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以爱施教”
2018-01-28
(天津市武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 301700)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而“师德”凝聚为一个字,那就是“爱”。为人师者,很容易做到去爱一个好学生,但要去爱一个学习成绩差和品质差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了。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想让学生信服,就要“一碗水端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一个有不良习惯的孩子,还是一个成绩差的孩子,亦或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孩子,真正做到“一块石头也能把它焐热”。当班主任老师,对优等生要“严爱”,对中等生要“博爱”,对学困生要“偏爱”。
十多年来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切感受到,中职生源较差的现状给中职学校和教师带来了许多教育教学上的困惑。其实,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老师的忽视,他们属于被“爱”遗忘的对象,因为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大多数初中老师盯着那些有希望考上高中的学生,而那些升学没希望的学生则成了的职校生。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我们中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以爱施教”——用教师独特的爱,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良知,去激发学生的潜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中职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真正做到“以爱施教”。
一.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用师爱去沟通学生心灵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中职学校存在学生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的现状,而中职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十字路口,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和深度有限,他们看问题往往会片面,情绪会起伏不定。但是,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现在的中职生也同样充满着对外部世界求知的渴望、对自身自我实现的愿望、对社会人际交往的需求以及各种各样的矛盾等等。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世界,是一个等待教师开垦的世界。面对社会既定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观念,中职学生的心理渐渐变得封闭和孤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如果想靠老式的“强权主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几乎不可能的。中职教育成败的关键就是,教师能否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心灵形成震撼,使学生真正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班主任是否对学生付出爱心,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班主任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将会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因此,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所有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师爱去沟通所有学生的心灵。对全班学生,无论是他出身富贵,还是出身寒门;无论是他品学兼优,还是品行不端,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从而使学生信服。
例如A同学在小学时就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经常迟到早退,逃课、吸烟时有发生,至于课堂上出怪声,则更不足为奇。进入我班后,他的这些缺点一一暴露出来,上学经常迟到并且编出各种借口,上课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并找各种借口逃课去网吧等。科任老师批评他,他非但不接受,还出言不逊,顶撞并威胁老师,在班里影响极坏。于是,我便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不再一味的疾言厉色,而是注意平时多关心他,和他建起沟通的桥梁。有一次A同学上学迟到,我没有轻率地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平静地说:“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受大家喜欢的人,老师相信你也是。你这次迟到一定是有原因的,是迫不得已的。”说着,我抚摸了一下他的头。在我的和颜悦色下,他道出了迟到的原委。原来,前一天晚上他父母发生矛盾,母亲一气之下出走,以致他凌晨才躺下休息,早晨起晚了,上学时还没有吃早饭。针对这种情况,我一面破例准假让他去校园小吃部吃饭,一面安慰他“妈妈会尽快回来的”,并抱了他一下。
这件事深深打动了小A,日常表现有了很大进步。在那周布置的“成长中的感动”主题班会上,他积极主动地发言,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表悔改,并向老师和同学保证“今后做个好学生”。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他当即兴奋得再次举手发言。上台后他面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王老师,没想到我表现这样差,您不但没歧视我还那么关心我。我取得了一点儿进步,您就表扬我……” 从那以后,王天磊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但自己有了很大进步,而且我交给的任务他也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我知道,是我的师爱改变了他这样一个曾经的“后进生”,成长为班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除了关爱后进生,我常利用课间十分钟,与班里学生聚在一起“闲谈”,通过这种形式,我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学习、爱好、个性。比如班级搞卫生,班主任在场亲自天天参加每小组的卫生清洁工作,在搞卫生过程中,帮助他们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好,也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做人的责任感。当孩子们在生活上有生病、行动不便时,教师的关爱更为可贵,他们会感激一生的。给生病的学生找医生、找开水吃药、把摔伤的孩子每天背上背下,如同待自己儿女一样去对待。这些出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孩子们都会深深地感动。每当我走进教室,学生总会围拢来向我问这问那,无话不说,我给他们释疑解惑,谈理想……久而久之,我和学生交流思想,融洽感情。
二.深入钻研教育艺术,用师爱去因材施教
