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18-01-28焦若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第五中学
焦若同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第五中学
法律是一个国家赖以维继的基础,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准则,法律都有着其自身的权威性,因此,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可以通过深入分析经济法等相关内容加以了解。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原则得到了广泛认可,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加以考量,最终将落实于经济法中各条文的规定。
一、何为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综合分析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视作统一的整体,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
二、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驱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然而,在相关经济行为方面,却依然需要按照一定的法律规范要求加以约束,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经济法。经济法的存在,不仅明确了经济活动过程中行为的正确性,也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一国家战略。
(一)目标一致性
经济法的确立是为了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可持续发展则是用于我国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来看,两者在目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依托经济法的保障,经济法就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法理上的体现。
(二)价值取向相同
经济法的主体是社会,为确保社会利益的整体稳定,则需要对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行为加以规范,避免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是在反思传统粗放式的开发方式基础上提出的调整意见,是对社会发展方式的科学认识,对于任何个体或单位,可持续发展原则都是公平的。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存在价值取向的分歧,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是国家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多存在于经济发展要优先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转入经济法指导下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上。
因此,在价值取向方面,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原则都是将社会发展摆在最前面,并强调各方利益的均衡,属于一种较为积极、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
三、关于经济法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对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经济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中,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理念、社会效益与公平等多个方面。
(一)促进了社会价值理念的统一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导致经济发展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随着经济法的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原则成为经济法相关内容的重要依据,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间的平衡成为现阶段社会范围内的统一认识。
不仅如此,对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相关内容,经济法以其强制性确保实施,尤其是“经济发展不得已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提出,使得这一社会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社会效益与公平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经济法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以及社会整体利益为核心,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避免违法行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导致市场经济效益分配的失衡。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在经济法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平衡关系的维持,它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个体层面上的公平,而是涉及到全社会成员的公平,最终达到社会发展的最优状态。
例如,我国经济法中明确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处理的相关规定,这是针对在某些情况下避免对有限资源的过度开发,维护市场秩序,使所开发的资源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宏观调控的指导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特点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为此,我国则可以根据经济法的要求,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政府指导的宏观调控政策。然而,宏观调控政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其中就包括经济法所明确的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以及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然而,宏观调控虽然在经济法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部门需要意识到宏观调控的弊端,并将宏观调控作为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避免过度宏观调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影响。
总结: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我国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依赖于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保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贯彻落实,我国对经济法中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在规定各方义务的同时,也明确了其应当享受的社会效益,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