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领导
2018-01-27斯蒂芬·赖歇尔亚历山大·哈斯拉姆迈克尔·普拉托夫冯泽君
斯蒂芬·赖歇尔+++亚历山大·哈斯拉姆+++迈克尔·普拉托夫+冯泽君
如何当领导
“今天,我们一起目睹了国家的灾难,两架飞机撞向世界贸易中心。这显然是一起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事件。”2001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佛罗里达萨拉索塔(Sarasota)的埃玛·T·布克小学发表演讲,并承诺一定会“逮到犯下这一罪行的家伙”。乍一听,这些声明没有什么特别,却在细微处显示出布什的领导技巧。激进的新领导理论认为,布什的“9·11讲话”包含了他在执政早期巩固政治地位的重要策略。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领导力理论(领导力表现理论)认为,高效领导者不能追求绝对权力,而应该努力了解民众的价值观、倾听民众的心声、知道他们的立场,并付诸行动。这里所说的领导力是指引导追随者需求的能力,而不是利用奖惩使他们顺从。
好的领导需要选民的支持与合作。新的领导心理学理论认为,领导不只是一个上行下效的过程。要取得民众的信任,领导者必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而绝不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在“9·11讲话”中布什大量使用“逮到”“那些家伙”之类的口头语,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美国人民的代言人。
领导心理学的变迁
100多年前,德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提出了“魅力领袖”这一概念,并预言:“如果没有这样的领袖出现,工业化带来的将不是繁荣,而是如极夜般的黑暗与艰险。”从那时起,“魅力领袖”这一说法就随着云谲波诡的世事变迁不断遭遇赞美与批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混乱使许多学者将强有力的领袖视为救世主,但法西斯的横行和二战的教训使很多人开始反对个性决定论。
于是,“权变模型”开始取代“魅力领袖”获得学者青睐,这种理论更加注重历史环境对领袖的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國华盛顿大学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瑞德·费德勒(Fred Fiedler)就认为,好的领导需要在个人能力与领导岗位要求之间寻求“平衡点”。
事实上,面对近年来魅力领袖理论的复苏,人们重新对权变模型产生了质疑。特别是上世纪 70年代后期,詹姆斯·麦格雷戈· 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在社会转型方面的著作中重提,只有具备特殊才能的领导才能使社会或集体成功转型。
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呢?我们的观点是,在既定社会群体中强有力的领导产生于领导者和民众之间的共生关系。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群体心理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社会认同感的出现使最能代表集体身份的人在群体中拥有最强大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也就是说,最优秀的领导者不仅是群体的一员,更是群体的象征,他体现出本群体区别于甚至优于其他竞争群体的特征。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布什在演讲时总会出点小错,结果拉近了与美国中部人民的距离。
不仅是语言,衣着同样可以帮助领导者树立形象。皮夹克和牛仔裤使布什俨然是一个普通人。同样,已故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所披的头巾,也代表了他所领导的人民大众。
有些民众更看重领导人的亲和力和信誉,而不太在意其个人才能。这样,太过精明的领导反而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而布什就深谙此道。
融入群众可以增加领导人的影响力,反之亦然。傲慢、不尊重群众、不听取群众意见,就会减弱领导人的公信度和影响力;领导人和群众收入差距过大,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金融家摩根(J.P.Morgan)表示,与他合作过的所有失败的公司唯一的共性就是领导层收入过高。
公正至上
员工会把经济上的不平等视为不公正,这也是不能支付领导层高薪的又一个原因。虽然对公正的理解因人而异,但是下属通常会更尊重处事公平的领导。要做到公平就意味着领导必须自我节制、乐于奉献。衣着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就为甘地(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
不过,人们也不总是支持偏袒己方的领导。如果一个团体笃信公平,那么它的领导者必须恪守公平原则。在英国,如果一个议员在分配公共住宅时优先考虑本国家庭,就会招来慈善组织、宗教团体等的强烈抗议。好的领导不会依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来行事,而是站在下属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制定政策。
语言的力量
最有效的领导者能赋予群众某种社会认同感,让大家感到他推行的政策正好表达了自己的信念。“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块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她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来平等的原则。”在葛底斯堡讲话的一开头,亚伯拉罕·林肯就充分强调了平等原则,向民众宣传他的核心政治理念:民族统一和奴隶解放。
正如历史学家盖瑞·威尔斯(Garry Wills)所言,是林肯总统将平等提到了一个特殊的高度,把它说成是美国精神的试金石。林肯用极具煽动性的演讲为美国人民塑造了一个自由梦。高效的领导懂得运用语言的力量引导群众,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摘自《发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