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传统漆艺工作站探析
2018-01-28广东文艺职业学院510000
张 景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510000)
2018年3月22日,广东省首个专业工艺门类的非遗工作站“广东省传统漆艺工作站”正式揭幕。此工作站由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在广东省文化厅的指导下主办,阳江漆艺院为创作研发基地,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人才培养基地。1
一、建设背景
(一)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具体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向,整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2017年3月,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推进传统工艺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
(二)广东省传统漆艺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积淀
广东省各地区、各民族的劳动人民数千年以来在劳作、生活中充分发挥智慧,通过反复的摸索与实践,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技艺,不仅为人们带来各种便利,更发展为工艺美术品出口海外,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也促进了对外文化的交流。这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技艺在今天仍然运用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更融入时代精神,引入新的技术,使得传统技艺有了新的生命。
在广东传统技艺中,漆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16世纪广东出产的漆器已经销往欧洲,被称为“广器。在广东漆器业发展中,始于明末清初、盛于清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阳江漆器,以绚丽的色彩、奇巧的造型、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在我国近现代漆器发展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006年5月,“阳江漆艺”被列为广东省民间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09-59)。2011年,“阳江髹漆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名录(编号Ⅷ -127)。申遗成功,提高了阳江漆器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恢复。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产销两滞,漆艺下滑,后继乏人。而“广器”的代表——广州十三行外销漆器,在造型上、制作品类、描绘题材等方面,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漆器,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蕴含了广东人包容、善于创新的精神特质。但令人惋惜的是,广州十三行的繁荣不到200年,终结于1856年的一场大火。
二、工作站定位
面对传统工艺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在广东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共同搭建传统漆艺工作站,集结各方资源和力量,振兴传统漆艺,更加深入地发掘、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恢复和弘扬消失和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以传统漆艺为重点,提高工艺发展水平,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创作精品;以工作站为平台,基于传承工匠精神和产学研融合理念的漆艺传承、创新、发展模式,培养新民间手工艺人;结合高精尖技术力量,改善漆艺材料,在充分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传统工艺活化,研发漆艺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提高社会影响力并拓展市场;依托以漆艺大师为核心的团队,积极与文化部门、企业开展文物仿制复原和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与设计等服务项目,弘扬传统漆艺;培育品牌,引入质量控制标准,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和管理走进传统工艺,促进形成有民族特色、能走进国内外市场的系列产品。
三、工作站建设内容
工作站的主办单位为广东省工艺美术文化龙头企业——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轻控股依托其拥有的广东工艺美术产业的核心资源,以及工艺美术、商业置业和资本运营的三大板块业务领域,为对工作站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联络、统筹、协调下属协会、企业、研究所负责人、非遗传承人、专家与技术人员,参与工作站开展的各项活动;利用集团资源,为工作站争取政府、行业、市场等层面的政策或资金支持。
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为具体承办单位,依托强大的学术资源和技术力量,牵头组织调研与论证,对工作站顶层设计及具体工作计划提出可行度高的方案;负责工作站日常运作,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和为大师服务,提升工作站在业内的知名度与认可度。
阳江漆艺院为创作研发基地,依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良好建设基础,在省传统漆艺工作站的平台上进一步深化内涵,拓展功能,凝聚阳江顶尖技艺人才,打造集创作、展示、旅游、研发、教学、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漆艺发展平台。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人才培养基地,依托程智漆器大师工作室,开设漆艺相关专业及方向,制定规范、系统、科学的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努力培养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广东新民间艺人。
结合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岭南工艺美术发展的标杆作用,研究所与阳江漆艺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围绕广东漆艺的发展,共同传承工匠精神,推动融合产学研理念的漆艺传承,助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岭南传统工艺的振兴积累经验,提供范本。围绕这一目标,工作站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培训。工作站可聚合师资力量,完善教育机制,打通职校、高校、社会机构等培训机构,形成互利互通的专业素养进阶链条。工作站提供培养人才的各项条件,培育漆艺新生力量,提升手工艺人专业水平,从专业素养的角度对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进行系统设定。通过人才培训达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
2.推广。工作站背靠广轻集团、研究所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程智漆器大师工作室的传播优势,对漆艺传承与发展进行宣传推广。借助全媒体传播平台、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大数据线上线下平台、产学研基地平台、展会经济平台等扩大漆艺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研究。研究漆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态势,从史学、人类学、技艺、美学等层面提升漆艺的理论地位,推行漆艺复兴计划,让具有悠久历史的漆艺术重新绽放于世界艺术之巅,利用自身平台的专业优势,整合优秀艺术及技艺资源,推动漆艺更快更好发展。
4.创作。漆作为古老而经久不衰的材料体现在立体艺术和平面绘画上,不同漆工艺技艺与媒介材料的运用更加完善了漆在视觉与触觉所带来的艺术触动,工作室旨在集合广东省顶尖的漆艺创作人才,以官方力量推动漆艺精品的创作。
5.研发。充分利用工作站科研实力、人才、设备,实现技术和原材料的创新。工作站作为高精尖孵化器,不仅能够对已掌握的工艺进行很好的吸收和转化,而且能够在已有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促进研发的成果再创新,从原料、技术、设计、制作、产品衍生的各个环节,促进传统漆艺的生产性保护。
6.社会服务。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助推漆艺传统工艺的社会传播,并承担一定的城市设计、建设任务。
围绕以上6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整合政校行企的优势资源,围绕广东漆艺的振兴打造十个平台:
①广东漆艺的研究平台
②广东漆艺产品的创作平台
③打造广东漆艺的创意研发平台
④打造广东漆艺的品牌建设平台
⑤打造广东漆艺专家平台
⑥打造广东漆艺人才培养平台
⑦打造广东漆艺人才评价与培训平台
⑧打造广东漆艺国内外交流平台
⑨打造广东漆艺展演平台
⑩打造广东漆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四、工作站初步成效
传统漆艺工作站自筹备以来,在文化厅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下,在广轻控股集团的精心组织下,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阳江漆艺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师生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漆之重启——广东省传统漆艺工作站首展”于工作站揭幕之时正式亮相,向公众讲述广东漆艺的前世今生。展览分为漆的前生、漆的华章、漆的日常、漆的活化、漆的重启、新中式生活美学休闲体验等六个部分,展现厚重辉煌的漆艺传统,跨界文创展品和漆艺修复品则呈现漆艺不同的可能性,现场还有制作演示和体验活动。3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省文化厅所倡导和支持下的“广东省漆艺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设,经过政府工作指导和推动、院校系统专业培训、设计团队市场化项目的介入和指导等多元工作的推进,已初显成就、初见成果。它说明了非遗传统工艺工作站的设立和建设,是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新举措,是非遗传承人群培养及外延成果孵化的有效途径。
注释:
1.南方快报(全媒体记者/杨逸 摄影/张迪).省级漆艺工作站成立,首展彰显大漆之美[EB/OL].http://kb.southcn.com/content/2018-03/23/content_181188413.htm, 2018-3-2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42.
3.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广东省传统工作站成立[EB/OL].http://www.gdwht.gov.cn/plus/view.php?aid=53138,201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