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以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2018-01-28芦洁媛
芦洁媛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球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热情不断“升温”。至2016年底,全球孔子学院大家庭包括了140个国家511所学院和1073个课堂,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各类学员210万人,成为覆盖面最广、包容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全球语言文化共同体之一。仅2016年,全球新建84所孔子学院和中小学孔子课堂,新增卢森堡、苏里南、乌拉圭、安道尔、毛里求斯、巴拿马6个国家[1]。可见,目前对于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需求越大,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要求也越高。基于此背景,教育部于2011年印发的《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修改意见的通知〉》中,提出将“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并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修订,于2012年颁布的 《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正式将“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如赵金铭先生所说“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教师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这三者是国际汉语教育事业中前途广阔的新生事物,为国际汉语教育研究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2]。”
一、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景、培养目标方向
黄山学院文学院于2006年成功获办对外汉语专业,近年来招生人数稳步提升,培养质量持续提高。2015年至2017年共招生125人,该专业2013级3名学生于2017年,2014级5名学生于2018年,经过个人申请、学院推荐、考试遴选后,成功被国家汉办录取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人员,赴泰国等地从事汉语教学工作。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2016)中也将培养学生参加相关选拨考试,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列为培养方向之一,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成为能从事汉语教学或从事与汉语言文化交流传播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与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其中关于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课程。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了《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也就是在该份文件中提出将“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除了专业名称的更改,还特别强调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 “应用型”“复合型”为目标,更加准确定位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列出了五项一级标准框架,具体为:标准1汉语教学基础;标准2汉语教学方法;标准3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标准4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标准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该五项一级标准具体包括二十一项二级标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于2018年出版,其中关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指出,该标准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共五个专业。其中课程设置方面,除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开设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语音与语音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词汇与词汇教学、汉字与汉字教学、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概论、现代教育技术、海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汉语修辞学、语用学、中华才艺、外语等作为专业(选修)课,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教学的所有环节,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践教学环节,并对毕业写作提出要求。
教学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而构建的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部分。教学体系应当围绕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来设定,在核心内容体现上应相一致,具体内容更应当是培养目标的延伸与拓展,要具有针对性、规律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说明,根据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定位和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7)、《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等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出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该培养目标,形成该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课程设置可适当增设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实验之外的课程,满足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具备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需要。开设关于课堂有效管理、课外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培训指导,便于增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课堂有效管理的能力。开设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部分的课程,培养学生树立师德为先的道德观念。
三、在泰国任教学生的调查问卷及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是面向黄山学院文学院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赴泰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4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就教学工作、生活交际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发放问卷4份,收回有效问卷4份,此次研究以收回的4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进行计算分析。
根据所收回的有效问卷,前三题为基本情况调查,目前该四位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已赴泰国一个月至三个月,授课对象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阶段学生,每周授课节数(包括实践课)多数为10至16节课,一人授课节数为10节课以内。后九题具体答题情况为,是否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时间并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100%的志愿者选择基本可以做到;是否能控制课堂秩序,75%选择偶尔不能控制好,25%选择基本能控制住;日常授课过程中是否会使用到多媒体等设备,75%选择常常不使用,25%选择偶尔会使用;是否组织课堂教学等活动辅助教学,100%选择基本都会组织;认为自己在赴海外之前应加强哪方面的学习,100%选择课堂活动组织管理;是否会进行传播中华才艺类的活动,25%选择常常需要展示,25%选择偶尔需要展示,50%选择不太需要展示;如果可以,你想学习哪方面的中华才艺,25%选择民歌或戏剧类,25%选择传统舞蹈类,25%选择中华武术、太极拳类;25%选择剪纸折纸等手工类;目前在海外遇到的最大问题,50%选择语言无法沟通,50%选择学生难以管理;是否后悔担任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75%选择不后悔,25%选择偶尔后悔。
