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途径研究
——以湖北大学为例

2018-01-28胥文彬

图书馆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湖北大学

胥文彬

(湖北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62)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社会的剧烈变革——信息社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构建并深刻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每个方面。同时,信息资源也因日渐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独有的无限性、可再生性、可复制性和极强的流动性和适应性,与能源和材料共同成为当今整个世界资源体系的构成主体。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绝大多数资源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或是具备了实现信息化的条件,因此建立在自愿、平等和互惠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良好的互动合作实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让更多的读者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有限的经费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也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无论是从满足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客观需求,还是从缓解单一图书馆馆藏空间有限的问题、避免文献资源重复建设、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乃至通过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1 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系统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在工作中缺少全局观念,过于依赖自我建设,存在片面追求馆藏数量和特色,不积极参与资源共享建设等问题。一些高校图书馆虽然名义上加入了资源共享体系,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一边按部就班地抓自我建设,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资源共享的成果,就是不去身体力行地为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投入应该投入的人力、物力。而任何一个文献资源共享系统都是以所有成员的共建为基础的,如果有较多的成员不对资源建设进行有效投入,却单纯追求文献资源的共享成果,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成员失去参与资源共享的动力,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也将趋于形同虚设。

1.2 现有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还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条块分割体制,公共系统、高校系统、科研系统三大图书馆系统形式上各成体系,运行上各自为政,不仅三大系统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各个系统馆际之间也普遍存在服务范围封闭、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这其中,高校系统图书馆更是门户森严,绝大多数都实行封闭管理,就传统借阅方式而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本校师生,除此以外的社会大众读者根本无法进入高校图书馆,就更谈不上获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了。同时,各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虽然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主要面向本校最多是高校系统内部,社会公众也基本上无法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免费获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高校图书馆这种封闭式的管理状态目前还在持续,虽然中国图书馆学会2008年在学术年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明确提出:现代图书馆要对全社会开放,承担起保证公民基本阅读权利和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神圣使命,但是,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极少数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外,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没有很好地履行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责任和义务。

1.3 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一是缺乏保证资源长期持续共建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平均主义的共建共享机制没有考虑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规模与实力差异,在客观上造成了成员馆之间的责权利不统一,严重制约了整体工作的推进;对各成员馆之间的合作也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约束,现实中普遍存在随意性过大问题,致使相当数量的资源共建共享逐渐趋于形式化,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缺乏实现满足不同需求的利益平衡机制。由于各高校在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高校对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而目前国家的采购补贴配套政策却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以数字资源采购为例,现行五所以上的高校联合采购数字资源,可享受不超过实际采购价格30%的补贴政策,在客观上,既造成了规模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经费上更大的悬殊,同时也造成了数字资源建设的趋同性,这种重复建设也背离了共建共享制度的设计初衷。三是缺乏能够科学整合资源的协调联动机制。一方面,受限于管理系统、借阅规则、证件管理等体系无法整合,高校图书馆之间纸质资源的馆际互借在现实当中很难真正实现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应用规范标准,导致在应用平台、信息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客观上也给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4 信息资源利用的基础薄弱

一是数字化建设水平滞后,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库规模偏小、专业覆盖面窄、数据检索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知识更新慢等问题,无法有效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序发展。三是信息资源共享硬件支持不够,由于经费不足、渠道不畅等方面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支撑的硬件升级比较缓慢,已经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导致高度依赖硬件支撑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2 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

在具体实践当中,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有4种:与相关专业单位(主要是各高校)的资源共享、与学校所处城市(主要是周边社区)的资源共享、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以及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资源共享,笔者将简要介绍这些共享模式及其作用。

