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绩效评价的现状及推进路径

2018-01-27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财政管理绩效评价财政

段 婷

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报告中,在谈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财政绩效评价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认识、统筹把握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我国财政绩效评价的现状,科学选择路径,强力推进,一抓到底。

一、财政绩效评价的内涵及意义

财政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政府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其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首先,财政绩效评价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举措。转换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而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财政绩效评价则是促使政府提供更多更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性措施。

其次,财政绩效评价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科学管理等。从绩效观点看,以人为本就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有效公共服务。绩效指标评价,将服务指标量化、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是落实以人文本和科学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第三,绩效评价是促进政府绩效管理,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措施。绩效评价引入结果导向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过程管理模式,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官僚、浪费和腐败三大难题,并带动流程再造、绩效预算等政府改革,促进公共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治理公共资金管理上的浪费、低效率顽疾,以财政效率替代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国家资源使用效率和政府工作效率。

第四,绩效评价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关键一环。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中,财政资金的安排、使用,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绩效评价的全面深入开展,可以有效的回应社会的关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我国财政绩效评价的现状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将其写入《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随后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从规范政府行为和央企的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开始,逐步向各个财政项目经费扩展,逐级向下推进。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时间较短,还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三难”:一是实施难。2003年中央正式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4年财政部即出台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组织部分中央部门进行相关试点,到2014年才出台《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各地落实的时间更晚,至今这项工作在县级政府还没有完全展开。二是推行难。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按中央文件精神和财政部相关具体要求,出台实施意见或细则,即使出台了,也未做到应评尽评,规范操作,其效果可想而知。三是结果应用难。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结果应用,但实际不管是被评价单位,还是财政部门内部,都很难接受改进建议或转化为预算管理。

三、制约财政绩效评价开展的原因

1.推进路径不科学。首先是推进主体不落实,本来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上级财政部门,但有些地方政府或单位急于扩大评价面抢头功,在基础不扎实、条件不成熟情况下,以单位自评代替财政部门评价,失去了评价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其次是推进工具不对应。并不具备绩效评价功能,在美国已被否定停用的PART,却被某些国人引进并大肆炒作,犹如好事者引进“黔之驴”,至则无可用。第三是评价内容、程序不健全。一方面是因为前期缺乏统一的参考模式,一方面是因为主观动机不正确,有规避逃避心理。

2.缺乏法规和制度保障。没有形成有利于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法规支持与制度保障体系,实施主体、时间要求、政府责任等等,没有得到依法确认,工作程序没有依法形成制度化、经常化。

3.没有实现评价方案的细化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在财政部统一的《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出台以前,除个别省份和试点单位外,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自己的的评价方案,更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可以参照的数据库。《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出台后,仍有一些地区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或本地区的实施方案,难以适应财政绩效评价的发展。

4.评价及其管理手段落后。绩效评价工作总体上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即使建立了财政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统一的财政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相互之间也是处于封闭状态,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四、财政绩效评价的推进路径

1.将绩效评价纳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引导各级政府了解认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紧密相连的关系,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借助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强大动力,全力推进,迅速改变一些地方在绩效评价方面的被动落后局面。

2.严格执行《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规范绩效评价模式。《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就省市县各级政府绩效评价的标准内容、评价结果及应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以此规范自己的绩效评价行为,令行禁止,纠正评价主体不落实、内容不健全、标准不规范、结果不应用等问题,实现财政绩效评价的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结果应用到位。

3.搞好以三支队伍、三大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配套建设。三支队伍即:绩效评价的行政队伍、研究和开发队伍、实施队伍,行政队伍的要求是既要懂业务,又要善组织协调,为绩效评价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研究和开发队伍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洞察引领国际绩效评价学科前沿的能力与眼光,确保我国绩效评价工作的先进水平。实施队伍以事务所、高校等NPO组织为主体,作为第三方,政府采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他们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高效率。三大数据库,即绩效评价指标库、绩效评价数据库和绩效评价专家库,要及早谋划,统筹考虑,运用电子信息等现代手段,加快落实。

4.加快绩效评价立法,建立评价结果的公示制度。建议将现行的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上升为国务院《财政绩效评价条例》,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上升为《国家财政绩效评价法》,以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注意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根据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发布绩效评价结果,促进社会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批评。

结束语

财政绩效评价既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以《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为基本依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统筹规划,规范实施,使其在推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孔琳.浅析财政绩效评价的现状及推进路径[J].中国经贸,2015,(18).

[2]马国贤.推进我国财政绩效评价之路径研究(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2).

[3]马国贤.推进我国财政绩效评价之路径研究(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3).

猜你喜欢

财政管理绩效评价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我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建议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制约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现代财政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系探讨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