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之教学模式
2018-01-27陆燕萍
陆燕萍
摘 要: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美术课《岁寒三友——梅》,拉开初二(1)班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活动的序幕。我尝试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将美术课与古诗文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我从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欣赏感悟,诗中有画;探索讨论,画中有诗;实践练习,开展活动这四步具体展开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诗篇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古典的音乐,使图与诗交融,提高学生探索讨论的实效。初步形成了媒体教学中美术课与古诗文诵读相结合的“诗情画意”之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多媒体;美术课;古诗文;教学模式
一、 模式的提出
模式,即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我们学校是苏州市的信息化先进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在美术课上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网络结合古诗文诵读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媒体提供大量的图片,学生走进画面身临其境,自然地联想到所学过的古诗。讨论、诵读古诗展开想象绘画出诗中的意境。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技巧、绘画兴趣?在美术课与古诗文有机结合过程中,我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究、创新,尝试着新的教学模式结构。
二、 模式的指导理论
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本模式以维果斯基指出的:“教育学不应当以学生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学生发展的明天为方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个性培养,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诗一样情境,通过欣赏、探索、讨论、实践,对画面和诗意进行联想、创作。指引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模式特点及操作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今中外名家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强烈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是何等重要。教师要运用教育科学和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主动的发展。兴趣是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一剂良方。美术课是大部分学生所喜爱上的课,现代化教育下的美术课更让学生盼望。结合八年级艺术书上《冬天礼赞》这一单元,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对诗、画的兴趣。有了对画和诗的兴趣,学生在美术课上才学得认真,听得仔细,画得传神。有了对诗和画的兴趣,在古诗文诵读时才能朗读得认真,理解得透彻,创作得贴切。真正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学习情境,精心设境以激趣,通过优美图片、精彩动画、古典音乐兼备的课件引领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意境。进入诗画意境的方式很多,可以课前布置好美术教室,课间十分钟媒体播放图片、音乐,学生步入教室看到的听到的就像进入了美丽的画卷;可以利用导入从学生熟悉的事、景,通过媒体的再现学生激起强烈的兴趣;可以播放视频带领学生步入诗境。总之只要能够恰当地设置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盎然的兴趣又是促使他们去想、去思、去画的最好的动力。如教学《岁寒三友——梅》时,一开始就创设情境,播放我们学生熟悉的金仓湖的景和人,并配上了《踏雪寻梅》的欢快音乐,随着镜头的变化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产生了要欣赏、观察、绘画梅花的欲望。
(二) 欣赏感悟,诗中有画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多媒体课件融入大量的优美图片、精彩的视频内容。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唤起创造美的意念。如《岁寒三友——梅》课件中收集了大量冰天雪地和早春阳光中的梅花图,有摄影的、水墨的、水彩的等等。在具体欣赏时,第一步看到大雪积压的梅花图你联想到什么成语,接着再欣赏水墨的《墨竹画》问你还想到什么?有学生想到了墨竹这首诗。此时学生的思绪都打开了,看到不同的梅花图能联想到不同的描写梅花的诗句。抓住契机屏幕上出示四首有关梅花的诗,学生个体感悟、小组讨论,结合学生回答多媒体分别展示一幅放大的画,在画旁边是一首小詩,真正体会到诗中有画。有了美术课上的充分感受和欣赏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为下面的画中有诗奠定基础,更为在初二(1)班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拉开了序幕。
(三) 探索讨论,画中有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教师要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发展目标,设计交往活动,提供合作学习机会或适度的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学习,达到预定目标。美术课堂教学中探索讨论这个环节就是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体会诗的意思,诗人所描绘的意境。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当学生懂得画中有诗时,媒体上及时播放了一组梅花和诗结合的画面。再出示一幅没有诗的梅花图,配上音乐,师生一起试着给诗配上一句或两句诗。第一幅画学生欲言又止,我就先做了一句。第二幅画学生大胆多做了一句、两句诗。尽管所做的诗没有押韵、没有对仗,可喜的是学生在探索中走出了第一步。有了课上的第一步,课后班中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活动,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就可以走第二步、第三步。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
(四) 实践练习,开展活动
实践是美术课的关键,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通过前面的导入、欣赏、探究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由了解到理解。但要把理解到的感悟到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掌握,实践练习是最好的途径。因此当学生体会到诗与画的紧密关系时,马上适时进行水墨画的示范指导,带领学生画出梅花那折而不弯的枝干,迎雪怒放的姿态。再指导学生运用吹画的方法绘画梅花。此时,学生绘画的积极性非常高,跃跃欲试。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绘画形式进行绘画,再结合自己创作的画配上一首或一句诗。通过课堂15~20分钟的练习,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大部分学生均完成一幅有画,有小诗、有提名的作品;有的学生完成了作品的部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作品的不是很好。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和初二(1)班班主任的讨论,在班级黑板报下方开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专栏,让学生结合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所读、所诵、所背的古诗,运用今天美术课上所学到的美术技巧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自由绘画展示出来。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学生的绘画技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也不断提升,同时对古诗文的诵读和理解都有提高。
四、 結束语
(一) 多媒体教学中诗与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所上的美术课与常规美术课不同。现代化教育手段下的美术课,特别是美术课与古诗文相结合所上的美术课,我所设计的导入——激趣——欣赏——探究——绘画——实践,整个过程是从画——诗——画——诗——画诗结合。这个过程中即重视学生的技能更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技能相结合过程,最后使学生得到情感与技能上的双升华。而我们平常或者以前的美术课导——赏——学——画,这个过程是从画到画,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没有注重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
(二)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变化。活动从该学期的3月份开始实施,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初二(1)班班主任语文老师的大力配合,共开展了5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活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显得很拘谨,画的画非常的小,大部分学生不会作诗,主要是不敢作诗。到第五次活动效果就不同了,学生的画面变生动了,每个学生的作品上都有题诗,所做的诗也有了点眉目。从这一次次的学生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在提高,同时学生读、诵、背古诗的兴趣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 存在的不足。这个新的模式在摸索和研究阶段,现在才刚刚起步,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一定不断地总结,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