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展江苏省科技报告培训的几点建议

2018-01-28王佳莹张肖会

天津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管理中心科研人员江苏省

吴 丽,王佳莹*,张肖会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

科技报告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1]。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科技报告工作,江苏省更是将建立、健全科技报告制度和服务体系作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2015年10月19日,江苏省科技厅印发《江苏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科技报告工作正式启动,自该方案印发之日起,新验收项目在验收前必须呈交科技报告。为了普及科技报告知识,促进广大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科技报告撰写、呈交等工作的深入了解,江苏省科技报告培训开始自上而下、由面及点逐步开展。2016年6月15日,江苏首届科技报告培训会在南京举办。此后,江苏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组又深入连云港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先进激光所等个别地市和基层科研机构开展一系列科技报告培训。通过培训,广大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科技报告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逐步了解、熟悉,为江苏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进一步开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两年多来,科技报告培训随着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一同部署展开,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培训次数少,力度、广度、深度不够;培训形式僵化,渠道单一;培训专家少,培训和服务能力不足等。面对江苏省科技报告培训任务重、培训范围广、培训对象类别和层次差异等现状,我们的培训相形见绌,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需求,怎样走出当前培训所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了几点思考。

1 拓展培训思路,开展精准培训

要想让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科技报告制度,将科技报告自觉自发融入到日常管理和工作中去,浅尝辄止的培训是不能够实现的。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培训对象、科技计划项目类别、培训内容,调整培训策略,开展精准、有针性的培训。各地应按照分类指导、因需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开展培训工作[2]。在与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科技报告管理人员倾向于了解科技报告的管理流程、科技报告相关制度法规以及科技报告的最新要求和动向,而具体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他们更希望通过培训获得科技报告撰写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呈交流程以及科技报告利用途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针对不同类别开展科技报告专题培训,这样可以避免“一锅烩”产生的时间短、讲解不够深入、杂而乱的问题,使不同类别人员获得自身想了解和需要的内容。另外,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科技计划项目类别分别培训。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类别繁多,某些具体专项类别科技报告撰写内容和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和一般的科技报告撰写要求等同,比如我们要求撰写科技报告的时候少涉及或不涉及组织管理、财务信息、人员团队建设、成果情况等内容,但是例如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科技设施类)、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专项计划类别就不可避免要阐述这些内容。因此在培训时可以将科技报告内容和形式撰写要求相似或相近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分类,开展集中培训,从而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2 培训外聘人员,壮大服务团队

江苏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科技报告的管理和咨询工作,目前管理中心已经搭建了一支 4~5人稳定的科技报告核心服务团队,这支服务团队负责科技报告的日常咨询、培训、改写、审核等管理和服务工作。而江苏省每年呈交两三千份科技报告,光是要完成科技报告的改写和审核工作,靠这支队伍都远远不够。因此培训一批熟悉科技报告制度、呈交流程,熟练掌握科技报告改写、加工和审核规范队伍迫在眉睫。为了迅速建立这支队伍,让其快速胜任江苏省科技报告的服务工作,江苏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一方面聘请外省熟悉科技报告改写和审核规则的同行专家,另一方面加紧了优秀实习生的选拔和培训。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所是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实习基地,在这些实习生中选拔一批学习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通过严格培训,这批实习生对科技报告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熟练掌握科技报告撰写、加工规范,熟悉科技报告工作流程、具体要求及各操作系统的使用,已经能够胜任科技报告的咨询、改写等相关工作。目前江苏省已经建成一支庞大的由“在职人员+外聘同行专家+实习生”组成的科技报告管理、服务团队,这支团队的建立将有效解决了江苏省科技报告服务“人才荒”的难题。

3 培训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

江苏省是科研大省,科技管理机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创新企业数量众多,要想培训全覆盖比较困难。前期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所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培训,先在南京开展了省级层面的培训,然后应科研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市和科研单位的邀请,开展了几场上门培训服务。在科技报告改写、审核、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科研条件薄弱、较差的地市科技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往往对科技报告培训的需求更为迫切[3]。然而由于这些地市和单位本身承担的项目较少,开展“上门培训”或“一对一培训”,管理中心在人力、精力和成本上的投入较大,实现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可以将培训请进来。以管理中心为固定地点,不定期举办一些关于科技报告的专题培训,并将培训的时间、地点、主题等内容发布在江苏省科技报告共享系统或江苏科技报告咨询服务QQ群上,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报名学习。将培训请进来,不仅能节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的培训资源,减少中心培训老师奔波外出次数,而且能满足项目承担较少单位的培训需求,精选的科技报告培训专题也更贴近个别单位的实际需求。

4 建立多种培训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培训要想达到全面、精准、到位的目的不仅要依靠线下培训,还要积极拓展线上培训,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江苏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现已建立了江苏科技报告咨询服务QQ群,目前该群已经拥有成员437人,包含了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目前还有成员陆续申请加入。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通过该群提出科技报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诸如科技报告撰写、呈交、审核以及利用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管理中心的老师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相关人员的问题。同时为了方便广大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科技报告知识,管理中心还开发了江苏科技报告微信公共号,该平台成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学习科技报告知识、了解科技报告政策法规的重要窗口。目前线上培训凭借其灵活、方便、低成本的优势,成为管理中心人员对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进行日常培训的重要渠道,与线下培训一起,在江苏省科技报告培训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结 论

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有利于提升科技资源的共享开放水平,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而培训是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广大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认识和熟悉科技报告制度的重要渠道,决定着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成败。如能尽快建立完善、有效的培训体系,将有利于普及科技报告知识和政策法规,提升管理人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以及科研人员撰写科技报告的技巧和能力,为科技报告工作的持续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林巧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4(23):136-138.

[2]陈怡玲,韦青松,黄辉,等.我国地方科技报告制度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7,2(3):48-53.

[3]袁艳.科技报告中的知识发现研究[J].图书馆界,2017(5):82-84.

猜你喜欢

管理中心科研人员江苏省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漾皮肤管理中心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宸山皮肤管理中心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