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庄子》 绝世心境

2018-01-27陈露吴仲云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本性天地庄子

陈露+吴仲云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罩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以自己的生命和著作,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和滋润着千百年来无数哲人和艺术家的心魂。他的思想,长期以来充满生机并顽强的生长着,渗透在玄学、禅学和理学中。他的著作所蕴含的深邃的博大的智慧和丰厚的美感,深深吸引着后世的人们。

心的境界之大小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曾祖父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从此,那只舞动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虽然他已经逝去几千年,一直很喜欢一首歌,是孙燕姿演唱的《天黑黑》,因为这总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时光,回忆和曾祖父在一起的时光,每每夜深人静,他便自己独自来到自己的小书屋,点上那一盏旧灯,回忆起第一次他给我读《庄子》,当时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当时的场景和“鹏之徙与南冥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的句子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我只能一个人读了。每当天黑黑之时,我总喜欢拿出一本《南华经》,轻轻吟唱。很多时候,当我读着读着,我觉得庄子就像藐故射山上的神人,“肌肤若冰雪,卓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已经了完成个人对生命的完成和精神对生命的超越。我阅读着我的过去,寻找人生的真谛,有些时候我很相信,有一天在藐故射上的山上,我会遇到庄子,那时候我已经白发苍苍,静静的看他醉卧柳树根上。

虽然没有邀请函,但是我来了,于是,天地之间便挤进了一个我,于是岁月在我面前铺展开来。面对纷繁变化的自然现象,面对多姿多彩的社会现实,我的力量显得如此的卑微渺小。行走于天地之间,每个人也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及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不用说去改变世界。但是,着就表示我们只能眼睁睁的受命运的压迫,在现实中苟且吗?

很小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庄子就是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虽然肉体受地心引力的束缚,但我们的心却可以作一只大鹏,挣脱命运的羁绊,双翅奋力拍击着坚硬的大地,借助大风的力量,扶摇而上九万里,乱石,绿草、山花,不过暂时的驻足,振翅、舒羽,以蓝天为背景,且待飞去。一起一落之间,已是时光逝去,爪下的痕迹,已然被风抹去,纵然“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很多时候,我们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相同的环境里的人,有人能夠成功,有的人却一无所有?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的手里,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在《庄子》里面,我找到了答案:境界。庄子的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的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丰子恺先生说过,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是主真、主美、主善。主真者,有规律,有职业,要顺应很多的要求。主美者,就是过上一种审美的生活,听音乐、品诗词,完成一种文学的陶冶,艺术的享受。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善者,逍遥也”。逍遥的人,灵魂才会“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从“小知”到“大知”,从“小年”到“大年”,从“有待”到“无待”,庄子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的最高境界莫不过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而要想进入这个境界,就要不凭借任何外在的依托,包括虚名、包括功业、包括自己的私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超越世俗的一切乃至自我超越。

养身不如养心

何为“养心”,“堕尔形体,黜而聪明”,忘掉自己的外在一切,做到“伦与物忘”,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体会它给我们的一切,当真正顺乎自然,让心灵飞翔起来,释放出来,就做到了“解心释神”。这时候,人就释放了无羁无绊的本性。在庄子看来,人的天性是向往自然和自由,就像鸟天然在森林,雨天然在江湖一样,人只有回归了自己的本性,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才会淡然处之。人之所以有种种危难困惑,是因为人进入了一个他不应当存在的,充满焦虑、繁杂、恐怖、争斗的社会,人的天性就被遮蔽和损伤,只有回到原初的状态,回归与自然的原初之思,人就能够“全其天”。“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哉?”人一旦有了“为己”之心,就有了种种的牵挂和顾虑。只有抛开这一切,以“无己”“无功”“无名”的心态进入一无所有、广袤无垠的自由境界,人才能感受到个体的轻松和自由,才能体验到生存的真实和意义。“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其他的事物也一样,天下万物纷呈,应该各自回到自己的本性。浑然不用心机,其本性才会终身不离。如果使用心机,就会失去本性。不必去追问这一切的本质,不用去探究其中的道理,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的生长,天地也就和谐了。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当我们拥有的也总是给流光带走,正所谓“来也无奈,走也无助”,生命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庄子用“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忽然而已”。所以,我们看待我们生命的心态很重要,它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生活的状态。我们每一个的状态可能不同,但没有一辈子都会在“状态”,只有心态是决定我们生活品质和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许我们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功名和利益上,所以很多人都患得患失。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帮助我们成功的翅膀。

老子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在追寻人类原初之思的时候,道家学派的思想家们看到,世界没有一种决定的价值,一切都只是相对的存在。“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而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人类的价值标准只不过是人类在自己的刻舟求剑、画地为牢而已,除了虚无是永恒唯一的之外,一切都不是绝对的是或绝对的非。在这种相对的世界里,一切绝对的价值观都是行不通的,它们只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善于恶,美与丑甚至与生与死,人世间很难有绝对的真理和状态,正所谓“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人生只有超越了这些所有的绝对价值观,才能获得绝对的自然和自由。

道可道,非常道

庄子提出来,中国上古早就有人懂得形而上的道。“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他的智慧高到了极点。高到什么程度呢?“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认为宇宙万物没有开始以前那个东西:“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道在哪里?万物没有开始以前,世界没有天地、太阳、月亮以前,一切都没有的时候,那个境界,是形而上的道体,在中国文化里,后来叫做“无极”,佛家就叫做是“空”。庄子提到,中国上古的老祖宗,早知道形而上道体是“空”的,是“无极”。我们这个生命从哪里来?从“真空”里面“妙有”变出来的。怎么变的?这是个大问题了。那么,庄子又讲: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以庄子的观念,看世界上的哲学,《庄子》这一段可以作评论。就是说,刚才讲到上古的时候,老祖宗们已经晓得宇宙万物没有开始以前,是空的,那个空的东西,也可以叫它“唯心”,“心物一元”。

人的一生,不管身在何处,只有你探寻真理,你才会活出自己的精彩。也即是说,追求“道”的人才会人,何为道:“道可道,非常道”,而黄帝说:“无思无虑使知道,无处无服使安道,无从无道使得道。”真正体验到道的人,“不以人易天”,即不以过分的情欲遮蔽本来的天性,也不以过度的理智压抑本来的天性,这就叫“外与物化而不失其内情”。当一个人忘却了自己的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察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道”,“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人世间的一切,都应该顺从天所赋予的本来面目,即顺应各自的“道”。

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剧烈的变动,可能处在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空间里,但是我们可以去修养我们的内心,让他变得强大起来,让他可以脱离我们的肉体,去逍遥的漫游。通往彼岸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让心灵去遨游,也许我们就能获得不一样的生活。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性天地庄子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拾天地之荒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