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途径

2018-01-28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54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价值观核心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54000)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大学生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的主体。在大学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和宣传,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影响力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掌握群众。所谓彻底就是抓住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深入阐述其内容及其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强其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能力。

1.要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适应于当今社会的优秀道德,剔除封建糟粕。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优秀道德思想。如荀子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对诚的强调,张载的“诚善于心之谓信”对善的推崇,《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上进人格的肯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广大的,并且,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中国人对它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实践。

2.大力鞭挞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价值观、道德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导致中国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着旧辙已毁、新辙未立的局面。因而,有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在有些人群中大行其道,这严重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对此,我们要大力鞭挞。

3.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大学生中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利益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利益的层次性和利益的远近性,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然这样讲,并不意味着一味强调牺牲个人、局部和当前利益,而是通过教育和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那末,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从而能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要切忌以理论对理论,以教条对教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丧失生机与活力。因为这样做只会招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排斥态度。我们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贴近大学生生活,关心大学生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的变动,回答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广大大学生认识和认同,从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真正接受它、践行它。从本质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现实生活,绝不是虚无缥缈、悬浮于空中的东西。这就为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时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大学生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这样就拉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距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二、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作用

意识形态领域是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当代世界,科技日益发达,传播媒介日益丰富、多样,但对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也是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的重要场所。因而,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路径时,不应该忽视网络媒体在其中的作用。

1.发挥“议题设置”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议题设置理论是麦克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形成议题的研究报告》一文中全面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论题中,那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成为人们所熟悉,他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所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这两方面则相应下降”,“受到某议题影响的受众成员会按照该媒介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问题重要性的看法”。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时可以有意的设置相关议题,从而形成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我们准备了很好的议题。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受众广、互动性强、及时迅速等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阵地意识,从多个角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设置议题”,精心组织有关议题,形成相关主题的舆论宣传,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从而明确宣传导向,增强宣传效果,形成正面舆论强势,扩大主流舆论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大学生了解、接受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反对各种堕落腐朽的价值观念,避免其毒害。

2.重视“意见领袖”作用,以身说法,旗帜鲜明的反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较大的各种价值观念。20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 “意见领袖”理论。这种理论对后代传播理论影响很大。这种理论认为,对于媒体传播的内容,一部分人对首先接受,接受传播内容的这一部分人对其它人群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接受传播内容的目的。虽然“意见领袖”理论自提出以来就遭受到部分传播理论工作者的质疑,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职业的、社会的、群体的”,并且,不管他们是强大而公认的领袖,还是普通存在的、经常性的信息员,他们的传播“往往比直接的大众传播更具说服力,因而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更容易被受传者接受和相信”。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聊天室、BBS论坛等公共社区的作用,揭示落后腐朽价值观的本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危害等,使大学生在比较中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另外,由于网络媒体是一种双向型、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动媒介,这样的方法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3.尊重多样化,把握主旋律。在网络媒体时代,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因为由于网络媒体的广泛参与性,大学生也可能成为传播者。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权大为增强。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又使网络媒体的信息精华与糟粕并存,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同在。这些无疑对我们提出严峻挑战。因而,我们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注意到这些变化,我们要丰富传播形式,改善宣传手段,在尊重信息多样化的同时,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达到我们所希望的传播及宣传目的。

三、重视大学生个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效力

大学生性格、背景、爱好等各不相同,因而,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日常生活时要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个性,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的策略。如对于男女性别差异,在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女生,更多地要鼓励她们放眼大社会,走向大社会,培养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不只是满足于“独善其身”;对男生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并自觉遵守,使他们既有豪情壮志,又脚踏实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分子。对文理科不同的大学生要注重其自身情况,据调查显示,文科大学生与理工科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的各个要素得分除“敬业”外有显著差异,且文科大学生的得分高于理科大学生。这可能和文、理科大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背景、不同的思维结构有关。一般来说,在思维结构上,文科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人文思维,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之,理工科大学生则具有更强的科学思维。因此,在“敬业”价值观方面,文科大学生的得分更高。对这种情况要认真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异对待。

四、重视社会实践,把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生活实践之中

教育是一种导向,而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现实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场所也在社会生活。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如何实践?就是要让大学生真正走进社会生活。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通过大学生的亲身社会实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说服力。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熟悉一般社会规则、一般社会习俗和必须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而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价值取向正误对自身的影响。当前,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在实践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要求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印证和实践检验,使大学生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高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如 “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价值观念得到提升,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觉悟得到提高,从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相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外化和内化的统一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大部分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容易造成言行的脱节。在这种情况下,要重视正面教育和方面警示的作用。正面的典型为大学生树立学习模仿的标杆,反面警示为大学生的行为制定出一定界限,违者必罚。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正面榜样的树立,让大学生通过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也要加强警醒教育,不光树立正面典型,也有意找出一些反面教材,让不知耻的案例作为荣、耻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反面教材的价值在于对处于摇摆不定、模棱两可的大学生给于警示和惊醒。这样,反面警示教育与正面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某校将近年来部分学风不正且违反校纪校规,或沉迷游戏、或经常逃课抄袭作业等等的问题学生写成的检讨书,发给学生参阅。学生普遍认为“检讨书胜过现在的教材”。通过这样,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后果,从而做到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相互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要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道德规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法规制度则告诉人们必须做什么和不准做什么,两者相辅相成。高校要根据各自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渐进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引导和督促大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正确荣辱观念的确立,又能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好地得到执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培育和践行。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西方网络奥运会报道的特点与启示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商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