一个良好的班级,需要优良的班风,浓厚的学风,更需要精心的体会和心灵的领悟。在中职教育这支庞大的队伍中,班主任是排头兵,他不仅要学识渊博,拥有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得善于协调跟学生、家长及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深入研究管理艺术,教育内容和方法应不断创新,更要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要与社会大环境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班主任的教育艺术主要表现为:善于将学校和自己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结合,精心安排和灵活把握教育活动的过程;教育形式尽可能地灵活多样,能激起学生内在的活力与潜力;能妥善而巧妙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善于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能自然地流露个人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震慑力;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活泼幽默,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表情达意。
2010年,有一个标新立异的B学生。像这样的学生都是很希望能够表现自己,得到老师承认,受到大家尊重。一次,上我的语文课,他连语文课本都没有拿出来,只见他桌子上放着一本小说,他正在全身心地看小说。我拿走他的小说,放在讲台上。下一节课,他又拿出另一本课外书来看。我走到他身边,看清楚那是现在正流行的校园文学、青春文学一类的书。我说:“文笔很好,你品位很高啊,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相信你无论是课内语文还是课外语文,水平都很高。”我说完,他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看他桌上除了打开的语文课本,还多了一笔记本,而且是打开的。我心里暗笑,这孩子在引起我的注意,想让我看。我翻看他的笔记,全是他写的歌词。我仔细地看,一边看一边把错别字用铅笔圈出来,同时用红笔把精彩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并在旁边写上一个“好”字。然后,我对他说:“没想到你这么有文才啊,语言生动优美,你的确是可塑之才!”听了我的话,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年期中考试的时候,B同学的作文写的是《让心灵插上翅膀》,文章很生动感人,语言很优美,形式新颖。全文竟然写了1000多字,结尾还写了一首歌词。我给他的作文加了五分。因为多加的这五分,他的考试成绩与另一位同学并列全班第一。讲评试卷的时候,我对他的作文大加赞赏,并在班里亲自宣读了他的作文,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对我说:“我非常喜欢语文更多的是因为老师您我的感动。”
三.对学生以诚相待,用师爱去滋润学生心田
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都应该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感化他们。班主任决不能从个人好恶出发去溺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应该歧视学习差的学生。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在春天里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里必定会收获学生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爱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学生干枯的心田。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真诚是班主任工作艺术之根本。班主任老师应该对全体学生以诚相待,经常向学生敞开心扉,在学生通往成功的路上,用一颗赤诚之心为他们铺路搭桥。要想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指导思想就不能偏离。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爱”字当头,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积极做好班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决不能有抛弃“后进生”的想法。班主任要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减轻甚至消除种种心理负担,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这就要求班主任时时处处保持冷静的头脑,发现问题一定要问明原因,不要动辄就向他们发火。
2012年,我班里有一个女生,性情孤僻而且个性极强,经常犯错。然而,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被老师的爱和真诚所感化。我对她比其他学生更多了几分关爱。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发现魏欣同学满脸通红,听课也无精打采。直觉告诉我,她发烧了。下课后,我扶她回到宿舍,给她倒杯水,让她吃了退烧药后躺下,然后用热毛巾给她擦脸和额头,不一会她睡着了,我在宿舍陪她直到她醒来。魏欣醒时已经退烧了,她发现我在她身边,感动得眼圈红了,她说:“王老师,谢谢您对我这么好。想想以前我犯的错误,真是对不起您……”说着,她下床后给我鞠了一躬。我赶紧扶住她,笑着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以后会更懂事的。病刚好,要好好休息,以后在班里好好表现,看你的了。”说着,我拍了拍她那瘦小的肩膀。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犯过错,学习成绩不断上升。期末考试,成绩上升了20个名次。
多年从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使我越来越有耐心,也越来越充满爱心,而且这种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热爱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教育他们,精心地去培养他们。班主任老师通过“以爱施教”,用师爱去温暖学生,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用理由去征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教师的真诚与关爱之中。
爱学生就是爱教育事业。师爱,是圣洁的,它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人民的重托。师爱,是无瑕的,它似阳光普照,一视同仁;它似雨露甘霖,把大地洒遍。师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讲付出却不图回报。师爱,是中职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以爱施教”是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4).
[2]马兰.对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思考[J].教师,2010,(14).
[3]汪瑾.班主任对中职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
[4]孟广平.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加强基础教育[J].职教论坛,1998,(05).
[5]卢坤建等.德育:一个区别于智育和美育的范畴[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03).
[6]付梅莉等.班主任的作用及工作方法[J].石油教育,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