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8-01-27孔莹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启发式

孔莹博

摘 要 幼儿园设计作为建筑学低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设计题目,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塑造、学习方法的转变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文章对幼儿园建筑设计教学内容要点进行整合梳理,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调整,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启发式的设计思考方式,从而奠定良好的学习开端和基础。

关键词 幼儿园设计 启发式 幼儿行为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园设计的教学要点总结

幼儿园设计是建筑学二年级上学期接触的第一个设计课题,该题目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场地的设计处理,对幼儿园设计的相关规范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尺度及心理行为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灵活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题。而学生大多处于基础入门阶段,对建筑设计的专业内容多数还处于一知半解的懵懂状态,学习方法更多还停留在高中及大一的“记忆+理解+考核”思维模式上。因此,对于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设计要有别于基础理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又要比其他的设计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设计兴趣的培养和规范化设计制图的强调。

2教学内容的研究与调整

2.1改变惯性思维

所谓惯性思维,即在人的观念里对事物存在既有定式的认知和判断,多由后天的行为经验和观念积累所成。在建筑学建筑设计课程之初都设定有相应的实践调研环节,这个环节对于学生直观认知设计类型的功能组织、空间设计等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后期设计思维受其所限,导致思维定式从而影响后期设计。而幼儿园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常见却并不容易深入实践调研的建筑类型,在多数学生的概念里,幼儿园更多的停留在色彩鲜艳、墙饰图案卡通或者是古堡式、积木式的外部形象中,而对核心的幼儿活动使用空间及幼儿心理行为的关注却缺少基本概念。所以在理论知识讲解时,除了对幼儿园规范设计等内容进行要点解析,通过大量的优秀案例的展示,总结出集中式、一字式、并排式、单元式、环绕式等几种设计模式,让学生认识到幼儿园设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在调研环节,分设“资料调研+实践调研+案例分析解读”三個环节,提出从幼儿行为心理特点、幼儿园日常课表作息、幼儿园规范设计要点、幼儿户外活动组成等方面开展相关资料调研,实践调研则侧重调研对象建筑与场地设计、场地与人流、场地与环境关系的方面,摒除外形定式对设计思维的影响,而在功能及形体造型调研上则通过国内外经典幼儿园设计案例的解读评析,引导学生注重空间的设计分析,而不是色彩与风格的拼凑,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介绍点评。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避免落入惯性思维的设计套路,强调参与感,形成初级的认知评价观。

2.2以空间启发为设计引导

以空间启发为导向开启学生的设计之路;低年级学生进行建筑设计时多会从以往的行为或认知经验中寻求设计介入点,是一种直观具象的设计思维方式,而建筑设计本身是具象与抽象双重思维交互作用的结果。抽象思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空间,空间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和本质,所以,在设计之初,通过“趣味空间寻找”的作业练习,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观察提炼出具象的单一空间,例如“树下的遮蔽空间”、“一篇落叶下的光影世界”、“一团废纸内的折叠空间”、“器皿内的封闭空间”等等都是学生根据感性的观察提炼出来的空间意象,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分析和认识不同空间在抽象设计后可能出现的界面质感、光影效果、结构组成以及空间意象,使单一空间完成“发现——认知——分析——抽象——表达”的初步过程,并将其逐步引导应用到幼儿园的空间设计里,增加学生设计趣味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2.3以幼儿行为心理为依托的设计起点

幼儿园设计的服务主体是幼儿,那么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研究则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通过资料调研和实际观察发现,幼儿最喜欢的行为模式有:捉迷藏、滑滑梯、奔跑嬉闹、玩沙土泥石、亲近动植物等,3~6岁这个阶段的幼儿精力旺盛行动力强,会通过大量的行为模仿进行学习,所以身体是他们探寻未知世界和表达自我的首要工具,从幼儿的行为心理特征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介入点则是很好的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富士幼儿园是一个开放的圆环状,设计者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习惯兜圈奔跑的行为特征,建筑内部、屋顶、室外围合空间都设计无遮挡的开放空间,充分满足幼儿释放自由奔跑嬉戏的天性需求。

通过这样的设计启发,有的学生通过幼儿爱好捉迷藏、窥视等行为特点,设计出以“迷宫空间”为主题的方案,有的学生根据幼儿爱玩沙土泥石、亲近自然的特性,以“堆沙筑园”的室外空间入手组织建筑设计,或者通过植物园及室外活动场地的结合,以“蔬菜大棚”为原型进行设计深化,还有学生通过幼儿爱好爬高跳跃等行为特点,在建筑的形体组合和内部空间设计上组织了很多高低错落幼儿可以上下活动的空间,这些启发点不仅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设计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设计兴趣与热情,达到了优益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转变

3.1弱化主导式教学,强化启发式思维

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中,主要通过“设计——点评——深入设计”的循环模式将一个设计推进完成,这样的模式可以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虽然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过程,但是教师作用更多的是辅导设计和推进设计深度,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一个单项输入的主导型模式。在此次的教学改革中,从作业练习内容到点评考核,更加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并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多向学生提问,有设计依据点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从而自己选择多向输入的方式来找寻答案,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回馈的信息也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思考点,是一个互动双赢的教学模式。

3.2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注重趣味性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据研究,大多数兴趣的形成一般都是建立在逐步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才潜移默化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所以,在兴趣形成之初,事物本身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则是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在此次教学模式中,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板书设计、多向参与点评、图纸模型相互推导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强化了设计的趣味性。例如在辅导学生时,有的学生采用单元式的方法进行设计,常规的教学模式会指导学生注重流线组织与单元体的关系,在此次的教学中,则引导学生先进行单元模型的制作,利用模块从空中跌落场地后形成的机理及形体关系来组织设计,前期强化趣味性与可能性,在多次的试验尝试后再慢慢将流线设计组织到最佳的形态中,提高了学生动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

4总结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而每一次的设计练习题目的不同也会导致侧重内容有很大差异。所以在教学指导中,要跳脱出推进完整设计的固化模式,应该结合设计题目类型的特点来研究和改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完成以启发思考为起点,以趣味性贯穿内容、以创新思维表达为目标的过程,最终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凌.岱山小学和幼儿园设计中儿童教育空间的探讨[J].建筑学报,2015(07):85-87.

[2] 陆德伟,叶南.幼儿园设计中应重视对幼儿感官教育的培养[J].华中建筑,2011(02):58-60

[3] 黄源成.建筑设计构思的自我“孵化”——二年级《幼儿园设计》教学中徒手草图应用实践[J].福建建筑,2012(11):118-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发式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平行四边形
善用启发式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