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读写结合模式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实践研究
2018-01-28天津市北辰区北仓小学刘自成
■天津市北辰区北仓小学 刘自成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单元主题。每一篇都堪称经典,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非常适合的范例。如果仔细推敲每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用句等,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一步步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教师如果能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对应的主题充分挖掘习作点,引领学生积累、领悟、揣摩并及时运用写作方法,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有机地整合起来,指导学生“按图索骥”,学习不同主题的不同写法,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就能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等来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安排练笔。练笔的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一、读写结合模式的探究背景
(一)学生习作现状
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书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二是习作课的有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三是教师没有把课文真正当作例子,学生在阅读课上没有习得方法。阅读教学中的一篇篇课文为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章法知识及其思维方法等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发挥这些范例的原型启发作用,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作文教学的困惑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心头的一道坎,可以说困惑与问题同在。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内容、忽视方法,读写严重脱节,只为读而读,或只为写而写,读写“两张皮”。作文教学缺少抓手,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指导教师如何去做。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是这样说的:“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
二、读写结合模式的理论支撑
(一)读写结合符合迁移优化原理
美国学者在研究迁移现象时指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读写结合首先就要把“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概括总结,这就为迁移创造了条件。读与写是可以而且应当互相迁移的。读写结合点使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语言知识与语言实践能有效地优化组合。每一个读写结合点的训练都是以感受语言导入到明确的理论知识 ,再以相适应的语言材料为载体进行习作的,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知识与语言实践的优化组合。
(二)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1.模仿性。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为阶梯的。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与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提供适当的范文,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2.发表欲。学生通过群体生活和教学活动,丰富了生活经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他们就会出现书面的发表欲,很想把所见、所闻、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读写结合教学法,借助大量写片段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来进行写作,正好满足儿童的这一心理需要。
3.习作心理障碍。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写比读难,再加上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更增加了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读写结合,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通过模仿而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迁移,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潜能,调动写作积极性,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碍。
在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后,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时域分析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
(三)读写结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1.“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这是摹仿遣词。
2.“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摹仿造句。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是摹仿表情达意的方法。
摹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摹仿是以例文为范例,从读学写的训练。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可没有依赖和模仿,作文有一个“摹仿—变化—创作”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三、读写结合模式的教学实践
我校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年级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对本年级段习作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作文技巧点拨。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编写提纲等对写作技巧进行专题训练。这些训练离不开课文例子。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我们总结出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尝试表达;找准仿点,提炼方法;读写迁移,实践运用;交流评价,互相提升;课外拓展,扩大视野;积累欣赏,内化语言。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尝试表达
学生在整体感悟单元课文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课文中感受最深的词句,并说明原因。以说的训练激发积累的兴趣,让书本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
第二环节:找准仿点,提炼方法
以一课或一个单元为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
仿写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
第三环节:读写迁移,实践运用
任何技能、方法的习得除了反复讲解操作要领之外,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练。一个人的技能方法不是光靠讲原理讲出来的,更多的是“习”出来的,这个“习”就是实际操作。同样,进行语文读写结合训练时,学生总结提炼出方法后,应尽快“依葫芦画瓢”写出来,这个写就得遵循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要求来完成。
第四环节:交流评价,互相提升
学生阅读班内其他同学创作的作品,学生之间对所创作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教师要出示每次评价的标准,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点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评价作文的水平和积极性才会提高。
第五环节:课外拓展,扩大视野
紧扣读写联结点,将其拓展到课外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这两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六环节:积累欣赏,内化语言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等内容。在摘抄中积累材料,是让学生理解、感悟、鉴赏课文以及进行仿写的重要途径。
课上的阅读量毕竟有限,为了让学生们更多地与书为伴,我校特设立读书课,安排学生每周定时到学校阅览室看书。为了留住经典,积累语言,学生们还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现在,学校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在学校全面推广,三至六年级都进行了实践、摸索与研究,通过校本培训、自主学习、课例研讨以及教学实践,学校的读写结合模式日趋完善。为了切实做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学校成立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学校以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前期骨干引导,安排教学骨干教师率先上研讨课,通过他们开设的研讨课,向全校教师展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框架;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全面推开,结合学校的一课多研、说课、赛课及日、周、月教研活动和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扎实实践。期间,学校还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更好地促进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形成。
从读到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