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2018-06-01王春梅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530007
王春梅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530007)
在农村地区,有的农村小学很少有美术活动,甚至没有开展美术学科,农村小学美术材料欠缺,然而“材料资源是美术学科独特的课程资源,材料是创作美术作品的重要载体,必要的美术材料是有效实施美术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可以解决美术材料缺乏的困境,运用自然资源可以拓展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活动;如果对农村自然资源进行收集,美术教师再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适当的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这样将更好地为农村小学学生创造接受美术教育的条件。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辞海》对自然资源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资源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始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美术教育新编》认为:“自然资源指当地的自然景观、泥土矿物、树木花草、粮食果蔬(因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姑且算作自然资源)。”综合上述两种概念,研究者认为文中的自然资源是指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为加工而成的、来自自然的物质化的资源,同时这也是农村学生在生活中就能经常看到、摸到的原始素材。
二、自然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现状
(一)现状调查
该问卷主要针对某农村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整校181人为调研对象,发放181份问卷,有效调查问卷为179份,无效调查问卷6份,有效问卷所占比例为百分之82%。
表一:学生拥有绘画工具的情况调查
表二:学生期望运用资源到美术教学中的情况调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表一、表二可知,学生拥有最多的绘画工具是水彩笔,所占比例达到37%,使用率普遍偏高,而其它工具,如水粉颜料、毛笔、国画颜料完全没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连见都没有见过这些工具,最可怕的是有25%的学生什么绘画工具都没有;而学生又很期待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家乡资源,其中加入自然资源最受学生欢迎,人数达到65人。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可知学生普遍使用水彩笔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价钱较低,二是容易购买,三是老师要求购买,因此导致绘画工具参差不齐,而长期使用一种绘画工具,不利于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以及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美术教学中把自然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自然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拼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拼贴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收效甚大的创作方式,首先树叶这种拼贴材料就非常好,材料易取,且树叶形状多种多样,不同季节时树叶的颜色也各不相同,学生对于树叶再熟悉不过了,利用熟悉的自然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通过撕、剪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树叶的拼贴创作,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拼贴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作品,这不但能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泥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泥巴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物体,在山下、路边、田里、屋前屋后随处可见;同时,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的形态和表现方式是多变的、开放的和灵活的,根据它的特性,研究者开展了面具制作和怪兽制作两个课程,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利用夸张、变形等手段进行游戏创作,营造轻松愉快氛围,启发学生任意发挥、随意地表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和创意,将儿童天真烂漫的特性带入到创作中,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更好地协调学生动手动脑,还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编织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编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之一,在编织时,一般采用的是细长的竹片或者较为细长的自然材料,利用材料的韧性进行缠绕和编制,如在课程《玩弄草编》这节课中,由于编织方法分为条形编织和平铺型编织,并且织法不同选用的材料也不同,因此在该课中研究者选择了细长的芭茅叶子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平铺型编织,草编结合现如今事物进行再创造,旨在启发学生要学会传承优秀的传统物品,同时还得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
自然资源对农村儿童并不陌生,它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这些熟悉的自然资源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原材料,将更好地提高农村小学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去发现,体验大自然带来的美。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