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成就良师的一条“绿色通道”
2018-01-28文|
文 |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成为一种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小课题研究就是一种帮教师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方法。
小课题研究:教师成长有“捷径”
要进行小课题研究,首先要搞懂何为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研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教育研究类型。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群众性的、大众化的教育研究,其核心理念是在教师改进教育、完善工作的过程中,促进教师自主成长、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研究对象看,小课题研究是小问题着眼,小环节、小项目切入的微观研究。小课题研究特点首先是“小”,但“小”还不能说明就是“小课题”。小课题研究的是“小问题”“实践问题”和“自己的问题”,三者兼备才是小课题研究。
从研究主体看,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个体的研究,是一种教师“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取得真效果,获得真成长”的行动研究。
从研究性质看,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教师源于自我实践、服务自我实践、完善自我实践的应用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生活实践的“微改造与微变革”。小课题研究不在于他人看来是否有价值,也不在于他人是否做过,是否做得很成功,而在于其研究的问题是否来自教师自己的实践,是否对自己“认识教育、改进工作、完善自我”有价值、有帮助。
从研究目的看,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向日常教育实践,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研究。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对自己日常的种种教育实践换一个角度观察之,换一种方式对待之,打开一个缺口,寻求新的解释和新的改善之法,评估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反复叩问其对学生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从而使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达成改善工作、完善自我之目的。
从研究内容看,小课题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践的田野研究。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在微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寻找“自己的问”,在“教之惑、学之困”处去发现要研究的问题。
从研究要求看,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小课题研究,费时短、范围小、形式灵话,容易操作和容易见效,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胜任,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参与,因而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低重心的草根式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小课题研究使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从“学习运用”转换为“问题解决”,从而使教师学会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手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身专业成长;小课题研究是教师自主成长的有效方法,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入研究状态,以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
小课题研究:挖掘教育的实际价值
对于很多教师来讲,小课题研究教师应研究“自己”的问题,突显研究者的个性。怎样去寻找“自己的问题”呢?对此,“三看”“四原则”可以作为广大教师在选择小课题研究方向上的一个参考。
所谓的“三看”即一看于“我”是否有价值;二看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三看解决的是否为最突出的问题。“四原则”为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
遵循这些规律,就不难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找到自己的问题,通过找到疑难点,发现“教之感,学之困”的问题;把握生长点。善于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不同点。从相同之处找到不同。
在研究具体的问题,“笼统”“大而不当”是小课题研究的大“忌”,“大而不当”的问题往往使教师们面对课题时“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那么,怎样选择具体研究课题呢?
“缩小”。对于小课题研究而言,问题的范围越小,越具体越好。小课题研究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比如,“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这是一个大问题,缩小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就比前者具体;再缩小成“小学语文句子教学的研究”,就进一步具体化了;而“小学语文难句教学的研究”,就更具体化了。
“放大”。小课题研究要“小题大做”,要善于将“小课题”的意义放大。
“抓点”。在笼统的问题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就能够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就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课题。改为“建立在学生错题分析基础上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再设计的研究”,从“错题分析”这一点切入,就比较具体了。
3) 曲线轨道上弹性轮和刚性轮的轮重减载率都达到1,且轮重减载率超限最大作用时间的差距较小;直线轨道上弹性轮的轮重减载率超过限值但均未到达1,超限最大作用时间也小于刚性轮。
小课题研究还强调研究具体的问题,但这种“具体”是相对的,并非具体到“某一件事情”、“某一件事情”是指“偶然的问题”,而小课题研究要从“偶然的问题”中发现“日常的问题”。往深处想,从多件事情中找到深研的问题。往广处想,从一件事情联想到多件事情,从而形成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此外,还要研究清晰的问题,而不是模糊的问题。课题表述的语言要简洁精炼,课题中的概念,指向要明确,不能模糊不清,课题名称中要能看出要研究的问题。比如“以学校论坛为载体,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营造书香班级,积淀文化底蕴”等课题名称中就看不出要研究的问题。
小课题研究:为解决问题构建一个逻辑循环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大循环。
发现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发现问题需要强烈的反思意识和高超的反思方法。反思意识是反思的动力和前提;反思方法是反思的能力,是反思深入的保障。
教师发现不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视而不见,二是思维定势,三是满足现状,本质上是没有反思意识,不会反思。因此要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培养反思意识;在认识自己不足时培养反思意识;在学习相关理论时培养反思意识;在师徒结对过程中培养反思意识。
分析问题,这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二步。包括问题甄选和归因分析。在甄选问题上,要剔除假问题,找出真问题。有意义;有依据;逻辑自洽,能举证;针对性;结合具体情境考虑,有实效。归因分析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归因分析即追问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类型和特点,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解决问题这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三步。它包括预设对策、方案撰写、行为跟进、总结归纳,成果表现,并借此形成一个小循环。
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对策?可采用三种方法:合作讨论法、借鉴创新法和征求意见法。
方案撰写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预设解决对策,即可形成一个研究方案。
行为跟进,即把方案付诸实践操作,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验证预设的方法是否切实可行。行为跟进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充分预设;灵活调控;情意 支持;善于积累资料,建立好课题研究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积累要做到真实、准确、系统和完整。
总结归纳为梳理研究结果,提炼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成果表现在总结反思之后,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行动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小实验报告、教学设计和课件等。
综合来看,小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养成了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理性反思的工作习惯,促使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使教师的实践融于理性,教育教学行为更贴近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的教学、学习、研究三者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