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学院教育学院仪式舞蹈文化教育实践初探
2018-01-28李佳烨唐上洁钦州学院535000
李佳烨 唐上洁 (钦州学院 535000)
钦州学院位于北部湾顶端的钦州市,座落在国家级海洋公园茅尾海之滨,前身为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曾经名为钦州地区教育学院,06年升格为钦州学院,开设18个教学单位,11年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列为为祖国母亲生辰献礼工程。这是目前,广西沿海地区唯一一所公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按照“面向需求、特色办学“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要培养为地区服务的本科人才。
教育学院为我校最“古老”的教学单位,面向全区招收学前专业本科、全科师范专科、小学教育本科学生进行培养,毕业后定向或非定向为自治区各地的幼儿园及中小学服务,进行文化教育,承担知识的传承及传播责任。
钦州学院教育学院仪式舞蹈文化教育实践,初步是以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同学为实践对象进行开展,还未涉及到该院及该学校的其他专业。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及就业需求,该院17年完成制定了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以培养服务型人才的基准上,将毕业生的定位由“高精尖”转向面向各种阶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便更好的服务基层,所以在培养方案上更多的凸显重技能、轻理论的理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重趣味性肢体语言表达、轻专业性技巧训练。
一、《仪式舞蹈文化赏析》教学实践
此内容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的《舞蹈技能(一)》课程中。《舞蹈技能(一)》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共2学分,32课时,本课程主要为训练学生坐立站行的基本体态,降低对基本功软开度的训练,并授予其芭蕾方向的基础组合训练,以便对自身及舞蹈有个初步的了解。其中《仪式舞蹈文化赏析》占2课时,主要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从局部上通过原生态舞蹈对祭祀仪式、巫术仪式、习俗仪式的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如广西融水《拉鼓舞》、湖南新宁八峒《跳鼓坛》、土家族《毛古斯舞》、湘西苗族《跳香舞》、傣族的《孔雀舞》、蒙族的《安代舞》、等,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小传统”的同时,对仪式舞蹈、民俗文化由有初步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学期《仪式舞蹈剧目欣赏》打下基础。
二、《仪式舞蹈剧目欣赏》教学实践
此内容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的《舞蹈技能(二)》课程中。《舞蹈技能(二)》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共2学分,32课时,本课程主要将学生的肢体从芭蕾基础训练的规整性中解放出来,进行身韵及古典舞的训练,讲究呼吸与身体的配合。其中《仪式舞蹈剧目欣赏》占4课时,在古典舞剧目赏析之后,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和讨论法,通过对优秀的仪式舞蹈剧目的赏析如《霓裳羽衣舞》、《瑶鼓谣》、《雀之灵》及大型舞剧《云南映象》等,了解民族繁衍的历史景观、再现民族崇拜的原始观念、强调舞蹈语汇的古老意义、展现不同阶段的民族风情、增强学生对民间舞的辨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
三、《仪式舞蹈组合》教学实践
此内容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为该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共2学分,32课时。本课程主要使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有所接触和了解,讲究知识面的宽广和接触面的阔达。在压缩整合的民族民间舞课程中,《仪式舞蹈组合》作为民族民间舞的一部分,占6课时。根据第一学年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在特定仪式风格特征的制约下,协调支配自身肢体的能力,将湖南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祭祀仪式中的舞蹈纳入学习内容中。通过对作品风格的阐述、营造特定情境、将提炼出来的元素压缩编排成组合,在“情景式”复合训练的方法中,“晓之以理”,使学生“行之规范”。期间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的体会仪式舞蹈的内在含义,开拓视野发散思维,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由于实践课时较短,仪式舞蹈组合教学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所占比例较小,大二学年,我院依据学生自身兴趣自主组建一支小型舞蹈队,并以该舞蹈队为实践对象继续进行仪式舞蹈的教学,主要以排练剧目的形式进行,以从侧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仪式舞蹈文化教育实践期不到一年,正在按计划进行。学期末我院进行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成果展演,并有40余名留学生前来观看,产生一定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需为地区输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全区幼儿园,有着很重要的启蒙责任,不求专业技术“高精尖”但求知识面广,且必须拥有正确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基础教育中对文化传承及传播的需要,所以必修提高其对音乐舞蹈“美”的鉴赏能力。学生通过对仪式舞蹈的学习、对仪式舞蹈背后文化的了解,可激发他们的民族热爱之情,为弘扬我过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