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在电力行业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探讨
2018-01-27张强
张 强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和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和普及,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和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以净利润为中心,忽视了权益资本使用成本。另外,在谨慎性原则下进行会计作业,会计科目处理方法有失科学合理性,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经营情况和业绩。采用EVA可以解决上述缺陷,能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电力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为了更好维护广大股东权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讨电力企业运用EVA开展业绩评价主要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EVA的基本原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斯将恩·斯图尔特(StemFSteward)咨询公司首次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其主要思想是:企业资本成本和运营成本之和构成其总成本,投资项目收益必须高于这个成本才是创造价值。一般来说,企业经营成本有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组成。对于债务资本成本,企业需要向债权人支付了借款利息,这部分成本纳入到本期损益,冲减本期收入;对于权益资本成本,企业无需支付使用资本的费用,其收益纳入到留存收益当中,这种做法很容易让经营者忽视权益资本使用成本。EVA要求将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同时纳入评价范围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业绩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EVA在电力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一)真实体现电力企业收益情况
根据EVA思想,企业必须要将所有投入成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使用成本后,才能够得到最终净利润。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EVA=NOPAT-KW*NA
上式中,NOPAT是指企业最终净利润,以期末会计报表营业利润为基础,其包括资金使用成本、财务成本等,利息收入也要将税负成本扣除,这与传统会计报表净利润计算方法存在明显不同。
NA是指企业经营投入的总资本额,它同时包括债券资本和权益资本,根据会计账面数据计算得到的数据,它是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使用到的资本额,与总资产、净资产等不是同一个概念。
Kw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主要用来描述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到的债务和权益资本情况,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Kw=[DM/(DM+EM)]*(1-T)*KD+(Em/Dm+Em)*KE
上式中,DM是指总负债的市场价值;EM是指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是指负债的税前成本,T是指企业边际税率,KE是指权益资本使用成本。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EVA与传统财务业绩指标计算存在较大差异,它将企业权益资本的收益纳入到了经营成本内,对投资者投资增值部分进行了具体测算,摒弃了过去财务报表将债务资本使用的有偿性和所有者资本使用的无偿性区别对待做法。EVA是支付给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使用成本滞后的剩余利润,这更贴近企业的经营实际情况,更能准确说明企业经营业绩。
传统财务会计只计量债务资本,而将权益资本作为收益分配对待,企业财务报表中净收益由真实利润和权益资本收益两部分组成,只有将后者扣除后才是企业真正的净利润。因此传统会计管理容易忽视权益资本使用成本,导致权益资本浪费,甚至引发代理人的短期行为和逆向选择问题,以至于出现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弥补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不足
在传统会计处理模式下,根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编制的财务报告容易出现信息数据失真的情况。
第一,会计准则保守性导致会计失真。在传统会计准则下,科研费用、人力资源培训等支出被计入本期损益,实际上上述支出有助于提高企业长期经营收益,因此这种财务处理方法有失偏颇,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经营效益。
第二,会计分期引发会计失真。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折旧和呆账计提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容易造成不同会计分期财务数据失实。
第三,内部成本分摊、转移过程中也可能引发会计失真。一直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业绩评价都是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的净利润指标作为依据。2001年,国电公司制定和发布了《国家电力公司法人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要求以会计利润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模式与电力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脱节之处。2007年1月29日,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企业采用EVA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以强化央企资本成本管理观念,注重总投入-产出效益比,积极转变经营增长模式,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引入EVA业绩评价方法,注重国有资本保值升值,不仅是当前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当前市场发展形势的重要途径。
(三)促使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一致
我国电力企业大多数为国有出资控股,企业资本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电力企业高管直接由政府部门委派,无法真正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电力行业改革后,新成立的电力企业以国有资本为主,法人资本和集体资本为辅,并不断扩大股份制资本占比。从一定程度来看,电力企业改革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这对企业业绩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管理层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加强高层管理人员收入监管,这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关注的焦点问题。一直以来,西方国家企业高管收入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其没有与股东价值挂钩,容易侵犯股东合法权益;三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企业业绩考核评价出发点,避免出现“吃成本”问题。
而EVA恰恰能够满足以上几点要求,它能够将企业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化,促使经营层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引入EVA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企业业绩评价结果客观真实,还可以更好维护股东权益。将EVA评价结果与经营者个人收入联系起来,促使后者致力于改进EVA指标,促进企业价值增长、股东财富增加。在EVA业绩评价体系下,企业经营者支付所有资本使用费用,这会促使其在做出经营决策过程中,更加科学、理性的使用资本,放弃资本投入-产出比低的项目,提高资本综合利用效率。
三、结束语
EVA核心理念是注重企业资本价值增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它可以提高企业业绩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准确性,切实保护和维护广大股东权益,促使经营者从股东利益出发开展经营活动。电力企业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要积极引入EVA作为经营评价方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不断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升值。
[1]引王旭芳,王黎.EVA考核之中国特色[J].财会月刊,2014年第8期:59-60.
[2]谭广华,张源.EVA与平衡计分卡融合下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1期:31-34.
[3]朱碧新.基于EVA理论的中央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