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梵净山傩面具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18-01-28龙庆华铜仁学院554300

大众文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梵净山面具旅游

龙庆华 (铜仁学院 554300 )

在2016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再上台阶”。作为当前独特的的一种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要想立足并且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质。在贵州的梵净山地区的民间农闲秋冬时节,至今还流传”跳傩戏还愿”,一种以戴脸壳子、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人们常称的”傩文化”,它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明亮的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载体,是梵净山区域土家族、苗族在千百年傩戏发展起来的傩文化。现由于时代的进步,这种文化现渐渐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傩面具雕刻传承人不断的减少和流失,傩文化出现濒临灭绝。如今,有幸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这一热潮逐渐兴起,国家日益加大保护的力度。而如何有效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工作者的责任,文中笔者从傩面具的文化艺术价值,以设计工作者的角度阐述了如何传承创新。

一、梵净山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

梵净山地处贵州东北部,古属南蛮之地,历史上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民俗文化长期深受巴楚文化浸染。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演变,一直以来在民间世代流传着一种戴脸壳子表演的戏种—”傩堂戏”。1987年,德江县政府选送120多面老傩面具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幽默风趣的面具人物神态,轰动了中国艺术界,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2006年5月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有梵净山德江的傩堂戏,而傩面具就是傩堂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人变成神的产物。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称赞梵净山傩堂戏面具为:”可贵的艺术珍品,不仅有文物价值,而且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梵净山傩面具的文化内涵

梵净山傩面具文化古朴而又带着神秘的色彩,深受巴楚文化的影响,从原始的巫术文化发展构成了成熟完整的傩文化,这种文化深深的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傩面具又是傩堂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用来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道具,相比于我们传统的雕刻艺术的面具和京剧脸谱,这种面具除了供娱乐表演外最主要是为了驱鬼逐疫、酬神纳吉等宗教信仰紧密联系。由于民族信仰和风俗的差异,各傩戏班子傩面具雕刻的形象有所不同,艺术造型独特,形成了色彩丰富、表情多样的梵净山傩面具艺术。梵净山傩面具造型具体为”傩堂戏中所涉及的人物角色达56个之多,呈现出160多种面具艺术造型,傩面具造型依人物性格和司职任务而不尽相同”。

梵净山傩面具呈现出独特的原生态艺术气息,人物形象夸张有度,造型简练、古朴,更好地反映了雕刻艺人朴实的文化艺术素养。每个面具都有自己的传说故事和身世来历,折射出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善良的人们嫉恶如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反映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梵净山傩面具完整地保存了傩堂戏这一比较特殊古老戏曲文化,是千百年来这片土地民间艺人们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梵净山傩面具独有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二)梵净山傩面具的艺术特征

梵净山傩面具的造型独特古朴、千姿百态,按文化内涵和工艺美术的角度阐释其艺术特征分为三种类型。

1.以神话传说故事为原型。以神话传说故事中的傩堂戏人物为原型的面具造型分为两种:一种为?±凶面?±,一种为?±善面?±,?±凶面?±面具造型是人兽合一,呈现出诡异、凶狠、的艺术特征;?±善面?±面具造型呈现出刚正不阿、和善可亲的艺术形态。?±凶面?±造型代表人物有:开山猛将、开路将军和押兵仙师等,比如?±凶面?±人物开山猛将,传说是是蚩尤手下的一员爱将,力大无穷,英勇善战,身高一丈二尺,头长一对红色犄角。在傩堂戏的表演中他手执大斧,横扫十方魔鬼邪恶,为各路神祭开路,人们希望借助其威力来震慑鬼怪,为人们追魂纳魄。因此,民间雕刻艺人把开山面具塑造成头长犄角、眼睛暴凸、面肌凸显、獠牙交错的艺术形象,粗看上诡异凶狠,细看却彪悍凛然,凶恶中透着一股正气。?±善面?±造型代表人物有: 唐氏太婆、 先锋小姐、 和尚、土地等。唐氏太婆在傩堂戏演出中是老旦扮相,以老妪的形象步态,配以风趣唱词,常常赢得满堂喝彩。面具造型抓住老妪满脸皱纹,残缺牙齿、慈祥和善的特征以较为写实的刀法进行雕刻。

