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域文脉与景观本土化设计的关系
2018-01-28刘宇飞时晓晖燕山大学066004
刘宇飞 时晓晖 (燕山大学 066004)
一、现代景观设计千篇一律、缺乏本土特色的原因
从设计者角度分析,盲目追求速度和时间、追求大广场、大标志性建筑,强调视觉效果。由此形成了模仿、重复、抄袭的不良社会风气。
另外从甲方领导者角度分析,个别领导做“面子工程”将个人喜好强加于景观设计中,从而使设计以领导文本,摒弃了设计以人为本、尊重地域性、尊重自然的初衷。
好的设计作品应该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让人们有归属感,例如唤起人们的“乡愁”。各种原因的作用下,促使设计偏离了场所的客观存在及周边环境,抛弃了场所的基本特质,不尊重场所固有的自然特征、历史文脉及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造成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性、本土性。
二、地域文脉的概念及相关元素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不同地域的人生活方式不同,对大自然的需求条件和改造方式不同,形成了具有强烈色彩的地域文脉。其中包含文化、自然、历史与时代元素,不同的地域文化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经过不断地融合、创造、积累、沉淀形成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文化。因此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中,不管是立意、布局、小品、植物以及在单体建筑的空间布局中都无处不传递出当地特有的文化气息。
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植物水体等。如北方开阔的平原,南方的梯田。
任何一个地域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形成的不同风俗习惯,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景观。所以设计者在完成一个地域性景观设计时,要有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不仅需要传承过去还要承接未来在当下的设计中做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衔接。形成一道清晰的景观脉络。
三、地域文脉在景观本土化设计中的重要性
吴良铺先生曾说“优美环境的创造,要做到两种融合。一是与自然相融合,二是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即与`文脉'结合,要继承与发展历史遗产。”如吴良镛教授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有机更新理论”。所以景观的形成与其历史文脉是分不开的。。一个地方的古建筑有助于塑造这个地区独特的个性,其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等,恰恰与隐藏在当地人们心中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能唤起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引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这也正如正如凯文•林奇说“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的场所感”。地域的场所精神就是地域景观个性化的体现。人们身处于一个具有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中可以体验、感受到场所传递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让人印象深刻。
四、表达地域文脉设计的案例分析
1.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
西安分院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把西部地域文脉根植于西安分院的校园里。从关中民居和传统书院的建筑布局中寻找学院建筑文脉和肌理,将北大校园文化和关中民居及关中书院有机结合,遵循地域特色,从传统的建筑底蕴中寻找建筑的地域文脉和朴素元素,而没有像上海、深圳分校一样建高大的单体建筑。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建筑采用传统关中民居的坡屋顶形式,适应当地气候,并通过绿化环境与周边相契合。西安学院的设计是根植于地域文脉的本土设计是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价值观层面上的成功尝试。
2.祈蒙山区深处的朱家林
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怀抱中的古村落,由青年创客宋娜和孔祥伟共同发起的乡村共建共享,走进了这个村子,开启了村落复兴之路。孔祥伟提出了新乡土理念,保留历史记忆,运用现代乡土的理念,置入新功能符合现代的功能需求。使这个日趋衰落的村子从空间上得以新生。
建筑内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外部采用当地盖房的材料石灰岩片岩,既保证内部展览空间的纯粹性,又保证外部与老村子建筑风貌的统一。传统手工艺的石条过梁,在建筑中保留原有的巨石和水井,形成自然的室内山水。工人请来用村子的老师匠砌墙,很好体现沂蒙石匠的技艺的同时又是一种很好地传承。
道路重新改为步行路,破除之前坚硬的水泥路,就地取材,用老石板铺装结合石子,既恢复渗水功能,又满足了下雨没有泥巴的需求。为了更好体现生态乡土景观特色,铺地材料用破碎的混凝土,野草可以在中间留的缝隙生长。在广场周边,老院墙外部和道路两侧,栽植了野草,分别栽了蒲苇、芒草和狼尾草,都是多年生的宿根草本。
五、结语
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最初身处一个环境中的最直接感受到的,也是最直观传递给人信息和感受的形式之一,更是人们解读地域历史传统和地方风俗最为鲜活的教科书。而如何让景观设计体现地域性的特征,只有需要设计师有高度的责任感来深入挖掘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遵循的规则等,因此,景观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个人意愿,而是设计师在充分尊重场地的地域文脉特性并能实现使用主体的交往、归属、尊重与满足自我功能需求的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设计一个具有文化认同的本土化景观设计。而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到最后,评价一个地区的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看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是融入了地域文化额本土景观设计,是否能真正引起人们的共鸣。
[1]吴国荣,郭青媛,王长富.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本土化景观的表达,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53.
[2]陈娟.《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 》2006,学位论文.
[3]陈义勇.俞孔坚.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理论与实践——《发现乡土景观》导读,建筑学报,2016,04.
[4]胡立辉.李树华.刘剑.王之婧.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北京园林,2009,01.
[5]庄惟敏.屈培青.将地域文脉根植于校园文化和空间中—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 西安分院 ) 设计对谈,2015.07.
[6]韩旭.王江萍.浅谈地域性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筑与文化艺术争鸣,2014,03.
[7]刘梅.《西安城墙周边地域性景观空间营造的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2008,学位论文.
[8]胡俊.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研究.山西建筑,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