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大学生对“正能量事件”反应的调查研究

2018-01-27乔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大学生

乔冰

摘 要 2012 年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人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正能量”一词就这样在网络上风靡了起来。随之也被许多人跟进和模仿,逐渐在全世界流行开来,更受到大学生的热爱,被评为了 2013 年中国的年度热词。一个思想健康,学识渊博的大学生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栋梁,正能量对大学的道德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正能量”的传播者和实施者,正能量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大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做法和正能量事件的看法及态度,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正能量的培养是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大学生 “正能量事件” 反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正能量”一词并不是有史以来便存在的,它最早被人们在微博中使用,被人们赋予其很多的美好的含义,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并且在伦敦奥运会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正能量”一开始是力学上的一种物理概念,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见义勇为、积极向上的美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大学生中间广为流传,可见当代大学生还是比较关注正能量的。说起正能量,作为当代大学生,小到认真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到热爱祖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是大学生中也有一些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能量”的学生。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接班人,“正能量”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极其重要的任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大学生正能量调查问卷”,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发放,由于地域及网络资源的有限性,为了更好地收集和分析调查结果,设置目标人群为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正能量”的相关书籍,文献,报刊,报纸等。

(2)问卷调查法。编写大学生“正能量”问卷调查表,通过QQ、微信进行发放,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

(3)对比分析法。详细阐述正能量在社会突发事件中带来的影响,以及负能量在突发事件中造成的破坏。对比分析正能量和负能量对大学生成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2“大学生正能量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原因分析

2.1“正能量”调查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正能量问卷调查”自发放之日起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主要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身边“正能量”事件的态度及做法。调查问卷共12个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设计: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由表显示,大四学生占三分之一,男女各占一半,有32%的是独生子女,13%是学生干部。第二部分是对调查对象自我社会责任感认知、正能量事件参与度以及遇事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由此来统计大学生对正能量事件想法和做法等情况。

2.2“正能量”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首先,对于扶起摔倒老人的事件,调查问卷显示46%的大学生会义无反顾扶起老人,43%的大学生会选择观望,看其他人如何做,但11%的大学生会选择直接走开。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扶起摔倒老人后反被讹的事件。起因是因为南京的彭宇案,彭宇扶起摔倒老人后,却被指认为肇事者,赔偿四万余元。此事引起社会广大舆论关注,并使很多热心人士寒心,也使大学生的正能量逐渐弱化,因此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正能量”体现着积极进取、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它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以援手。就拿本校毕业生方志欣同学来说,遇见有人跌入水中,他义无反顾跳入水中,先后救出了一家六口鲜活的生命,最终却不求回报悄悄离开,被人找到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哪能见死不救”!他义无反顾,不怕牺牲,不求索取,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他的事迹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方志欣事件的看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人选择值得赞赏,但需量力而行,而28%的大学生认为那样做很傻,根本不会去做这表示现代大学生多数人虽然观念上赞同,但却未必付诸行动。

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正能量”的传承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慰问空巢老人,积极参加献血,偏远地区支教等社会公益活动,都是“正能量”的体现,可以营造一个让人进步的、健康的、乐观的、充满希望的社会氛围。对于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22%的大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1%的大学生偶尔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8%的大学生还没有参加过社会活动,但已经准备参加;9%的大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今后也不准备参加。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传承“正能量”,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行动中形成自己心中的“正能量”。

2.3大学生“正能量”传播弱化的原因

从大学生“正能量”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产生这些“负能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不仅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因素,还有家庭和个人的原因,然而归根结底是因为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足而导致的。学校对于学生“正能量”的教育不够重视。现在学校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比较欠缺,然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有才无德,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今社会“正能量”意識淡薄,社会中诸如彭宇案、小悦悦事件、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等“负能量”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情阻碍着大学生的正能量培养;现在家庭父母对孩子特别溺爱,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更是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宝,“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管对错,什么都顺着孩子,殊不知这样却害了孩子,使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由调查可见,大学生正能量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培养大学生“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endprint

3大学生“正能量”的培养途径

3.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正能量”意识

(1)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发扬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等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却展现着“正能量”的内涵。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让人进步的、健康的、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正能量”社会风气。

(2)开展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活动。社会应该多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如学习雷锋精神;扶贫慈善捐助;弘扬和选举具有优秀品质的代表人物;借助电视、网络、媒体等各方各面宣传和弘扬“正能量”事件。同时要深入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去寻找和感受不同的感动,如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了不起的挑战”等等大型公益活动,以提高社会民众对“正能量”的重视。

3.2学校举办正能量活动

高校制定每年三月为学习雷锋精神校风建设月,组织大学生去交通拥堵路段疏导行人;举办“学习雷锋”相关题材绘画、文艺表演;组织大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陪老人聊天、下棋。鼓励大学生暑假去边远地区支教,制定相关奖励制度,提高支教成绩对应的学分奖励;每年暑假放假前一个月下发支教报名通知,并在学校官方网页进行宣传。

高校是国家培養、储备高端人才的圣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之栋梁在这里学习、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高校在大学生教育课程中强化“正能量”教育,会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对“正能量”理念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开设有关《孝经》《弟子规》《平凡的世界》等 “正能量”经典著作的选修课程。

3.3父母言传身教,“正能量”教育从小抓起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人生信条对子女自身的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做子女心中好榜样,成为子女心中永远崇拜的英雄。子女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父母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父母的朝言暮语每天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痕迹,耳濡目染,子女必然会受到父母性格的影响。如果父母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反而把自身的缺点展现在子女面前,如骂人、赌博、抽烟、酗酒、打架等等,那么在父母恶习日积月累的影响下,子女定会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歧途,社会上八成犯罪及家庭暴力都有其父母的影子。总而言之,父母应该从小重视子女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子女自身修养的塑造,为其“正能量”的传递埋下伏笔。

3.4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积极践行与弘扬“正能量”

“正能量”传承者自身会具有明显特征和品质,这种特征是我们每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倡导的,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以此为榜样、模范来教育当代大学生。虽然,当今社会炫富享乐、目无法纪、无所事事,毫无“正能量”可言的大学生有很多,如“复旦投毒事件”、“裸条事件”、“北大吴xx弑母事件”等等都深刻反映了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是高校“正能量”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既要学习和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又要弘扬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以此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涵养,塑造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要爱护家庭,还应心怀祖国。

4小结

国家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高校要多组织一些正能量实践活动,像去西部支教、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举办学习雷锋相关的绘画及演讲比赛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正能量意识,弘扬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正能量无数不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能量教育从小抓起,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塑造自身人格魅力,积极践行和弘扬“正能量”,去感染身边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投入到我们的正能量传承事业中。

参考文献

[1] 王钟吟.“正能量”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

[2] 陈茂生.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高崧韬.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

[4] 王继华.正能量的文化价值[J].教育文化论坛,2013(05):1-3.

[5] 吴燕,蒋慧婷,刘波.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N].重庆政协报,2014-11-11.

[6] 邓涛.微博反腐的正能量与副作用[J].科学发展,2013(07):102-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