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童话故事让传统戏曲更鲜活

2018-01-28

教育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京韵长音旋律

近年来,在将中国传统戏曲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的不断探索中,业内达成一个共识:过难过繁会让幼儿产生畏惧、厌烦的情绪,失去参与活动的热情。如何让幼儿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让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下去一直是戏曲界和幼教领域共同探索的话题。

实际上,将戏曲与幼儿所熟知的经典故事相结合,在融合中做好“加减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抓住戏曲特点,融入适宜性的故事

我国传统戏曲博大精深,曲调或婉转或激昂,或风趣或悲伤,如果能抓住戏曲的核心元素,将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关键经验自然地融入到戏曲表演中,孩子的好奇心会被大大激发,兴趣也随之提高,自然地沉浸在戏曲表演的乐趣之中。

如电视剧《大宅门》主题歌是一首富有京韵特色的歌曲,旋律宏大气派,跌宕起伏,锣鼓也是欢声震天。在进行裁剪后,将经典故事《小老鼠偷油》编入其中,两者结合成为音乐游戏《猫鼠逗斗乐》,游戏情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也与戏曲本身的旋律特点极为匹配,使幼儿能更好地感受戏曲演唱的魅力所在。

做好加减法,彰显现代儿童戏曲的魅力

化繁为简,体现儿童特色 许多传统曲目中都有很多的高音和长音,歌词也较为成人化。根据幼儿的声线特点和兴趣,采取删减的方法,重新将旋律进行组合裁剪,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休止或者半休止,自然地将长音进行切割,大大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增添幼儿参与念、唱、做等有趣的活动,充分感受戏曲的韵律美与和谐美。

有效融合,提供辅助性的支架 念白与锣经。在京戏《猫鼠逗斗乐》中于高音和长音处嵌入节奏鲜明的儿歌并配以双响筒和鼓的演奏,一方面体现了戏曲中不可缺少的念唱结合和锣鼓经的特点,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幼儿演唱的难点,而且更加凸显京韵。

增加游戏情境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认真地倾听音乐,辨别音乐的变化,找寻出音乐中蕴含的规律从而制定并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自我约束和管理、自我梳理和总结、与同伴友好合作等。如黄梅戏《新猴子学样》中,通过“在悄悄戴老爷爷草帽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幼儿探索轻轻地、快速的、不争抢的动作要领以及注意避让不碰撞的空间关系等。

顺应情节发展,拓展游戏空间

活动中,应给幼儿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激发幼儿根据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延展,并进行即兴表演。一方面陡转笔锋,使戏曲表演掀起又一个波澜,一方面让幼儿初步感到戏曲表演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如在黄梅戏《新猴子学样》中,在最后,领头的猴子说:“这次我们怎么能够不上当呢?”引发小猴子思考,并得出结论:“最后老爷爷扔帽子的时候我们不扔了”,使得游戏掀起另一个高潮。

实践证明,学习戏曲需要浓厚的兴趣,需要具有倾听、注意、理解、判断、概括、模仿和想象等能力,还需要思考、质疑、合作与分享。如果我们小步推进,层层推进,孩子们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体验戏曲韵味的同时不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京韵长音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探究黄梅戏王少舫“王派”演唱艺术
关注发展需求,创新“班班有品”
7月,盛夏的旋律
小号训练中长音、吐音、连音的演奏技巧分析
Ship or Sh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