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与处理
——以《玫瑰三愿》《春思曲》为例

2018-01-27

黄河之声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大调乐段乐句

王 红

(信阳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一、《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与处理

(一)音乐分析

1.曲目简介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2年,当时正值淞沪会战期间,社会动荡不安,龙七到国立音专上课,看到校园里凋零的玫瑰花,凄凄凉凉,景物全非,因此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歌词中的感慨与黄自先生的内心不谋而合,随后谱成了曲。歌曲以物喻人,折射出人生的三种境遇,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忧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憧憬。

2.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艺术歌曲是单二部曲式。节拍为6/8拍,调式为E大调转升c小调转E大调,分A、B两个乐段,1-3小节为乐曲的前奏部分,A乐段为(4-12)小结,调性为E大调,B乐段为(13-28)小结。作品的力度为p(1-8小结)-mp(9-12小结)-mf(13-16小结)-p(17-20小结)-f(21-24小结)-p(25-27小结)-pp(28小结),曲子的整体速度为行板,稍慢的,舒缓的,在B乐段,速度转为poco agitato,稍激动的。

(二)演唱分析与处理

作品A乐段“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共有两个乐句,采用了模进的写作手法。在演唱时,第一个乐句要用P的力度,演唱要语气化,以吟诵低叹、柔和的音色演唱,第二乐句要比第一乐句情绪上稍激动,但音量要控制有度,不能太强,音色始终保持柔和。节拍由6/8变为9/8,并出现了临时变化音,体现出主人公对凋零的玫瑰花惋惜、疼惜之情,此处的演唱要注意节奏与音准。从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它对声音的力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演唱功底,通过对气息的控制,使得声音张弛有度,自如地、完整地表现作品。

B乐段“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讲述的是三个愿望,演唱这段时,情绪要稍激动,节拍转回6/8拍,升c小调,第一个愿望“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用中强的力度演唱,第二个愿望“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采用了二度下行模进的手法,演唱时力度要弱,音色要柔和,第三个愿望“我愿那红颜不凋谢”是全曲的高潮,八度大跳的出现有力的将情绪推向高潮,演唱力度为强。这是全曲的难点,“红”字要运用头腔共鸣并做适当延长,速度渐慢,当唱到“谢”字时,力度渐弱,节拍变为9/8拍。在演唱此乐段时,情绪上要逐渐加深,“好教我留住芳华”力度由弱到中弱,从上一句的“谢”到这句的“好”是一个九度大跳,在演唱时横膈膜要控制好气息,力度弱,“好教我”后边换气,声音不要虚,“留住芳华”力度由弱转为中弱,此处虽然力度弱,音域在中音区,但是在演唱时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给人一种余音缭绕,无限遐想的空间。

二、《春思曲》的演唱分析与处理

(一)音乐分析

1.曲目简介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2年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首诗与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它由我国近代作家韦翰章填词,黄自谱曲。作者运用第三人称的形式,通过借景抒情,借物寄情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景,通过对“绿云”“花钿”等景物的细致描写,使得曲子含蓄精致、耐人寻味。

2.曲式结构分析

作品将中国传统的民间音调与西方作曲的创作技法相结合,调式为d小调,节拍为变换拍子,曲式为单三部曲式,A乐段(1-10小结),调式为d自然小调转d和声小调转f小调。B乐段(11-17小结),此段大小调频繁转换,由F大调(11-12小结)转f小调(13-14小结)转E大调(15小结)转升c小调(16小结)转F大调(17小结)。C乐段(18-25小结),节拍在9/8拍和12/8拍相互转换,调式F大调,此段是全曲的高潮。速度为小柔板。

曲子中出现了很多大跳,例如四度、五度、八度大跳,旋律起伏较大,变化音的出现使得曲子调式色彩强,尤其是B乐段大小调的频繁转换,使得调性色彩忽明忽暗,更加衬托了主人公的思绪。

(二)演唱分析与处理

A乐段“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勾勒出一个因思念远方丈夫不能入睡,花容消瘦的年轻女子形象,开头第一个音为小字二组的f,速度为小柔板,在演唱时,要充分运用头腔共鸣,保持声音的高位置,音色要柔和稍暗淡,以此表达女主公孤独、思念的内心情感。在练习时,可用哼鸣体会头腔共鸣的发声位置。

B乐段“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速度变为piu mosso(更快地),但是不能太快,通过对“杨柳”、“双燕”的细致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有了变化,要根据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把握速度,做到收放自如,情绪上稍激动,此段出现了大小调的频繁转换,色彩变化鲜明,音调时而明朗,时而暗淡,旋律此起彼复,表露出女子不断变化的内心,演唱时,要注意音准及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C乐段“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是乐曲的高潮,速度变为a tempo(恢复原速),力度上要加强,与前面乐段形成对比,情绪上要更为激动,强烈的表达年轻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第20小结中的两个“恨”字要突出强调,随着尾声的进入,人声渐弱直至逐渐消失,钢琴伴奏又出现了“潇潇夜雨滴阶前”的主题元素,与歌曲开头相呼应,说明丈夫回来的幻想消失,现实生活还是空虚与寂寞的,只是更为强烈地盼望丈夫归来。

整首乐曲的乐句都较长,并且都要保持高位置演唱,句中不能随意换气,因此,作品的演唱中,呼吸应采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注意气息的控制与保持,合理运用气息,此外,要注意歌词的押韵,每一乐句的最后一个字押an韵,因此,在学习演唱作品时,要注意咬字的准确性,做到字正腔圆。

笔者在教学与实践中,也总结出一些学习这类作品的方法与经验,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方法行之有效。

首先,将哼鸣训练带入到歌曲中,练习时,将哼鸣替代歌词,体会声音的高位置,同时哼鸣可以使喉部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气息的控制与声音的平衡。例如《春思曲》第一句“潇潇夜雨滴阶前”需要高音弱唱,如果用哼鸣去演唱,可以很快体会到高音弱唱的感觉,并能体会到声音的高位置。此外,将U母音代替歌词对于初学者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U母音对稳定喉头、声区统一,获得头腔共鸣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对于中国作品,歌唱中的咬字吐字非常重要,因此,学习演唱此类作品,朗读朗诵歌词显得尤为重要,在朗读时,在气息的支撑下去朗读,作品的语气、断字断句、语调、速度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的朗读才有意义,才能充分做到字正腔圆,这样的演唱才能打动自己,感动别人。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好多学生依赖于范唱视频、音频学歌,很少弹琴去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音高、节奏出现问题,例如,《春思曲》这首作品,曲中频繁的转调以及大跳的运用,如果只是跟着范唱学,很容易出现音不准的情况。所以,在学习作品时,一定要用钢琴去正音、唱谱,在音准、节奏上要准确无误。

此外,钢琴伴奏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演唱者要注重与钢琴伴奏的配合,这样才能完美地表现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

三、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对两首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进行论述,希望对学习、喜爱这类曲目的演唱者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这些艺术歌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饱含了一代代声乐教育家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因此,我们应弘扬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我们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呈现在国际舞台上,让“中国声音”传唱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大调乐段乐句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G大调随想曲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刍议西部民族音乐
——临夏“花儿”的曲式特征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