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治校,如何做到忙而不乱

2018-01-28叶存洪

教育家 2018年45期
关键词:猴子解决问题校长

文 | 叶存洪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都需要校长去决策、组织、实施。校长忙是必然的,但如何做到忙而不乱呢?

明晰办学目标,知道为何而忙

校长执掌一所学校,在办学目标方面需要做好三件事情:制定目标书,厘清航向标;偏离方向时,重温目标书;一学年结束,回顾目标书。也就是说,校长心中始终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需要为学校绘就一张“蓝图”。就像在海上航行,首先就要明确航向。校长对办学目标作出清晰而适切的界定,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还要经常审视路径与既有目标的契合度,一旦有所偏离,就要及时调整。其次,做事要有战略考量,把一天、一个阶段的工作放在全局中考虑,才能分清楚轻重缓急,才知道自己每天为何而忙、忙得是否有意义,否则愈是努力,愈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既要善做加法,也需巧做减法

人们似乎都乐于做加法。一项任务来了,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一个项目来了,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美国管理学家唐纳德·C·伯纳姆在《提高生产效率》一书中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则: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将它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用简便的方法来代替它?他提示人们,有时候应该学会做“减法”。

对校长而言,做“减法”就是通过授权将原本应该由副职或中层干部做的事情交代下去,这既可以使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站在学校宏观发展的角度来思虑筹划,又可以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不是说校长做了“减法”就可以一身轻松,就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做“减法”腾出来的时间、精力,应该用于做“加法”,在办学思想、教学领导、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等事关学校本质问题的方面多下功夫,多作谋划,以求加减平衡。

不必总是跳高,可以尝试跨栏

跨栏的规则是,你只要跨过去就可以了,甚至碰倒了栏架也没关系;而跳高需要不断去冲击新的高度,力争跳得最高。

这两项运动的规则对学校管理工作也有有益的启示。很多校长凡事都“追求完美”,都要“跳得最高”,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事实上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学中有个“手表定律”,意思是说,当你面前有一只手表的时候,你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如果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你却无法知道准确时间。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最后的结果十有八九是学校无特色,管理无特点,师生无特长,学校会因为“三无”而默默无闻。

对教育工作来讲,大事、要事上必须追求完美,像跳高一般使出全部力气,能跳多高跳多高。当然,明确大事、要事,这也是领导的职责。

谁的“猴子”谁背,无须事事亲为

很多领导都喊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工作很重要,必须保证结果,让下属去做总觉得不放心,与其左一个交代、右一个督促,还不如减少环节,自己一竿子插到底算了”。所以,事必躬亲,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主要差别在于有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而积极性、主动性很多时候要看领导怎么去调动。如果领导交给下属任务,在下属遇到困难时就一把抓过来亲力亲为,久而久之下属就会养成“路径依赖”:遇到困难时,不是想方设法去独立解决,而是甩给领导。1974年,《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谁背上了猴子》一文,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领导坐在办公室,一位下属敲门进来。他进来的时候,身上背着一只猴子(昨天刚布置给他的任务)。下属说:“早上好,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您看应该怎么办?”这时,他身上那只猴子有一条腿就悄悄搭在了领导的肩膀上。领导说:“这事呀,我还没怎么考虑好,让我想想吧。”话音刚落,猴子就完全跳到了领导的身上。那位下属兴高采烈地甩掉了自己的猴子,一身轻松地离开了领导的办公室。这样的下属多了,领导办公室里就堆满了他们的猴子。

当猴子从下属背上跳到领导背上时,领导受下属“支配”的时间就开始了——领导自愿地变成自己下属的“下属”,能不忙吗?在养成“有了问题就推给领导”的工作习惯之后,下属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大大减弱,到最后就很容易出现“领导很累,下属很闲”的情景。

领导不是万能的,当下属遇到问题而感到困惑的时候,不应该直接给“答案”甚至大包大揽,而是应该通过给“思路”的方式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如果下属做出来的结果还是不如意,应该帮助他们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但绝不越俎代庖自己去做,大包大揽绝对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校长“无为而为”,方能真正有为

在个别学校,校长习惯于强调自己的领导身份和权威,面对具有较高自觉性的教师,缺少“无为而为”的管理理念。

其实,学校管理跟企业管理不完全一样。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对知识工作者,应以管理效果为主,让他们在过程中,按照专业特点自主发挥。因此,校长在实施管理时,既要坚持“有”的管理,更要有“无”的管理,也就是“无为”而为。

这里讲的“无为而为”,主要是指给教师自主和自由,放手让他们去工作、去发展。校长专注于学校的重大或重要问题,授予各主管以事权,并为之排除困难,让他们养成自主自发工作的习惯。艾森豪威尔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各部门领导都来拜访、谈工作,他每天要接见两三位院长或部门负责人。几天后,他问副校长,像这样的人一共有多少,对方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两手举过头顶高声喊道:“天呵!太多了!太多了!我当盟军统帅的时候,只接见三位将领。我完全相信这三个人,他们手下的将领,我从不过问。想不到我当一个大学校长,竟要接见63位负责人,他们谈的我不大懂,又说不到点子上,这对学校实在没有好处。”的确,校长应学会“自我解脱”,不要什么事都紧抓不放。这绝不是不负责任,恰恰相反,它是管理的本义,是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不先问是非,直接解决问题

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解决有些问题,可以先走进会议室,明确责任者,然后再分析原因,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进入解决程序。但还有些问题,可以先不问是非,直接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直截了当地进入解决问题的程序。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不要“问责”,运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领导也不意味着就是“和事佬”、不讲原则,这恰恰是管理的一种艺术和境界。因为在有些问题解决之前,如果一定要明辨是非、追究责任,容易使问题复杂化,出现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甚至相互指责、彼此猜忌的不良风气,也容易耽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直接进入解决问题的程序,如同两点之间取直线,使大家专注于问题的解决。

大道至简。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往往取决于解决方式的复杂程度。用复杂的方式解决问题,问题就可能变得越加复杂;用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问题就可能变得非常简单。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就事论事,不要故弄玄虚将其复杂化。化繁为简既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智慧,也是一种管理能力、领导魄力。

猜你喜欢

猴子解决问题校长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永远的新猴子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