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分析与教学对策

2018-01-27蔡志龙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文综衔接

蔡志龙

摘 要: 2018年的全国文综Ⅰ卷历史卷有些新变化。变化一:如果说前两年全国Ⅰ卷历史题目难度大,出现超纲现象,那么2018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总体难度明显降低。大部分题目考生调用所学主干知识,就可以作出正确判断。变化二:历史卷中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越来越明显。变化三:试题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较好。

关键词: 文综Ⅰ卷历史试题;分析与教学;衔接

一、 2018年的全国文综Ⅰ卷历史卷命题特点分析

(一) 选择题难度减轻,但有些选项的迷惑性强

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没有了偏题、怪题、难题和深题。题目回归到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所引用的材料仍然浅显易懂,部分题目选项的迷惑性设置依然存在。如第25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对唐朝政治的影响。题目把唐藩镇割据的情况列表展示,考生在解读表格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割裂的情况,而缺乏综合分析能力的考生,就容易被迷惑性强的选项带偏产生错误。

还有26题考查北宋中期四川井盐雇用工匠的情况,此题很多考生会选D项。因为材料中有北宋和雇用的信息,考生易理解为北宋已没有盐业专卖制度。而对题意正确理解应是北宋盐业雇用工人的情况来反映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全国文综Ⅰ卷历史选择题的特点是历史情境新,考查点很灵活,历史知识综合性强,选项迷惑性高。

(二) 主观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

主观题难度稳中有降,稳是延续了全国卷材料新、立意明确的传统,降是指问题的设置注重考查主干知识。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以及对史实的分析概括能力。另外问题设置有梯度,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有历史综合能力的考查。如41题考查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从古代的宋明清联系到近代和现代,题目设置层层递进,学科能力的考查步步紧扣。试题中以唯物史观为主的五大核心素养都有体现。

42题是全国卷的标杆性题目,但2018年42题没有前两年那么出其不意,考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本题用英国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为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选一个情节来反映早期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总体来讲此题难度降低,考生对材料比较熟悉,设问的方向也清晰,考生都能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但在考生的概述和评价的过程中,就能分辨出考生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的高低。

(三) 选修题设题创新,重在整合

全国文综Ⅰ卷选修题目设计都是高于教材的,也就是试题材料与答案在教材中找不到原型知识,这也符合选修教材设置的目的。2018年全国文综Ⅰ卷用了汉武帝年号制改革来考查学生改革模块的掌握情况,问题涉及改革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材料和问题虽然是全新的,但考查的内容却是教材里要求掌握的(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应注重掌握历史改革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内容。

综上所述,2018年全国文综Ⅰ卷,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试题选用的材料通俗易懂,能力考查符合课标要求,适合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命题以考纲为依据,试题考查的都是教材主干知识。与2017年比较可以看出它更注重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更符合高中教学的实际,在对学生综合探究能力考查方面更优、更科学。同时也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问题,是高中历史教师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

二、 应对全国卷的教学策略

针对2018年全国文综Ⅰ卷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重视历史主干知识考查,注重历史综合能力。在高中教学中,要坚持以“课标”为基准,灵活运用教材,把握重点,强化主干知识。重视引导學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在历史教学中,注意灵活运用教材资源,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多用“新材料”“新情景”来设置问题,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会用所学去解决所思。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时代热点,提高历史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因为平时的教学中,教材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内容却是灵活多变的,所以学生必须学会突破因教材的稳定性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教材的不变去应对高考试题的万变。

(二) 教学中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最难的。很多学生用学语文的思维来学历史,背记知识很用功,但作答时死板生硬,这是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不足的表现。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明确历史概念,理清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学会用历史的思维和语言来解决历史问题。

(三) 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解题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全国文综卷注重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还是“死读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用“看目录回忆法”“画知识结构图法”“时间数轴法”“历史概念联想法”等方法复习,多理解、多反思、多联系、多总结,找到历史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方法。在讲评习题课时,注意总结历史选择题和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学会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看题目语言来找答案、看题目的分数来找要点等技巧。培养学生解题的好习惯,提高答案准确率。

全国卷的回归,高考题难度提高曾让福建的教师和学生心中忐忑,这三年里,我们从不适应到适应。特别是2017年新高考大纲的修订和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教师有了一个有章可循的教学标准,让存在大家心中的疑虑更加释然。因此,全国卷不是老虎,我们已无所畏惧!

参考文献:

[1]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评析.2018.

[2]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历史).

[3]肖卿贤.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评析.2018.

猜你喜欢

文综衔接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光辉下的阴影——2016年高考文综I卷第41题思考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二题商榷
新课标全国文综I卷41题命题初探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逻辑素养不可或缺——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27题为例
探寻高考地理试题错因——以新课标文综Ⅰ卷第37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