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6误区
2018-01-28智宏
文/智宏
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至少有1000万以上。房颤会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使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但是,中国人群房颤的高发病率、低就诊率和诊断率并存令人担忧。而关于房颤认识及治疗的六大误区,值得大家警惕。
误区1:房颤治不好,治不治都一样
房颤治疗是个棘手的问题,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的房颤也会复发。所以有一部分房颤患者甚至部分基层的医生都会认为,房颤治不好,治不治都一样。
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房颤的诊断非常容易,只要在发作时做普通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捕捉到即可确诊,无需特殊检查。
误区2:房颤只能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穿刺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内,以射频消融的方式治疗心律失常。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全球已经发展了20年,是很成熟安全的手术。
误区3:服用抗凝药物风险高
在临床常常碰到一些房颤患者不太能接受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原因有两点:一是担心出血并发症,二是认为需要反复抽血监测,并要调整饮食习惯,觉得很不方便。
事实上,测凝血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抗凝措施。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也往往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效果更好。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新药的安全性较高,不需要监测,使用更方便。
误区4:房颤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房颤的危害并不取决于症状的轻重。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心脏会逐渐扩大,还会增加心力衰竭及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最终增加死亡风险。据悉,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所以,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医院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程度,及时接受治疗。
误区5:房颤就是冠心病
虽然房颤和冠心病有些症状相似,但房颤和冠心病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但多数患者的房颤其实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所以不要因症状相似,简单地认为房颤就是冠心病,如果经过检查明确诊断是房颤,那就要接受正规的房颤治疗。
误区6:房颤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80岁以上的老人中,房颤超过10%,也就是说80岁以上的中国老人中,10个人中就有1个是房颤。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房颤是老年人的“专利”。
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年龄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的确是不断升高的。但房颤不仅是老年人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过量饮酒及吸烟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罹患房颤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