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
2018-01-28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25128
洪 扬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128)
传统文化中含有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蕴含丰富的道德规范,重视伦理价值取向。“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新时代,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文化自信。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本身在内涵上相通、方式上借鉴等特性为其有效融合提供了可能。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内涵上相通
习总书记说过“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钙’。”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精神之‘钙’,《大学》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指引人们追求至善至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无不体现了古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这些价值标准、道德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价值标准、道德准则,不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情感共鸣,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化。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方式上借鉴
传统教育观念重视“自省”“慎独”“躬行”等学习方法,着重引导自我意识和自我发现。儒家强调自省,《论语》中说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也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可见古人对自省的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应当重视自省,帮助学生筑牢内心防线,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样,知行合一也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的内容要通过实践来实现,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各种途径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真正付诸实践,才能演变成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才能内化于心。这些传统教育方式丰富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提高了教育的生动性,使思政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发达的时代,头脑灵活,想法多样。这就要求高校开拓思路,创新路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通过课堂学习、实践活动、文化熏陶以及网络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时效性、生动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创新高校思政课程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当前高校思政课多沉闷式说教,没有吸引力,不能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政课程,完善教材体系,创新授课模式,把青年学生吸引到思政课堂上来。不断完善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材生动性、感染力、说服力。高校思政课堂应不断适应时代需要,增强时效性,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等方面内容融入思政教材。比如将传统文化中绘画、剪纸融入思政课程,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等题材进行直观教育。不断创新授课模式,由单一的理论授课转变为多样化课堂,通过走出去、寓教于乐的实践教育,“请学生讲”等多种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比如转变传统课堂由教师授课的单一方式,让学生做教学设计,开讲授课,让思政课程变得有意思,学生乐于参与。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不断提高思政课程吸引力、有感染力,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培育思政教育队伍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把握得最清楚,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学生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高校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扎实的保障。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对高校辅导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升辅导员自身文化修养,丰富个人魅力,同时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也为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教育方法。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苍白说教,僵硬灌输,而应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找到情感交流的共鸣点,把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感同身受的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要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时代,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思政教育能够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责任。
(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的建筑风格、布局样式等,都属于校园物质文化的范畴。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建筑和校园景观中去。比如学校建筑风格应以底蕴涵养为重,修建亭台楼阁等景观式建筑,布置教学楼楼道、教室、图书馆和宿舍,通过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经典书画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高校可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选主题,积极鼓励各类学生组织,策划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阅读经典读书会、征文比赛、辩论赛、微电影大赛等。鼓励学生走出去,走进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感受传统文化无穷魅力。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比如在清明节开展悼念先烈的活动,去烈士陵园祭扫,悼念先烈;在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从而学习传统文化,向传统文化靠拢。
(四)搭建文化传播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诚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网络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同时,更要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机制,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来,首先要有鲜活的内容。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善于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重点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用生动浅显的语言讲述大学生身边的事;同时,可以将学生渴求的优质大师资源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网络教育资源,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通过讲述身边的事、学习优质的网络资源,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里辨明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工作机制,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思政教育工作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先进手段,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机制,主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育人细无声”的效果。
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上下千年,薪火相传,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孕育出独具自身特色的 “中华文明”。今天,中国迈入新时代,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传统文化,中国的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当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多方挑战;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要结合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心理特点,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壮志,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号召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高校传统文化观教育,不仅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不断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更能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会做人做事,真正实现成人成才,扛起民族之未来。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6-12-9,(1).
[2]赵绪生.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5.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纪晓蓉.依托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
[5]吴芮凌.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