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行腹腔镜术式治疗的效果研究及分析
2018-01-28刘琛沈阳和平沈卫医院辽宁沈阳110031
刘琛 沈阳和平沈卫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以评估腹腔镜技术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观察组有1例患者产生并发症,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疗效显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能够优化患者生存质量。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非选向性分化是其主要特征,胃(60%~70%)与小肠(20%~25%)是其好发部位,放疗与化疗对本病治疗效果相对不理想,外科切除术为目前本病主要治疗方式[1]。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众多医学者的关注,并得到一定证实。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GIST的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GIST患者病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一检查以及免疫组化学检测诊断为GIST,其中免疫组化将CD117、CD34及DOGI阳性设为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60.9±4.1)岁;肿瘤大小(4.9±2.7)cm;肿瘤位置:胃底-贲门部16例、胃体9例、胃窦-幽门部5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1.2±4.4)岁;肿瘤大小(6.3±3.1)cm;肿瘤位置:胃底-贲部15例、胃体8例、胃窦-幽门部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腹腔镜手术。常规气管插管,并行全麻处理,协助患者处于仰卧位“大”字位。采用四孔法放进Trocar,将脐下10mm设为观察孔,剑突下和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4cm位置设为操作孔,Trocar安置方位结合肿瘤具体部位可适度调整。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mmHg。
1.2.2 观察组
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成功后,协助患者处于剪刀位,常规消毒并铺巾,于脐孔下界作切口以构建气腹(压力:15mmHg),放置腹腔镜以进行探查。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高足低位,于腹腔镜协助下对两端肋缘下腋前线交点分别监测。将5mm Trocar套管放置在两端脐水平腹直肌外缘,并置入其他手术相关器械。参照肿瘤具体位置对Trocar套管方位进行调整。操作者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视探查,采用器械触压并强化肿瘤方位固定性,定位困难者可采用术中胃镜或超声胃镜协助,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①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适用对象为多数胃底和胃体的GIST患者,使肿瘤处于游离状态后提起,在和肿瘤边界相距1~2cm位置采用Endo-GIA或超声刀切割病变区段;②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采用该术式的多数患者GIST靠近贲门(或幽门)或体积较大,经由中上腹<6cm切口行消化道重建。肿瘤切除后都被装进无菌标本袋,从脐孔下界延长切口或中上腹小切口位置拿出,并对肿瘤结构完整以及切口边界情况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手术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2.6±51.2)min、术中出血量(90.5±30.2)mL、术后排气时间(2.4±0.6)d、住院时间(9.3±1.2)d。对照组手术时间(139.7±59.4)min、术中出血量(165.6±93.2)mL、术后排气时间(3.7±00.9)d、住院时间(12.7±2.6)d。可见,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随访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接受为期6~36(22.3±2.9)个月随访,其中观察组中有2例失访(8.0%),对照组有1例失访(4.0%),两组患者失访率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2例出现并发症,1例为胃切口出血,1例为肝转移,是术后高复发危险且没有服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GIST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多数借助血液运输转移与直接侵入,淋巴结转移现象极为罕见,故此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不必采用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GIST这些生物学特性为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供应了理论依据[2]。
现阶段,外科切除手术被视为唯一能治愈原发局限性GIST的方案。自上个世纪90年代Lukaszcryk等首次报道胃GIST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迅速以及住院时间短暂等优势,逐渐将传统开腹手术的地位取代。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国内很多文献资料显示结果相一致[3]。
总结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术前需胃镜和超声胃镜等检查,根据结果显示的肿瘤位置、规格以及入侵程度,同时根据在手术中采用腹腔镜探查获得相关信息,来确定腹腔镜手术方式。当下,很多研究资料显示,腹腔镜手术对于体积相对小的GIST(直径<5cm)体现出安全性与有效性。但对于体积较大的GIST(直径≥5cm)能否采用行腹腔镜手术,始终没有一致答案[4]。原因可以做出如下归纳:①体积较大的GIST术中难以确保其一直暴露在视野中,同时还可能和周围组织产生粘连现象,以致腹腔镜下操作难度增加;②体积较大的GIST血供丰富且质地较为脆弱,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肿瘤破裂并播散。但是目前关于直径≥5cm的GIST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的报道不断增多[5]。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疗效显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