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历史试题浅析及备考对策

2018-01-27内蒙古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5期
关键词:时事昆曲选择题

内蒙古

2018年全国高考已尘埃落定,笔者仅以自己浅薄的理解对试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9年高考提出一些备考建议,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2018年新课标Ⅱ卷基本延续了去年的出题风格,总体难易程度适中,但其变化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分析

(一)紧扣时事接地气

1.中华文化,云泽百家

2018年新课标Ⅱ卷对于时事的把握和热点的切入十分巧妙。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从必修内容到选修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选择题第24题表面上看是一道古代政治题,实际上从细节处分析,这正是中国崛起所采取的与西方国家不同方式的表现。仁德之心、和合之态是儒家治国理念的体现。试题答案“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体现出了商朝立国并成为强大王朝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商朝立国当然有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材料意在强调仁德之心是商汤获得诸侯拥护的根源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仍然延续着儒家的理念,把仁德之心和民本思想贯穿于整个执政过程中。以这一理念诠释中华文化,既符合时代的潮流,又为大国崛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2.大国情怀,责任担当

第46题考查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以及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意在突出大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从目前的国际形势看,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从伊拉克战争到利比亚战争,从叙利亚战争到以色列迁都,无不对联合国的权威产生威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为维护联合国的权威采取积极的举措。在紧扣热点上,第46题的切入点紧扣时政热点,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民族团结,边疆稳定

第47题以三娘子这一历史人物引出边疆政策问题,紧扣时政热点。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其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边疆的稳定做出重要贡献。本题考查三娘子这一历史人物,切中热点且时政性极强。

4.科技兴国,人才强国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国家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各种举措吸引人才,形成聚拢效应,从而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45题以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作为考查点,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这正是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真实写照。

(二)核心素养贯其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2018年新课标Ⅱ卷几乎每一道题都体现了时空观念(且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即学习历史必须掌握时空观,否则就无法对题目的背景、时代进行精准掌握,从而影响审题的效率和答题的准确率,特别是对于选择题,所谓“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历史理解就是对史事的叙述上升为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即是要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含义的同时,也要对历史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因此教师在解释概念性知识时,除了解释清楚定义之外,还要把死板的概念性内容以通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去感受不同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从而感悟相关的事件。比如第26题,“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正确选项为“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实际上,这道题的考查点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问题,但正确选项并没有按照已有的说法给出,而是改变说法,如果学生不能从常规的概念中去感悟并理解它,就无法得出可信的答案。

再比如第27题“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正确选项为“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和咬字吐音。之所以出现这种特点,与昆曲的不断改进有关。明代以来,昆曲一方面从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的艺术经验,另一方面吸引了部分知识精英的加入,呈现出新的面貌,从而适应了官方需求。实际上这是考查在商品经济发展下,江南社会文化变迁在知识分子(即士大夫)阶层中的反映。当时江南的知识分子(即士大夫)其本身有着特有的文化优势,他们对北方特别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有着天然的排斥,也无法接受自身认为的“北狄蛮族之音”,加之一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加入了昆曲行列,其表演的方式就自然体现出了昆曲的特有方式和高雅的品味。因此,在商品经济发展下,江南社会文化变迁在知识分子(即士大夫)阶层中的反映与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是相关联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所以,要把死板的概念性内容以通俗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去感受不同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从而感悟相关事件。这在日后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

(三)微观入手显宏观

这几年的高考总体延续了这一趋势,即切入点小而立意高,这符合“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理念。第41题以大豆这一物种作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进而要求说明美国广泛种植大豆的原因,最后要求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这种小视点切入,大视角考查的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进行了考查。与此同时,该题的切入点还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特朗普上台后采取的一系列单边主义措施,是践行“美国优先”战略的试水石,这和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和交往方式。以大豆这一作物的交流所联系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微观入手、尽显宏观的真实写照。

二、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2018年高考出现的新变化,在2019年高考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抓知识夯基础 重视知识迁移

由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看出,基础知识占据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重抓基础。在具体操作环节上,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体系的归纳总结,例如让学生从模拟试题或真题的答案中摘出一些知识点进行记录,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各种知识树为模型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近几年的高考特别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轮复习时,要具备“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理念。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活用知识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可以在平时讲解知识时,以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试题多角度分析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对试题的甄选应考虑效率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入考点的试题,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规律,从而为高考做准备。教师对试题所涉及概念的解读应该从多角度着手。今年的高考题就明显出现了对同一概念有多种解释的试题。比如涉及“一五”计划的考题,其表述有以下几种,即“国家工业化战略”“工业化的需求”“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等,这几种表述方式都是指“一五”计划。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复习时,应特别注意同一概念下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

(三)注重时事结合史实

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对时事热点的考查非常多。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从不同层面涉及了时事热点。这就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时事的积累。例如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而2018年新课标Ⅱ卷就考查了以三娘子这一历史人物为切入点涉及边政问题。同样,2018年新课标Ⅱ卷第41题以大豆这一农作物作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并由此引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正是时事与历史结合的典型体现。因此,需要关注时事,并结合历史。

(四)注重学科知识交叉应用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2016·新课标Ⅱ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此题可以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解决,很容易选出A答案。因为农民获得了土地后,生产积极性必然会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故而产生题干里所描述的状况,得出答案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同时,其他学科也为解释历史现象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如教师可以引用英语语法中的时态,解释历史选择题选项中的“了”“已经”“正在”等词语所体现的时间特征,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用数学的集合问题,解决历史试题选择项中经常出现的概念扩大化或缩小化的问题。

猜你喜欢

时事昆曲选择题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时事半月谈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时事政策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