2.1 与相关专业单位的资源共享

在近年来全球资源共享的大潮中,高校图书馆与科研院所等相关专业单位,由于资源需求和利用上的趋同性,相互之间通过联合进行资源整合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跳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同类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成为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等专业单位之间进行全方位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从高校图书馆与相关专业单位的资源共享起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找到了具有共同发展目标和相似研究领域的合作伙伴,大家不是从个体出发,而是从全局和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最终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应用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就高校图书馆与相关单位实现资源共享的具体模式而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实施的各个单位之间的资源共同利用,即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人员可以凭借某一媒介到本单位以外查阅或借阅相关资料。这其中,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和较为高效的是“一卡通”模式,即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若干个单位,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载体实现“一卡在手,互联互通”,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资源共享的门槛。“一卡通”模式非常适合高校和科研单位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全面增进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和地方相关专业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而实现在事业上的共同发展进步。但是对于非中心城市,“一卡通”模式实现的难度相应较大,而且使用效益也会大打折扣。

2.2 与周边社区的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与周边社区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目的,是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配合所在城市的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活动,主要目标是面向社会普及各类知识,在利用高校资源为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高校在当地的社会影响,为高校的发展营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具体形式上,高校图书馆与周边社区资源共享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配合社区工作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基本思路是: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建立某种合作方式,例如针对城市居民开展的图书资料借阅、公益性讲座、专题培训班等活动,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拓展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开放范围。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高校图书馆与周边社区的资源共享既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加以引导,同时也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实施。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统一实施规范和权威的指导政策,因此,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此还存在顾虑,现只是少数城市和高校在进行局部的探索和实践,距离全面推行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2.3 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来自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要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体系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劣势予以有效的弥补,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也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国际图书馆学会就将学校图书馆定位为“地区性和全国性公共图书馆以及信息网络机构的重要合作者”,中国图书馆学会也倡导“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之间,要加强协调与协作,促进全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其中“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无疑是最为主要的渠道之一。对于高校来讲,高校图书馆与所在地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在实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本职能以外,同时也履行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服务的公共服务职能,可以为高校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和积蓄更大的动力。就具体模式而言,主要有3种:“一馆一制”模式,高校图书馆集科研、教学和文化休闲于一体,同时为校内读者和社会公众服务,体制上由地方教育文化部门统一管理,适合于地方性大学;“一馆两制”模式,由学校管理为主,地方教育文化部门管理为辅,通过“一个资源库,两个独立服务系统”的方式运转;“多馆一制”模式,加强区域内合作,以地区图书馆为核心,联合本地区所有高校图书馆建立集成化的资源管理系统和数据库,逐渐实现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

2.4 “互联网+”背景下的资源共享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环境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与传统方式迥异的资源共享渠道,从开放共享的环境到多角色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再到智能化、个性化的空间提供,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资源共享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在“互联网+”环境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Web2.0、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弥补了过去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在检索精度、主动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不足,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跨越性地缩短了从用户需求到问题解决之间的操作过程和时间周期。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字化资源完全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和无缝对接,不仅能够构建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而且也能从根本上突破过去的资源利用瓶颈。各个高校图书馆在完成本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后,通过强大的网络系统和技术手段,可以很容易地将各高校丰富的资源汇集起来,建立起海量电子图书资源库加以综合利用。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包括高校在内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依托电子图书馆进行各种形式的资源共享,也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对此,进一步优化“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也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3 湖北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现状

3.1 湖北大学图书馆概况

湖北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1年,前身是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2005年落成的湖北大学图书馆新馆总面积4.2万平方米,同时还设有2800平方米的人文分馆和2400平方米的通识教育学院图书馆,全馆目前共设有阅览室28个,可以同时容纳6000多名读者。截至2016年底,湖北大学图书馆共收藏国内外纸质文献235.6万册、纸质报刊近3000种,拥有中外电子期刊4.7万种、数据库286个以及近万件非印刷型资料,馆藏体系类型多样、载体丰富、特色鲜明。此外,作为全国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湖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十分丰富,拥有各类古籍10000余种、106000余册,同时收藏地方文献5000余册、民国文献40000余册、港台原版中文图书6000余种,以及大量的《红楼梦》、《水浒传》专题研究文献和少数民族读物。

