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西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再放光芒

2018-01-27张迈曾

延河 2018年12期
关键词:西迁西安交大知识分子

张迈曾

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和一个区域的现代胸襟和现代化发展水平,除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之外,现代大学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赋予大学本身身份和精神的特殊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建校的历史和它在改革开放年代节节攀高的升级发展过程所塑造并不断延伸的西迁精神,就是新中国国家现代化精神和改革开放开拓奋斗精神的丽篇华章。2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图强之梦、复兴之梦,西安交大的西迁故事和西迁精神凝缩了经典一页。

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后不久,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西安交大人的奋斗历程,并向总书记建议在全国教育科技战线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教育。总书记对教授们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新的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们,指出:“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了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既是对以交大西迁老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知识分子奉献报国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代民族奋起和国家图强,教育为本,大学为本。交大西迁正是在国家民族图强奋进的时代大背景大格局下所发生,是国家民族现代复兴的必由之路。

交通大学1896年以南洋公学之名创建于上海,为近代中国新学勃兴之嚆矢。兴学强国,帆举浪涌,披荆斩棘,志在决巅,其问世未久,即成为海外享有盛誉,国内具有领衔地位,理工管三足鼎立,“起点高、基础厚、重实践”的一所工业大学,1921年命名交通大学后声誉尤著,是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读书与成长的摇篮。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学校亦曾走出黄炎培、邹韬奋这样为数众多、影响深远的时代巨子。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在全国展开,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大量在内地部署,工业投资的1/3在西部地区安排,开发建设大西北形成高潮,深刻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4月作出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后来改为主体西迁。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了交大西迁。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的彭康同志等领导班子一班人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策,他们在接到上级指示的当天,就开始了研究和部署迁校工作。

1956年6月2日,西迁的先遣队出发,8月10日,第一批西迁师生员工和家属从上海徐家汇踏上西去的专列。西迁的师生中既有享誉盛名的老教授,也有初出茅庐的新教师,甚至还有炊事员、理发师,3444名师生就这样踏上了征程。他们唱着歌,满怀“支援大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壮志豪情,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奔赴渭水之滨的千年古城。9月10日,交通大学就借西安人民大厦的场地,举行了开学典礼。那时候学校还没有完全建好,但是开学上课不能耽误。当时西安的条件非常艰苦,全校师生和陕西省调集的2500名工地建设者一起夜以继日苦干。那时候的校园,既是热火朝天的工地,也是平心静气的课堂。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校园建设任务。学校没有因迁校而晚开一天学,少开一门课,迟开一个实验。

62年以来,从交大主体西迁,到牢牢扎根祖国西部大地办大学,再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拔地而起,全体师生员工见始终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一以贯之的服从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西迁精神铸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丰碑,她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新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怨无悔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

一、胸怀大局: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与情怀。西迁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胸怀大局”,即始终服从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政治方向,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其本质是一种讲政治讲大局的担当精神。有了这种政治品格和担当精神,就是传承了西迁精神的灵魂和精髓。对于广大知识分子而言,胸怀大局表现为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殷殷的报国精神。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孙中山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不是这一家国情怀和报国精神的具体表达。

与交大西迁同载史册的还有一大批以国家民族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的知识分子。比如,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彭康校长,迁校的时候,他已经55岁了。上级对他也有新任命的考虑,家人劝他“西部艰苦,最好不去”,他只说了四个字:“我应该去!”他率先垂范,亲自踏勘校址,具体领导迁校,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奋斗了15年之久,直至将忠骨和英魂留在西部。再如,我国电机制造工业的开拓者,一级教授钟兆琳先生,是开发大西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交大西迁中,他把生病的夫人安顿在上海,孤身一人來到西安,一生建设大西北,并教导学生和青年教师理解献身大西北的历史和民族意义。一直到他去世前不久,还对开发大西北提出建议。此外,铁道机械工程专家程孝刚、无线电子学家朱物华、热力工程专家朱麟五、金属材料专家周志宏等一批教授,以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带头迁到西安,以奉献体现了爱国没有选择项,奋斗永在进行时的家国情怀。他们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维系在一起,毫不犹豫地投身祖国西部高等教育事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无私奉献: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骨

西迁精神中蕴含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集中体现了“西迁人”在胸怀大局之精神品格下的价值追求。奉献,既是为他人谋福利的行为取向,也是衡量人生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公职人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是奉献;教师立足三尺讲坛,默默耕耘,是奉献;科研人员立足国家需求,呕心沥血,也是奉献。自古以来,无私奉献是中国知识分子忠贞不渝的气质本色。上启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下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境界,无不彰显出中国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骨。这种风骨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她支撑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不断奋进。

