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
2018-01-27王瑾
王瑾
【摘要】因为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存在较多不同点,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遇到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时,常常不能准确翻译,导致产生文化空缺问题。顺利解决中英文化中的空缺问题,妥善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问题,是摆在当前翻译者面前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文化空缺 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英语与汉语分别承载着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随着国家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在交流过程中较多体现文化空缺现象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阻碍了汉英翻译工作的顺利发展。要求翻译人员同时具备较强的文化意识与正确的文化翻译观。
一、出现文化空缺的因素
1.社会历史变迁问题。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词语分别代表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时期的人物、事件在词汇应用中均可以体现中国民族文化个性。如人们熟知的“桃园三结义”、“焚书坑儒”、“卧薪尝胆”等,只有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才能顺利理解这些词语。假如不能将Waterloo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就不能理解meet ones waterloo为什么要翻译为“一败涂地”。
2.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民与欧洲人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出现了语言差异。如中国人通常利用“十”来展现程度,如“十全十美”。而将最大的阳数确定为“九”,常用来比喻天,如“九霄云外”。
3.宗教信仰不同。歐洲传统宗教文化以基督与西方哲学为主,但在翻译我国的儒学与道家学说时,则会面临较多困难。儒家学说将“仁”作为自己思想的重点,一个人只有拥有五种以上的品德才能称得上“仁”,如果将其翻译为“goodness”或者“humanity”都不准确,因此人们通常将其翻译为“benevolence”并添加一定的注释才能被欧洲人理解。
4.风俗习惯不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却存在诸多不同,由此形成了明显的文化空缺。中国人在婚姻中常常强调“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英语表现美好的婚姻时却常常用“marriage of trueminds”。
二、解决文化空缺问题的主要策略
1.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首先要认同上述各种差异,要做到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只有积极学习并理解对方文化,才能防止出现保守主义。
2.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努力确定相同的语码,而不能歧视其他地区的人民。在考虑问题时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如中国人常常称呼外国人“老外”,本来这是一种非常平凡的称谓,但假如外国人不能正确理解,甚至可能将其当作鄙视的称呼,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积极反馈。利用积极研究各种反馈情况可以实现顺利交流,妥善解决语言问题与行为问题。如中国人见面常常会说“吃了没”,这是关心对方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关心对方是否吃饭,是一种礼貌用语,但欧洲人在遇到这种问话时却常常表现为愤怒或生气。利用反馈有利于发现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谋求解决策略。
4.要善于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逐步适应西方文化。中国人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善于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逐步接受对方的文化观点,确定相同的感情成分,达到适应西方文化的目的。
三、基于文化空缺现象下的翻译方法
1.音译。汉语中的人名与地名在翻译过程中全部应用音译法,有时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事物也使用音译的做法,如胡同译为hutong,胡同曾经翻译为alley 或者lane,二者完全脱离了中国丰富的民俗风情,是不合适的。有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使用音译加范畴词的做法,较多应用于英译汉过程中,如 AIDS译为艾滋病。
2.直译。直译的主要方法有按字依次翻译与字面意思翻译二种方法,如“易经”翻译为Book of Changes,这种翻译方法不准确,太过呆板与模式化,不利于读者理解,更不能体现文化内涵。将“八股文”翻译为eight-part essay再加上一定的注释“a literary composition prescribed for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known forits rigidity of form and poverty of ideas”则非常易于理解。在应用直译方法时不可过于牵强,不然则会导致词语脱离本身的文化内容,不利于人们认识。
3.意译。意译法通常用于翻译文化特点突出的词语,其摆脱词语的字面含义,以词语本身的文化特点为核心,如“不到黄河不死心”,假如翻译为“Before reaching the Yellow River, ambition never dies”,外国人根本不能将黄河与决心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利用意译法译为“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不但完美诠释了原文的意思,而且外国人也能理解。
4.借用。主要方法有借用文化意象与语言二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的汉语词语可以在译语中找到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方词语表达的褒贬色彩与使用频率,如在翻译“牌楼”时可以译为“memorial arch”,翻译人员可以舍弃汉语词语的构造形式,在深入研究与反复思考下引用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翻译。如在翻译“牌楼”时重视体现其功能。
四、结语
总之,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存在诸多差异,要想翻译出与原作相同的意境、精神、气氛则存在较大困难,但只要深入研究语言内容,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就可以解决翻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避免出现翻译空缺。翻译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积累丰富的翻译经验,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制订合理的文化空缺解决策略,保证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跃忠.英汉翻译中英汉文化空缺词汇与翻译策略探讨[J].语文建设,2016(21):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