3.2 湖北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

(1)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情况。从2000年开始引进汇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以来,湖北大学图书馆一直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为重点,以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基本目标,严格执行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省部级数字图书馆共享项目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数字化信息体系。截至“十二五”末期,湖北大学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已达273.8万册,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42.5%。目前,湖北大学图书馆已经构建了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读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在教育培训、信息查询、文献检索、馆际互借、图书借阅、文献传递等各个方面获得全天候的数字化服务,全馆2100多个信息点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160多台电脑终端和20多台公共查询机平均日开放时间在14小时以上,为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湖北大学图书馆近年来还通过微信公众号、超星移动图书馆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为读者提供查、借、阅等方面的基础性服务,初步实现了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信息互动交流。

(2)文献资源整合情况。湖北大学从2004年初开始进行校内文献资源的整合工作,建立了由校图书馆牵头、院系分批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对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和馆舍等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院系资料室管理格局,由校图书馆实施统一管理,建立了“人、财、物、权、责”一体化管理格局,实现了全校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湖北大学图书馆历时两年半时间完成了14个院系资料室的文献回溯建库工作,共增加数据信息近40万条,为全校范围的文献信息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新馆启用以后,在原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搭建了由校图书馆和7个专业阅览室组成的“校图书馆+专业阅览室”整体文献资源应用格局,同时通过竞争上岗等措施,调整优化了图书馆职工队伍,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为全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嵌入式课题研究服务为例,湖北大学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在2013年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发展报告”课题研究,及时高效地为课题组提供了文献资源、数据统计和情报分析等一系列信息资源全程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情况。湖北大学图书馆所具有的海量文献资源和现代化服务设施,在湖北省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从2005年开始,湖北大学图书馆就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阅读推广活动和国家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在校内,湖北大学图书馆持续开展“书香琴园·文化育人”校园阅读主题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意读书节”“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专题纪念活动、“读书月”活动、“读者之星”活动、“优秀服务标兵”评选、“图书漂流”、读者荐购经典图书等活动,推出手机阅读平台、“移动图书馆”“有声数字图书馆”等创新载体,使全校师生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率不断提高,实际效果也不断提升。在校外,湖北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活动和武汉市“读书之城”建设,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积极联合当地有关机构,利用“版权日”等时间节点和“书香琴韵”大讲坛等活动载体,面向当地居民全面开放,大力开展青少年“书香校园”参观体验活动,为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6000多张,在全省捐建了8个“爱心书屋”,成为当地“全民阅读”活动主要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多年来,湖北大学图书馆荣获了中国图书馆学会“2012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武汉市“十佳书香校园”“十大阅读基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4 湖北大学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途径

4.1 政府层面的统一规划实施

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机构,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任何图书馆都是非经济实体,都需要政府或者社会的投入和支持,高校图书馆当然也不能例外。美国政府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视,早在1925年就制定了专门的《图书馆法》,1997年通过《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大力推动高校图书馆与相关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化体制之下,各类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政府的依附性则更强。湖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湖北大学各项事业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是国内首个集文献、标准、专利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湖北大学一直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并在平台的二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湖北大学也参与了CALLS(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DAL(国际合作计划)、CASHL(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技文献中心)等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工程等课题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校在各类资源上的重点倾斜以外,湖北大学图书馆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因此,希望今后湖北省各级政府能够进一步为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搭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平台,特别是要重点推动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大跨行业、跨地区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

4.2 高校层面的强化合作交流

过去,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高校云集的地区,为了更好地开放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一些高校组建了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开展馆际借阅、文献传递等服务,在给各成员馆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应用效益。湖北大学也联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成立了图书馆联盟,共同推动高校图书馆各类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具备了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如何搭建高速、高效、便捷的数字信息交互平台,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极为紧迫的现实需求。于是,一些高校开始共同组建联合电子图书馆,基本模式就是以一个中心高校为核心,通过若干高校的系统性参与,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机制,在图书馆的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工作布局、管理模式、应用软件等方面统一进行总体规划和协作实施,从而切实发挥各高校在信息资源共享上的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进而建立各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湖北省从2009年开始在省教育厅的主导下启动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云服务平台”已经初步实现了全省各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湖北大学图书馆作为管理中心成员馆,也始终积极参与其中。除了上述各共享平台外,强化高校层面的合作交流还有多种方式。以湖北大学为例,除将馆藏纸质图书、文献向本校师生外的周边社区和高校读者开放以外,通过召开各类学术会议、聘请其他高校专家做学术报告和讲座、与其他高校交流经验、接受其它高校参观学习和挂职培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层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本馆工作的创新发展开辟了路径、搭建了平台。

