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8-01-27方文博吴义成
方文博+吴义成
摘 要:笔者简单介绍的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总结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原因,然后就此给出了先关的实施路径,以期能够为传统文化教的传播做出帮助。
关键词:高等学校 传统文化教育 实施路径
一、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1.重实用教育轻人文教育
在高校教育中,最终学生就业率的高低远远中重要于政治品德的结果;一般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用较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以及计算机等实用的科目上,给予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很少。重视实用教育轻视人文教育视当前高校教育之中显而易见的。[1]
2.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缺乏了解
总体而言,高校之一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未能充分了解,而是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了关于学生专业知识上面,没有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正是因为未能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解,导致大多数高校把传统文化教育放在了学科教育的边缘,很少置于正常教学体系内。
3.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课程的性质设置不合理。几乎所有的院校把这一类别的课程设置成了选修课,这就导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到传统文化课程。另一方面,课时设置有限。于有限的学时内,不但要然学生搭建出传统文化的整体理念框架,还要满足授课时感染力氛围是难以实现的。此外,教学活动的展开不规范。教师进行授课时,一般都会存在不规范和不严谨的情况,并且未能得到重视,所以导致学生单纯由于传统文化课程容易通过考核才进行选修,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2]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原因
1.社会思想价值观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实用化思想高于一切。传统文化教育所包含的勤俭节约、文恭谦让等观点不能马上转化成经济效益,然而其却能很好地打造出健康的人格。缺少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人类的欲求的越来越大,导致错误理念的产生,难以承担社会发展的使命。
2.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制度上的不足
当前,高校教育实用主义的理念显而易见,过于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却无视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现象结果使得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制度层面上存在不足。于教学制度层面,一般的专业课程匹配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考试大纲,老师会依照大纲内容进行授课和考试,学生会以确切的依据来衡量成绩如何。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呈现的方式大多是个体的活动,难以构建全面的制度体系。
3.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
有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同时使得彼此之间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和比较。在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原本就传统文化底蕴薄弱的大学生,由于无法做到科学理性的批判,导致他们无论资本主义思想如何都全部认同,慢慢轻视甚至否认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及价值理念。
三、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1.建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机制
一方面,对校园的师资加以整合,建立“传统文化教学专家委员会”,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及科研等相关问题进行规划、指导等工作时,交由委员会实施与监督。另一方面,成立由党委宣传部、教務处及校团委等相关部门监管的领导小组,将由该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活动。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相关评价的体系。把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一并列入考核指标系统之中系,而且要列为重点考核目标。
2.加强与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一方面,院校必须增加和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有关的建设力度,适当增加相关学分。建立专业科和传统文化共同学习的目标,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贯彻实施考核制度。针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考核时,相关人员必须贯彻实施考核制度,就课程的差别设定差异化的考核形式。此外,针对“思想政治”性质设定使要与传统文化教学相融合。关注教材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于无形之中能够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完成伟大的目标。[3]
3.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与氛围
一方面,成立若干个将传统文化作为核心的学生社团。于社团内,学生彼此不但能够获取不传统文化得知识,并且还能做到影响他人,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社团。另一方面,本身具备人文学科特点的院系要积极使用自我优势,积极开展相关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实现学习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此外,搭建传统文化教育的虚拟平台。尽全力搭建传统文化的虚拟平台,比如借助QQ、微信等社交平台,来搭建和学生无阻碍的交流平台。
结语
大学生属于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必须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修养,才可承担起国家发展的使命。高等院校要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引起关注,寻找正确的教育道路,用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帮助靴子们树立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余洋.浅析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5):120-123.
[2]张薇.浅谈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2):7-8.
[3]马芹芬.人文学科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2):1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