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

2018-01-27李慧玲

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小学语文

李慧玲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应指导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不同的年龄段入手,采取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策略,实战实练,从而真正培养和提高小学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46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朗读成为一项检验语文学习能力如何的手段。因此,朗读的标准,就是我们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我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开启一扇明亮的窗户。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朗读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如何让他们学习到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呢?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的特性,我的办法是教师做好有效的朗读师范。比如,一年级的《四季》这篇课文,共有四小节。于是,我自己先在办公室里练习,等我练习比较到位了,我就开始上这一节课。在学习完生字以后,我就范读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很快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实践证明:经过我的范读示范,一些学生很快就学得有模有样。这充分证明了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的理论。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表现自己,就能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发挥和展示,同时也会使学生像教师一样的大方地展示自己。

二、抓好课堂上朗读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课上,教师适当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会使学生很高兴。为此,就需要教师学会安排时间。有一位老教师曾说,教师应留给学生一些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不要以为自己教的有多好,讲的有多精彩,其实学生自己的朗读收获有时比教师讲的还多。我刚工作时觉得这位老教师讲的有问题,不能苟同。但是,在工作五六年以后,经过自己的切身实践,我发现老教师说的还真不错。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问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的形式。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指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就能自晓其义。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放声朗读,在朗读中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慢慢分析一些書本表面上的问题,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设计好朗读的目标,先要从自己入手。教好每一篇课文,教师就要先下工夫。备课时,教师最好先听一听录音带的范读,再对着读几遍,把握好普通话的四声,读准前后鼻韵母及平翘舌的音节,掌握轻声、儿化的规律。例如,有的方言区的语文教师前后鼻音不分。对于这个毛病,我认为,我们应当在平时留心看书刊中的有关文章,并把课文中带有前后鼻音的词收集在一起,反复推敲,细细推敲,最后总结出发音的关键,再给学生做指导时也就有的放矢了。

对学生的朗读也要有一些小目标。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文章,非常吸引人。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不同目标。例如,《四季》这篇课文,语言简短,句子优美;《江南》是汉乐府,朗朗上口,小学生非常喜欢。对这些课文,教师可将朗读时的目标制定小一些,如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可以了。又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月光曲》最后三个自然段时,对学生提了更加小的细致的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很快就达到了目标,而对课文的理解一点儿都不浅。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刚开始时,制定一些明显的目标就可以使文章更好把握了。

四、在情境中用情朗读

在学校的阅读课上,我们可以选择一篇优美有趣的文章,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朗读。比如选择《木兰辞》,我自己首先入情入境,放上事先做好的课件,一边用情的朗读,一边指导学生理解大意。由于学生被我的感情感染了,有几个学生就提出让他们自己朗读。我望着他们用心读课文的神情,又被他们感染了。我也要求他们停下来,再一次听我读。这一次,我更加卖力和用心,把自己的感情尽量充分的表达出来。学生在这样的境界中,完全陶醉了。朗读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学生在这样的激情感染中,想象自己也变成花木兰。在学生入情入境后,我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古诗词的美丽世界中了,对木兰更加的佩服和崇敬了。

五、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必不可少

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新奇的学习形式,对于陈旧的、无趣的教学形式会存在抵触心理。为此,在从事低年级教学时,我常常会变换朗读形式,如分小组比赛齐读,看哪组学生读得整齐,读的有气势;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不同的朗读形式具有不同的功效,对于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使学生对朗读兴致盎然。

六、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朗读技巧是朗读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是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缺乏朗读技巧,这就需要教师来强化技巧的指导。如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对于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此外,正确发音也很重要。教师应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发音,纠正学生的方言等错误读音。

总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朗读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性,有耐心、有恒心,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就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并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桂霞.建设一所新学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张巧凤.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甘肃教育,2017(15).

[3] 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伟.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小学语文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