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寒香亦妙药
2018-01-27潘春华
◎潘春华
梅花是我国珍贵的传统名花,在落叶果树中萌芽最早,而花更是先叶开放,幽峭超然,傲雪凌霜,被称为“花中之魁”。梅花不但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标逸韵和遗世清芳,更是治病疗疾、修身养性的灵丹妙药。这在古代医药书籍和文学书籍中多有反映。
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说:“扫落梅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中医学也认为,用适量的粳米加糖煮至粘稠,加入20朵梅花瓣,再煮片刻食用,可以治疗梅核气、神经官能症、胸闷不舒、嗳气、食欲减退以及疮毒等病症。如果唇上口角生疮,用鲜白梅花贴之,能止痛生肌。广东有不少地方,为了给初生婴儿清热解胎毒,常用梅花煎水服之,效果很不错;客家人将梅花阴干后,用赤小豆、绿豆煎汤,治疗儿童麻疹、水痘,效果也非常显著。用5朵腊梅花同5克龙井或碧螺春冲泡成腊梅花茶,既赏心悦目,又保健养身。
梅花入药,历史悠久,不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所记载:“腊梅花气味辛温,无毒,主解毒生津。”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和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都有收录。清代赵学敏更是奇特,他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将梅花列在了众花药之首,美其名曰“绿萼梅”,并收载以梅花组方治病的方剂近20首。
中医学认为,梅花性平,味微酸、涩,无毒,入肝、胃、肺经,有疏肝解郁、和胃止痛、化痰理气之功,却不会伤阴,是中医常用的疏肝和胃药。主要用于梅核气、肝胃气痛、胸闷不舒、食欲减退、瘰疬疮毒等。所以用梅花煮粥、泡茶服用,可以疏肝健脾,对肝胃气痛、郁闷心烦、饮食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梅花多被古人药食同用,治病养身。《百花镜》言梅花“清香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采珍集》说“梅花粥,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饮食治疗指南》夸“煮食梅花粥,能振精神”。
文学名著《红楼梦》,更有不少关于梅花的名方效剂。第41回中,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烹茶所用的水,就是梅花雪水。妙玉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用梅花雪水冲出的茶水清醇又养生,美不胜收,可见梅花的药用效果是多么显著了。《红楼梦》里,薛宝钗年幼时患了一种怪病,什么名医仙药都力所不及,多亏一个光头和尚诊治,说是胎里带来的暖毒,开了一张“海上方”,服后竟见效验。这张“海上方”即由四时花蕊作药:春季的白牡丹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季的白芙蓉花蕊,冬季的白梅花蕊。再配以雨水节之雨水、白露节之露珠、霜降日之霜、小雪日之雪以及蜂蜜、白糖而制成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里,贾府送给她的日用品中,就有不少与梅花有关的中成药。贾母的丫环鸳鸯说:“这包儿里头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文中说的梅花点舌丹,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良药,对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效果特佳。需要说明的是,鸳鸯的话中,除了“梅花点舌丹”是由梅花制成的外,“紫金锭”也是白梅花的花蕊制成的中成药,这在明代医学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有记载。“紫金锭”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外用可治疗痈疽疔疮,内服对神昏闷乱、呕恶泄泻以及小儿痰壅惊闭等症有特效。
其实,除了服食,人们往往忽略了梅花香气的养生妙用。据资料记载,目前已知15种鲜花的香味对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硬化、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和失眠等疾病有显著效果。腊梅香气浓郁,能顺气、生津、止咳,有益健康。梅开时节,带着家人赏梅花,闻梅香,既赏心悦目,陶冶情志,又养生益体,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