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2018-01-27吴宏图朱贻发但建平占晓钟周希敏
吴宏图+朱贻发+但建平+占晓钟+周希敏
蔬菜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从植株伤口、裂口和叶缘水孔处侵入引起,受害植株会出现腐烂、斑点、枯萎、溃疡、畸形等病变症状。蔬菜细菌性病害是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的一類病害,其中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的蔬菜作物上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近几年来蔬菜细菌性病害似乎有泛滥的趋势,而且菜农对于蔬菜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越来越束手无策。蔬菜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坏死、腐烂和萎蔫畸形。
1发生特点
1.1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是许多蔬菜细菌性病害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如十字花科蔬菜的黑腐病、黄瓜,角瓜等瓜类蔬菜的细菌性角斑病、菜豆等豆类蔬菜的细菌性疫病、马铃薯环腐病等种子(种薯)内、外都可带菌。病菌黏附在种子表面而使种子带菌的如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细菌性疮痂病。
1.2土壤带菌
引起蔬菜细菌性病害的大多是土壤习居菌,或通过病残体可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如细菌性青枯病菌、蔬菜细菌性软腐病菌、土壤根癌病菌均属土壤习居菌,病菌可在土中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长期存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辣椒细菌性疮痂病、菜豆细菌性疫病都可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因而土壤是许多细菌性病害初次侵染和重复侵染的来源。
1.3侵入途径
植物病原细菌缺乏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角质层侵入的能力,其侵入途径多为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和伤口。其中,寄生性相对较强的十字花科黑腐病、黄瓜、角瓜等瓜类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疮痂病、豆类细菌性疫病等病菌,可通过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而寄生性相对较弱的细菌性软腐病和青枯病病菌,只能通过由虫伤、农事操作、暴风雨等造成的伤口侵入。
1.4影响条件
1.4.1气候因素
①温度
病原细菌较耐低温,对高温比较敏感,发病适温在25~30℃,但青枯病菌喜在高温35℃条件下生活,故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是青枯病发病高峰期。
②湿度与降雨
高湿多雨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大多数细菌性病害发病适宜湿度都要求在85%以上,细菌性软腐病则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因此,大雾、重露、多雨、叶面结露、叶缘吐水是诱发病害的决定因素。风、雨是病原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大雨、暴风雨,不仅加重病菌的传播,而且使蔬菜叶片相互之间摩擦,造成大量伤口,增加了病菌侵入的机率,故暴风雨后常出现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高峰。另外,暴雨使田间积水,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传播而不利于蔬菜作物的生长,根的正常呼吸受到抑制,引起烂根,造成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条件,更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
1.4.2耕管方式
重茬连作造成土壤细菌累积,加重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湿度难以控制,易诱发病害发生。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渗水性差,病害发生重。偏施氮肥,蔬菜徒长,有利于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
2防治方法
2.1农业防治
2.1.1精良选种
选用无病种子或耐、抗病品种,留种应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
2.1.2科学耕作
重病地应避免同科作物重茬,实行茄果类、瓜类、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作物相互间2~3轮作,或分别与粮食作物轮作。十字花科蔬菜与豆科蔬菜、粮食作物轮作,或与大蒜套作,可防治软腐病;茄果类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轮作,马铃薯与玉米、大豆间套作,可减少青枯病的发生。
2.1.3开沟排渍
及时开好厢沟,做到沟沟相通,高垄培土,确保下雨田间无明显积水。
2.1.4加强管理
①及时防治虫害,减少植株伤口。②保护地栽培应避免棚内湿度过大,以防滴水和结露。③拔除病株、摘除病果。软腐病、青枯病病株田间初见时,应及时除掉,穴窝撒施生石灰消毒。④灌水采用滴灌、沟灌,严禁大水漫灌。
2.2物理防治
2.2.1种子消毒
①浸种:45℃~5 5℃温水浸种20~30分钟,也可用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②拌种: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
2.2.2土壤消毒:在7~8月份高温季节土地闲置期进行,土壤翻开后直接利用烈日爆晒3~4天。
2.3化学防治
2.3.1抗生素类药剂,包括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等。
2.3.2铜素杀菌剂,主要有琥胶肥酸铜(DT)、可杀得2000、甲霜铜等。
2.3.3微生物菌剂,多粘类芽孢杆菌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