2.以历史演绎社会进步为原型。随着历史演绎社会的进步,傩堂戏逐渐增加娱人成分,梵净山的各演绎傩戏班子,在戏中逐渐增多了曲目,把很多历史人物、英雄豪杰融进入了傩堂戏,成为正义勇敢、善良正直的化身。代表人物有:关羽、周仓。民间雕刻艺人将关羽面具刻画成红脸美髯、蚕眉凤眼、神态威严、豪气冲天犹如天神一般的形象。

3.以农村生活生产场景为原型。傩堂戏中有部分剧目再现了劳动人民熟悉

的劳动生活、生产画面。代表人物有:甘生、秦童、秦童娘子、刘高等。民间雕刻艺人为了表现秦童风趣滑稽的特征,抓住戏中描写,将秦童雕刻成头梳歪髻、斜眉扯眼、歪嘴咧牙的造型形态,在风趣滑稽中透出五官失调之美。傩堂戏表演中,常常出现动物面具,但为数不多,常见的有牛头、马面、龙王等。另外,不同地方的傩戏班子表演即使是同一角色,也会有所变化,各试各样。

二、梵净山傩面具艺术传承

(一)梵净山傩面具手工艺传承的困境

傩堂戏文化2016年成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逐渐被国内外很多的专家学者关注。梵净山区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化艺术,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受现代时尚文化冲击,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需要通过傩文化完成的某种愿望与寄托被渐渐淡忘, 传承人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断代,甚至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面具雕刻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具体表现为:1、政府文化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投入人力财力不够,面具艺术缺乏系统的保护整理,而这片区域的老百姓又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原始的传承下来的面具逐渐的损坏至流失。2.传承人匮乏。梵净山傩面具雕刻艺术主要依靠父传子,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市场经济的冲击,村民为了生计,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 留下来的多数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而喜欢雕刻傩面具的艺人逐渐衰老,傩面具雕刻文化传承人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各地傩面具艺人几乎失去继承人,这些使得傩面文化陷入尴尬境地。3.民间宣传力度与政府开发力度不够。政府部门领导是把地方建设和经济增长作为政绩来抓,而傩文化只靠民间自发当做一种民俗来传承, 这种传播方式只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文化的传承问题。虽然政府在市、县投资建设傩文化博物馆、傩文化公园,但这只是对文化的静态保护。没有把傩面具雕刻技艺作为一种商业资源运作,没有把傩面具艺术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来抓,傩文化传承只能是空谈。

(二)梵净山傩面具艺术传承和保护

传承梵净山傩面具艺术文化,是地方政府及学者头疼的问题,目前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套用。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系统传承和保护梵净山傩面具艺术的方法, 文中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围绕国家重要战略, 抓好傩面具艺术的创新开发。

傩面具艺术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必须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开发。首先政府投入资金扶持打造傩面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运作,利用高校的资源对傩面具文化旅游产品进行研发, 利用傩面具造型独特性突显其观赏性, 让各式各样傩面具旅游产品成为旅游者必带的旅游纪念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傩面具旅游产品品牌,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完善网络销售平台,逐渐拓宽市场。二是做好规划,实现异地搬迁,搭建傩戏表演戏台,集中建设傩文化民俗村镇,招商引资打造傩文化民俗商业街。让投资商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将独特的梵净山傩戏、傩技、傩面具产品文化集中展示, 吸引游客参观。

2.建立傩文化数据库保护

组织专家学者走进民间进行田野调研访谈,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傩文化的文字、戏曲、舞蹈动作、傩技表演,傩面具雕刻技艺进行收集、整理, 制作出高水平的宣传视频宣传,鼓励学者通过田野调研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

3.提高傩面具雕刻传承人的待遇,改变传承艺人的培养方式

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民族手工艺振兴计划,国家文化部下拨大量资金对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补贴,利用高校的资源开办不同级别的非遗传承人、非遗管理干部培训,宣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据考察这种培训没有真正的全面普及,其实受益的只是少部分人,民族手工艺的振兴要靠我们现代的青少年,他们才是民族手工艺传承的生力军。文中笔者认为傩面具雕刻技艺应从青少年抓起, 将其作为以选修、自修课进入高校及中小学课堂,聘请非遗传承人进入学校授课,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应增加傩面具文化创新设计课程,这样的培养方式才有生命力,使傩文化这一民间艺术能健康的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三、梵净山傩面具艺术的创新发展

