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8-01-27夏扬
夏扬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过分偏重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素质教育这一重大问题,高职教育需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技双馨的高素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总体目标,系统设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构建高职特色文化育人体系,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
关键词: 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过分偏重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素质教育养成这一重大问题,高职教育需将培养“社会人”与“职业人”有效统一,紧紧围绕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通过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融合、教育内容的融合、教学过程的融合、校园生活的融合、实践活动的融合、评价标准的融合,将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为一体,系统设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构建高职特色文化育人体系,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
一、 系统设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应成立由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分析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构成要素,系统设计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课程。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结合、校内教育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 职业素养课程模块:除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课外,还包括企业认知、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等课程。重点加强学生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的培养和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教育,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
(二) 职业知识课程模块:除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包括就业指导、职场安全与企业文化等课程,主要为学生形成专业能力,增强就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其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5%。
(三) 职业能力课程模块:除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包括集中阶段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及系列就业、创业实践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创业能力,其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5%。
(四) 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包括学生社团、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人文与科学素质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0%。其中学生素质拓展课需修满15学分,社会实践需达到6学分以上,才能毕业。
二、 系统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高职院校应把第二、三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投入专项经费,以项目化運作模式,系统设计实施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延伸和补充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有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 实施“青年先锋工程”。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实践活动等,使学生逐渐明确应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中国梦大讲堂”“师生共讲思政课”“精英学子培训”等品牌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发挥学生骨干的正能量。
(二) 实施“科学人文素质工程”。以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为龙头,推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无界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 实施“心理阳光工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组建学校、学院、班级和社团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形成调研与建档、咨询与辅导、宣传教育活动、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课程教学等载体,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优化品德”,最终实现人格协调发展。
(四) 实施“爱心助学工程”。设立校、院、班三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完善奖、助、贷、勤、免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以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为教育重点的教育机制;实施“大学生成长指导计划”,采取结对子等形式帮助自律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三、 系统构建高职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一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头脑。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师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引入课程建设,渗入学生行为养成。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与专题讲座,广泛组织书法、绘画、剪纸等各种社团活动。
二是工业文化进校园。将工业、高职教育两大要素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文化符号融入环境,校园景观设施突显人文精神与工业文化。打造“工业文化”博物园,让工业文化随处可见,使学生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
三是企业文化进课堂。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工作机制,推进四合四共(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搭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平台、共同培育基于企业文化的育人环境。立足校企文化对接,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四个全面”(企业文化的全面引入、准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全面提升、学生角色的全面转换)。
四是大学文化彰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中国制造2025》,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工匠精神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优质制造”,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大赛,把技能大赛项目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感悟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培养学生推陈出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凝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在学校发展中提炼工匠精神,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和师生员工的身体力行,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传递和弘扬浓郁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