参考黄山学院文学院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赴泰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4人对调查问卷的回复可见,在教学环节应加强关于课堂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学习,并开设多门类的才艺课程供学生选择。
四、关于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注重提升专业素养,调整理论课程建设
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依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及专业发展定位,参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等职业资格标准,能把握 “师范性”、“国际性”、“实践性”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修订。依据学生毕业后的服务面向,在应用型的基础上强调师范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当代教育学家潘懋元认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定位应为“立足地方的职业性、技术型本科或专业性应用型本科,教学型或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型院校。[3]”
重视汉语基础知识学习和汉语教育基础知识储备,压缩现有课程学分,增设相关课程。在通识教育部分除开设现有课程之外,增设如中国哲学史、教育概论、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对象,强化汉语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设置如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方法、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等课程。根据赴海外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反馈,他们所教授对象大多为小学阶段或学前阶段的学生,因此建议参考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建立学院间互助合作关系,引进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能客观准确介绍中国国情、阐述传播中华文化基本知识的能力,增设如当代中国、中国国情分析等课程。
(二)重视锻炼应用技能,加强实践课程建设
目前国内外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的需求量大、要求高,但该专业就业率并无明显超过其他文科专业,究其原因是大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在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还需增强。延慧认为,“在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深化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主动适应各国汉语学习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毕业时真正具备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的工作能力[4]。”所以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务必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以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顺利熟练地进行实际教学。在现有实践课程基础上,探索理论课程的改革,如将观摩专任教师留学生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优秀青年教师示范课等形式,将其与对应的专业理论课相结合。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外活动组织的能力培养,面向不同学期学生,增设专业选修课。根据赴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学生的反馈意见,增设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实践、幼儿游戏理论实践、教育技术学实践、小学生心理学实验等课程。
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实行所在学院构建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四年有两年年时间主要立足于校内通识教育培养,一年时间进行专业方向培养,一年时间通过校外合作育人的方式强化学生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模式能实现创新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拓展。但是基于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需要量不断扩大的现状,学院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帮助学生设定在学校就读期间的总目标及分阶段小目标,鼓励学生将来积极参加国家汉办或者是其他正规教学机构组织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拨活动。将现有的“2+1+1”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本科四年有两年年时间主要立足于校内通识教育培养,一年时间进行专业方向培养,一年时间通过校外合作育人或者是赴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方式,实现强化学生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的目标。
同时,对于已赴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学生要保持常态联系,关心了解他们在海外工作生活等方面状况,可邀请赴海外并回国学习工作的学生返校交流分享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经历体会等。
(三)关注中华才艺学习,提高综合能力素质
伴随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全球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华才艺的展示或相关课程的开设,成为了吸引海外人士关注中国、关注中华文化、学习汉语知识的“突破口”。同时,在传统汉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如能结合相关中华才艺的展示环节,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该孔子学院于寒暑假期间,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原有教室,还租借所在城市比尼亚德尔玛市图书馆作为教学场地,为当地市民免费开设“中国武术”、“中国茶道”、“中国传统民歌”、“汉语学习入门”等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并且专门租借场馆,免费为参加学习的学生举办形式规范的结业典礼:有学生参与表演、有颁发结业证书。开放免费课程供市民学习,以教授中华才艺为主,汉语知识学习为辅,但实际上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国知名度,宣传该校汉语语言类课程的目的。蔡忠兵等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校生数量显著增加,个体间的兴趣、爱好、文化基础及技能水平差异较大,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5]”
黄山学院地处徽州文化底蕴深厚的徽州地区,该校将“强化文化意识,注重徽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增强大学文化厚度,构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列为《黄山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学校发展理念之一。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均开设有相关的课程,如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项目训练实践包含舞龙舞狮、武术等课程;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均包含陶艺创作、黑白木刻版画、漆画创作等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跨文化交际能力部分,建议增强院系交流合作,采用互助式培养,增设如舞龙舞狮、武术、漆画创作等选修课程,压缩其课时,控制该类课程学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加才艺知识储备,更提升学生在国家汉办组织的遴选考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