梵净山傩面具艺术要创新发展,必须把这一民间艺术作为梵净山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进行打造。虽然目前政府在尝试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投入了部分资金,希望尽快的见到经济效益,企业也在积极做傩面具艺术的旅游商品的研发,但是生产出产品基本上是延续传统傩面具复制品,它们没有处理好文化的创新,没有整合好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文化创意,这样,产品很难被消费者接受,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梵净山傩面具艺术要真正创新发展,必须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踏踏实实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让人们重新认识傩文化的艺术价值,把傩文化艺术概念渗透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将民间艺术文化成为生活应用的一部分。

1.打造品牌企业,扩大创意产业规模

要打造梵净山傩面具的品牌企业,企业是产业的执行者,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所以当地政府要努力建设自己的傩面具旅游产品的生产企业。通过傩文化创意,培养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傩面具文化旅游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傩面具艺术的创新设计,用文化引导消费者,使得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重新被人们认识与接受,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企业拥有这一张名片,就能更好地将展现梵净山傩面具艺术文化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政府应把梵净山傩面具艺术打造成城市文化品牌。挖掘傩面具艺术文化符号,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塑造梵净山傩面具城市品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把以前的作坊式的小企业集中起来,发掘企业的文化潜力抱团发展,学习沿海城市集群企业的成功经验,逐步建成文化创意产业链,扩大创意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企业品牌的优势来影响城市品牌。

2.构建创意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梵净山傩面具文化创意产业要创新就需创意设计人才。我们要为创意人才提供适合的土壤,想尽办法积极培养创意设计人才。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现有没有学历年轻进入高校深造。二、提高创意设计人才各方面待遇,引进重点设计院校毕业的创意设计人才,三、与高校合作,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让高校为针对性自己所需的创意设计人才。四、投入经费,选择个别重点高校建立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研究室,让高校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研发新产品,达到互利共赢。五、企业自身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训机构。聘任高校创意设计、文化经营管理专家以及非遗传承人到培训机构任教,优化人才结构,完成人才梯队储备。

3.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再设计

梵净山傩面具艺术一直以来只是作为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祭祀文化出现,特别是现代社会接触了解的青年人少之又少,更谈不上走向市场成为人们的消费品,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珍贵的民间艺术面临的困境。要改变此现状,必须转变传承观念,实现传统文化创新设计,把这珍贵民间文化艺术投放市场,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要实现这一目标,傩面具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创新设计,梵净山傩面具艺术的创新设计,要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不改变傩面具的原生态艺术的文化内涵,融入新的设计理念。通过再设计,让人们感受到即富有时尚个性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傩面具产品,这样的产品才会进入人们生活的消费圈。就梵净山傩面具艺术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祭祀文化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寄托,创意设计必须抓住这样功能,将傩面具恐怖狰狞的形象提炼出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喜好文化元素符号,把这些符号形象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研发出傩面具车饰产品、手机饰品、钥匙饰品、墙饰品、生活用品、特色旅游商品等等。如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傩面具文化创意产业一定会欣欣向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产业嫁接文化旅游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当地政府目前正在着力打造梵净山旅游经济圈,举全市之力申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借此东风,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市场发展观念,随着梵净山傩文化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把傩面具产业与旅游市场融合在一起,在旅游区进行傩文化宣传,建立销售点,这样傩面具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找到销售渠道,销售点就会逐渐成为人们旅游购物的热点,提高了其产品的知名度,随着梵净山旅游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其傩面具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互动双赢。

总之,在当下的文化产业背景下,梵净山傩面具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保持原有的傩面具艺术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进行创新开发设计。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让文化创意产业正确的这一优秀及丰富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将产业做大做强。同时,笔者认为,根据以上论述,合理找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点,梵净山傩面具艺术这个千年文化一定会走出大山绽放异彩。

[1]雒树刚.“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J].人民论坛, 2016(12):10-13.

[2]王兰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傩堂戏面具的造型艺术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 2012(2):45-47.

[3]赵蕾,严卿方.贵州傩戏面具元素在旅游商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贵州民族研究, 2017(7):146-150.

猜你喜欢

梵净山面具旅游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酷酷的面具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旅游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南瓜面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