥沼,对新手教师的成长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完全赞同,举双手拥护,极对,极好。

那么,超越狭隘功利主义的,究竟是什么呢?抑或说,他所认定的那个“的”是什么?他实际上阐述了四条:理想目标、文化特质、内在脉络、自我实现。这四条直抵新教师成长的核心,直抵“支持新教师成长的行动”的价值追求。这些正是他题目中所言明的“培训的丰富内涵”,而“丰富内涵”的内核是教师发展的价值立意。

价值是理想中的事实。当我们讨论价值的时候,实质是在讨论意义,在追寻理想。因为听从理想召唤的时候,理想才会从我们的内心升起,理想带领我们走向成长。米斯特拉尔的那首《一个女教师的祈祷》说得多好:“让我把那砖土垒成的校舍变为崇高思想的场所,让我热情的火焰温暖它简陋的教室和清寒的走廊。让我的心,让我善良的愿望把它变得更富丽、更辉煌……”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理想的火焰是需要点燃的,于是给新教师火柴吧,哪怕只有一根。一根火柴就是一个火种,点燃的是新教师的自尊和信心,点燃的是新教师的理想的火焰,点燃的是新教师那全部的生命的意义。

其实,火种不是给予的,而是在新教师的内心。一如人,人是意义的存在。意义不是赋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人既可以成为意义的创造者,也可以成为意义的破坏者。说到底,新教师是自己点燃自己,是自己擦亮自己的。唯此,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自身意义的创造者。问题还在于,新教师往往自己不认识自己,甚至错误地认识自己,这就要我们去唤醒他们,激励他们,开发他们。让新教师的价值立意明亮起来吧,让新教师们的理想燃烧起来吧。

四、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擦亮教学常规

得说说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在建校两年校庆时,有一份演出的节目单就是办学两年的节目单。我听了怦然心动,而陈国安校长则潸然泪下……究竟是什么触动了他那敏感的神经?是教师,是刚走下舞台还没来得及抹去脸上油彩的教师,是拥在他周围的那一张张年轻的、自信的、自豪的脸。是新教师,让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走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如此之美。其实,在刚建的学校里所有老师都是新教师,是新教师托起了、托高了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如果给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新教师成长的支持行动进行经验概括的话,我以为有一条核心经验:在课堂里让新教师“修炼于内、塑形于外”,而其中的密码是锻造新教师的教学常规,提升教学常规自觉。教学常规,首先是“规”。规,不仅是规矩、规则,也不能局限于规范上;规,更重要的是规律,折射出的是核心理念下的“道”。常规,就是让教学规范制度化、常态化,成为自觉的行为和存在方式,把规律存活于心中,让规律活化在行动中。这也是新教师成长的铁律。

读读姜心怡等几位老师所拟的几个标题:给你一个班,如何站稳?这是当务之急;写好读好《蠡太路398号的故事》,这是每日之功;学科再回炉、专业重锻造、职业细规划,这是实验学校教师实验之所成的法宝。他们的深切体会是:“上课是教师日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每一堂课当中完成的。”艺术家们说“戏比天大”,教育家们说“课比天大”,新教师们就是在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课堂里得到成长支持,得到了成长的。

的确,教学常规是新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和核心经验。而教学常规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学规律的凝练。让新教师不忘教学常规,让新教师自觉遵守教学常规,让时代的理念去擦亮教学常规,让教学常规在改革的课堂里站立起来,这是对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支持。

猜你喜欢

培训者实验学校常规
登泰山
浙江省杭州春芽实验学校
常规之外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从教师到培训者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教师培训要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