同样,为全力支援大西北建设,以交大为代表的一批沿海高等工业院校以马革裹尸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西部科教创新的高地,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领者。历经波澜壮阔的62年,交大“西迁人”把毕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大西北,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深埋在他们为之奋斗的黄土地上。当年的青年教师今天已入耄耋之年,但仍然默默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继续无私奉献着他们的光和热。比如,我国能源动力学专家陈学俊院士,当初携夫人带着四个孩子举家西迁。临行前,他们将自己两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陈学俊夫妇认为,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再如,随校西迁时还不满20岁的学生陶文铨,在西安交大这片沃土上已经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如今年近八旬的他仍然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每晚在办公室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回首扎根西部六十余年的艰苦与辉煌,“西迁人”十分坦然,深感能与国家同向同行大有可为而自豪,亦因不辱周恩来总理“把西北建设好”的嘱托矢志献身而幸福。“西迁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报国、赤诚为民精神是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本真幸福观的生动写照。

三、弘扬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品格

西迁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彰显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诸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等。推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民惟邦本”、“和而不同”;倡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这些思想精华,既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并彰显出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62年以来,“西迁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等优良传统,始终坚持追求“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事业、育一等人才、塑一等品格”的目标,形成了“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高尚校风。特别是将“兴学强国”“崇德尚实”等价值追求转化为西迁精神的文化基因,并深深融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之中,成为自觉扛起建设世界科教强国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材料强度研究”是周惠久院士移植在西安交大这块沃土上的光辉奇葩,是交大西迁后取得的重要成就。作为我国金属材料强度学科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他在材料强度、塑性和韧性合理配合理论、小能量多次冲击理论和低碳马氏体强化理论的科学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创造的经济效益数以万亿计,培养出成百上千有成就的材料强度科学技术人才。1979年考入交大、师从陈学俊院士的郭烈锦,38年来始终把国家发展需要作为科学研究的风向标,由他领衔攻关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水蒸煤”技术,被认为实现了煤炭能源的高效、洁净、无污染利用,必将带来能源技术的深刻变革,为全球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

四、艰苦创业:中国知识分子的远大抱负

西迁精神中蕴含着艰苦创业的丰富内涵,这也是对传统知识分子“为万世开太平”高远境界的生动诠释。“艰苦”是一种客观条件,“创业”是一种奋斗姿态。艰苦创业就是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开拓、进取,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这个意义上讲,西迁精神中的“艰苦创业”蕴含着破除守成思维、创业“再起航”的宝贵品质。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谱系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执着追求一直得到推崇。可以说,交通大学西迁是面向共和国未来的一次伟大长征,同样表现出了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昭示出开拓进取的崇高风范。

迁校初期,学校通过恢复理科建制,扩大招生规模,扩充实验室建设,开办应用數学、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专业,迅速缔造了办学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并致力于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如1984年,在全国高校第一批试建研究生院;1987年,固体力学、机械制造等11个学科首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作为试点单位在全国高校第一家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果为优秀;1996年,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1999年,首批进入“985”工程第一层次建设的“2+7”大学。2000年,与原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本科书院制,创办钱学森实验班等首批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深度融入国家建设发展。“西迁人”满怀在祖国西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定信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豪情,开拓前行。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相比之下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比量小的国家,科教兴国是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仰赖勤劳勇敢的人民群众,仰赖改革创新的知识精英,仰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西迁精神所蕴含的那种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骨、弘扬传统的文化品格以及艰苦创业的远大抱负,既发源于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滥觞,也深深地植入不畏时危境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中,成为激励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坚强精神支撑。

新时代有新目标,新目标需要新要求。西安交大人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发扬传统、艰苦奋斗,图强创新,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015年,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这就是“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扎根西部,是西安交大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继续提升西部科技教育水平、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使命。西部,不仅有广袤无垠的黄土地,也有艰苦朴素的中国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三千余名交大人告别十里洋场,奔赴千年古城,将自己的青春热血与才华智慧奉献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地区,也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勤劳奋斗的中国人,14亿中国人民共同建设祖国也将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管是为祖国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还是让人最牵挂的困难群众,一个都不能少。随着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发展,西部已然不再是闭塞封闭的代名词,它早已成为改革創新的前沿阵地。古老的丝绸之路便是以西安作为起点,“一带一路”的创新活力中必将伴随着它新的崛起。

服务国家,是西安交大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价值追求。交通大学诞生伊始的19世纪末期,我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国破山河在”,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寻找救亡图存之路而探索追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交通大学应运而生,为改变旧中国面貌培养了无数有为青年。新中国建立后,交通大学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书写着壮美的篇章,筚路蓝缕,奋然前行,成就斐然。改革开放40年以来,西安交大为中国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时刻践行着救国、建国、强国的主流精神。

世界一流,是西安交大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争创国家荣誉的奋斗目标。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有现代化强校,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继续前行,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方面,我们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大力推进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汇聚,建成世界科教融合的新高地;另一方面,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发扬爱国奋斗传统,为实现伟大目标培养源源不断的各类人才。高校是思想智慧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创新火花最易迸发的场所,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西安交大将矢志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据一席之地,为实现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伟大的时代已然来临。伟大的时代更需要奋斗和创新。西迁精神,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命题,正对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西迁西安交大知识分子
西安交大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紫光展锐携手西安交大:共建AI联合实验室
体育传承中的西迁精神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简述锡伯族的西迁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
试论北匈奴西迁的原因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