4.3 硬件层面下大力夯实基础

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在信息资源采集、查询、浏览、打印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各个高校之间建立联合电子图书馆更是需要强大的网络硬件平台作为支撑,因此,建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硬件保障机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湖北大学图书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较早完成了数字化技术支持环境的建设,为数字资源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近年来,围绕提升服务质量和拓展服务内容,湖北大学通过加大在构建服务器虚拟化、图书馆云存储平台、图书检测设备、核心交换机备份、移动互联网支撑硬件等方面的投入,切实加强了对信息化基础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特别是通过扩充存储服务器系统容量初步建成了基于云桌面、云存储的信息自动化系统,为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打造了高效的硬件平台。从湖北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硬件基础的完善亟需得到3个方面的保障:一是硬件建设标准规范的保障。相关管理部门和高校图书馆要结合本地、本系统、本单位的整体规划,准确选用符合实际操作要求的设备设施,规范设备的购置渠道,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同时通过行之有效的整体评估实现资源共享各个节点硬件建设的协调统一。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由于目前我国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整体立法还处于粗线条的初期立法阶段,因此法律法规对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问题几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这就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的现实保障,这一问题也自然要最直接地体现在硬件建设的投入不足和标准不统一上。三是利益平衡机制的保障。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一个以上单位主体之间的合作都必然要产生投入责任与利益分配的问题,这一问题也突出地体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对此,在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和分配机制的同时,政府的强制性推动也必不可少,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整体发展规划制定、设备设施联合采购、纸质馆藏资源共建、物流配送系统支撑、联合编目与咨询等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推动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4.4 软件层面进一步完善提升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其中,夯实软件基础,特别是有重点地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参与资源共享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包括资源共享在内一切工作目标的最直接保障,高校图书馆只有根据自身办馆特色、长远规划和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体制建设,才能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增添活力、保驾护航。2016年湖北大学图书馆调整优化了部门设置,将原有的一室六部三中心调整为一室五部,构建了更为科学合理、便于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根据工作量调整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湖北大学图书馆对部门和职工统一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直接与部门业绩和个人绩效津贴和奖励挂钩,全面提高了部门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才队伍建设被列宁称为“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作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直接参与者和管理者,人才队伍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决定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项目能否顺利执行并落到实处,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高校图书馆工作队伍,也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湖北大学图书馆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为职工在职进修和学习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职工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年来,湖北大学图书馆加大关键岗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截至目前已有博士5名、硕士15名,全馆拥有中级以上职称58人,占职工总数的84.1%。

5 结语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维,节约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阶段性目标,而资源共享理念的倡导与实施无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同时,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而由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任何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来讲,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种必然需求,同时也要受到我国法律制度建设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事业的发展可以用“势在必行、任重道远”这8个字来总结和概括,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够从自身做起,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基础性工作,汇聚集体的力量,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孙洁.论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J].办公室业务,2016(3):188.

[2]张卫莉,苏振锋,翟淑君.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逻辑关系[J].学术论坛,2005(12):64-66.

[3]王映.湖北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8):135-136.

[4]边丽君.关于构建河南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4(11):148-149.

[5]谭文韬.读者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4):128-132.

[6]周义刚.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思考——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09(5):104-106.

[7]史娟.开拓大学馆室资源整合新思路——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94-97.

[8]陈颖,陈杰,章望英.高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研究——以湖北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4):69-71.

[9]章望英.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实践创新——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3):6-9.

[10]杨芳,戴蕾.基于云服务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以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0-92.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湖北大学
The rise of China-Chic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