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精取要
2018-01-27吕巧芹
吕巧芹
[摘要]词语是一篇文章的“精”之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用整合的意识设计词语教学,对待词语要能够拈精取要:“拈”出可用来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拈”出能准确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拈”出能串起文章主线的词语;“拈”出能为课文的感情色彩做铺垫的词语;“拈”出重点词语所勾勒的画面。这样教学才能彰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拈精取要;领悟内容;反映性格;串起主线;铺垫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0202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整合的意识设计词语教学,能够演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二性合一”的精彩。因此,对词语的拈精取要就至关重要。教师要学会“拈”出关键词,让学生感悟整篇文章;“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桃花,带给学生整个春天。这一“拈”一定要独具慧眼,这样教学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一、“拈”出可用来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如果说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那么教者“拈”出来的最富有表现力的、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词语,就是文章的“文眼”,就是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中心点、思维的碰撞点、情感的升华点,而串联在一起的词语就是文本内容的浓缩。如能“拈”出这些包含大量信息和想象空间的词串,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质疑。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课,我在教学中出示了这样几组词语:
深褐色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
绿盈盈嬉笑追逐顽皮
湿漉漉惬意恬静呢喃细语
高远充实忙碌
学习了这几组词,学生不仅对烟台四季的海的特点有了了解与把握,而且词语所反映出的烟台的海的鲜明特点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激发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他们会产生“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写,却先写冬天烟台的海”等问题。这些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拉开了序幕,而且这些词语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很有帮助。
二、“拈”出能准确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提出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离不开感悟。悟出来,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反之,就走进了死胡同,寸步难行。怎么悟?新课标告诉我们:“拈”词语是好方法。从词语入手,能悟出作者的感情,能悟出主人公心中所想,能悟出生命的意义。以古典名著为例,“拈”出的词语中无不充斥着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定位。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打白骨精》一课,为了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运用了许多词语,教师可以
这样对比出示:
摇身一变扔下逃走闪出不甘心
火眼金睛当头就打迎着藏在身后
扯住一惊摔下来不由分说
读了这些词语,一个诡计多端、贪婪狡诈的白骨精形象,一个是非不分的唐僧形象,一个疾恶如仇、坚定不移的孙悟空形象立即浮现于眼前。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能让学生知道怎么去树立人物形象,怎样去读这些语言含蓄凝练的古典名著。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在生活中该如何去亲近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三、“拈”出能串起文章主线的词语
一篇文章脉络清晰的主线是引导教者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的依据,精心“拈”出能反映文章主线的词串是教者教学思路的体现,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珍珠鸟》一文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窦老师课前引导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借机诵读其诗作《鸟》,引出人与鸟的话题。然后逐层推进,“拈”出“决不掀开、不管、不去、不动声色”等词语,感受人是如何用心良苦,赢得信赖的;“拈”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居然、趴在”等词语,感受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最后,为小鸟趴在肩头睡着了的画面题词。这样,学生对“信赖”一词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窦老师的“拈”的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更为可贵的是,窦老师在课堂结束时,还紧扣主线,突破开去,启迪学生深入思考:“要想赢得鸟儿真正的信赖,放飞它们,它们真的就会拥有尊重,从而获得安全、自由、平等、幸福。”所以说,“拈”出精要的词语不仅能走进文本,更能“以人为本”,走进心灵。
我在教学《广玉兰》时,给学生展示了几组词语:
幽香散发荡漾
柔韧弹性洁净高雅玉琢冰雕
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
光泽密集油亮终年不败皎洁清丽
这几组词串在一起,将文章描写的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几个部分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方面来学习文本,学生学得自主,教师也教得轻松。当然,教材的价值不仅仅是多角度认识广玉兰,我觉得其真正的用意是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写其他的花草等植物。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选择从一个方面来拓宽文本,写一写其他的花。学生很有兴趣,迎春花的娇小可爱,荷花的冰清玉洁,牡丹的雍容优雅,梅花的傲霜斗雪……跃然纸上。“拈”的觸角在延伸。
四、“拈”出能为课文的感情色彩做铺垫的词语
语文教材题材和内容丰富,情感也很鲜明,每篇文章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如《莫泊桑拜师》的师生情切,《爱之链》的助人之暖等。而文本中所隐含的情感,又蕴藏于文字之中。这些富有人生意义、生命意义的词语,能够代表文章的核心价值。因此,恰当地运用词语教学可以很好地铺垫这种情感,进而对全篇课文的解读达到游刃有余。
如在《孔子游春》中出现这样的词语:
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风习习
这组词语用浓墨重彩描绘了泗水河边迷人的春色,写出了大自然的美好,为全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孔子论水做了铺垫。后文写孔子的循循善诱和师生情谊,不正如同母亲般的春天那样美好吗?这美好的春光陶冶了师生的情操,因而他们有兴致去讨论“水”的意蕴。窦桂梅老师认为:“要把外在的激情内化为一种气质,你的温度就是你的感染力,你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的情感河流。”的确,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情感调动和储备,通过文字体验、感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温情脉脉。
五、“拈”出重点词语勾勒的画面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想象犹如教学的翅膀,会为课堂带来难以估量的亮点,会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因此,对于课文中学生无法体会、无法在脑海中产生具体画面的章节,我们不妨“拈”出关键词语,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意境。
如《理想的风筝》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这段话中的“翩翩起舞”和“扶摇直上”可以“拈”出来,因为“翩”就是扁扁的羽毛在空中轻轻飞舞,多么轻盈,多么美妙,与身患腿疾、行动不自由的刘老师形成了对比。这两个词既表现了风筝在空中飞舞的姿态,又让学生对刘老师放风筝时的自信、自强不息以及把心中理想成功放飞的喜悦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借助词语勾勒出意境,更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学生根据意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合理发挥想象,撷取生活中最美的一朵浪花,扩张想象、表达想象,使语文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删繁就简、理清脉络的作用。词语教学是解析文本的一个有效手段。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具备“拈”的工夫,从而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责编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