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
2018-01-27陈安修,林永和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岁时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清而明净,故谓之曰清明”。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
中医养生,重在清明节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
而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饮食方面,要保护脾胃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有些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白菜、萝卜等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比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外出踏青,“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
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而且,登山也要考虑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很多人平时很少锻炼,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凭吊先人,悲伤要有度
清明节有着双重的意义,既是一个生机盎然的节气,又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更要关注自己的健康。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绪,更利于心理健康。从另一方面看,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大家聚在一起扫墓,也容易造成一个“情绪场”,因为悲伤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另外,春季本来就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
清明推荐菜谱3款
1.油爆河虾
原料:河虾500克,花生油、醋、味精、葱、姜、白糖、盐、料酒、麻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①将河虾洗净,剪去虾须;葱姜切末。②锅烧热,放适量花生油,至油八成热时,把虾投入锅里炸,至色红、壳脆即捞起沥油;③原锅留余油10克,加葱、姜末、醋、白糖、料酒、盐、麻油、味精,烧滚后,将油爆虾入锅颠翻几下即可装盘食用。
评价:此菜虾壳色泽红亮、红艳松脆,送入口中,咸鲜微甜、风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2.香椿芽拌豆腐渣
原料:香椿芽100克,豆腐渣200克,盐、酒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香椿洗净切碎待用,起锅下油,把豆腐渣炒透调好味,再加入切好的香椿芽,翻拌炒熟即可。
评价:此菜清香味美,酥软适口。
3.豆腐皮春卷。
原料:豆腐皮5张,冬笋100克,鲜虾仁100克,荠菜750克,猪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约耗200克),味精、面粉、精盐、姜末各适量。
制作方法:①豆腐皮每张切成六小块共切成30块;冬笋、猪肉都切成细丝;荠菜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略烫后,捞出沥干切碎;面粉放人碗内,加水调成湿浆。②炒锅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烧热,放入冬笋丝、肉丝、荠菜、虾仁、味精、精盐、姜末一起烹炒3分钟,起锅成馅;③豆腐皮置案板上铺开,一一包馅成卷,在合口处涂上面浆(共包成30个春卷)。④原炒锅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烧至五成热,将春卷逐个下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盛盘即成。
评价:此菜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主要原料是豆皮,口味是香酥咸鲜,深受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