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教育对公民素养的影响
2018-01-27李硕臣
李硕臣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幼儿园教育与公民素养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国际形象陡然提升。面对世界的眼光,国家形象的塑造迫在眉睫。国家形象塑造中公民素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公众形象的代名词。2008年1月,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3号公告中,提出了中国公民必须掌握的66条健康要点。同时委托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1]。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2]。
毋庸置疑,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在世界首屈一指。而幼儿园教育自然而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理推之,公民素养也要从幼儿园教育阶段开始予以关注。一方面,幼儿园教育时期是公民素养培养的初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公民素养内容的健全和完善促进和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纵观大部分世界发达国家,它们的幼儿园阶段教育对公民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坚实的基础作用,同时这些国家高素质的公民素养不断推动着和要求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相对落后。我们应该在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同时对幼儿园教育对公民素养的影响予以关注。
二、幼儿园教育对公民素养的积极影响
2012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3]。
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现状,依据《指南》中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对幼儿的发展期望与可操作建议,可以把幼儿园教育对公民素养的积极影响归纳如下:
(一)锻炼健康体魄与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幼儿通过幼儿园教育具有发育良好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通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健全的人格心理。这些基本条件是幼儿成年后立足于社会并成长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条件。同时健康社会体系中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基于这些基本素养的形成。
(二)形成基本语言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接受启蒙性质的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训练,在运用这些基本技能进行交流的同时不断促进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及对具体人际情境的经验性判断,为成年后进入社会生活的语言和社交领域发展提供支持,也可以说是锻炼提升情商的初战场。
(三)促进幼儿社会化让幼儿适应社会
幼儿在与同伴及成人的交往过程中,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建立和谐愉快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从容适应基本社交活动,为其在进入青春期及社会后形成健全人格,与家庭成员及其他社会成员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积极健康适应社会并履行公民义务做好充分准备。
(四)积累丰富经验同时积极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通过启蒙的科学实验和简单的数理运算、图形辨识不断获得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在逐步积累中引发其进行归纳、概括和抽象,最终形成逻辑思维,从而转化为令其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五)感受爱与真善美塑造美好感恩心灵
幼儿的世界天然纯净,虽然感受与表达的方法有异于成人,但蕴含真善美的因子比比皆是。他们通过想象与创造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世间的美好,而这种美好和对美好的不断追求会影响其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健全,令其在成年后用一颗爱心感怀人世。
三、幼儿园教育对公民素养的消极影响
伴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趋于成熟,我们注意到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幼儿园教育对公民素养的一些消极影响,概括归纳如下:
(一)关注成绩取得而忽略过程积累
幼儿园教育普遍存在仅仅通过各类活动实施给予幼儿各个领域活动相关考核与评价,而对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过程性表现忽略不计。显而易见,社会公民素养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没有对过程的关注,结果只是一座空中楼阁。也就是说公民素养只是从指标上合格,一旦遇到具体情况未必能够达标。
(二)关注幼儿园教师教育忽略家庭教育作用
家园共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但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园师资的追求远远大于对家庭教育的关注。试想幼儿如果离开幼儿园后接收不到优质的家庭教育,那么先前接受的幼儿园教育即使再卓越都会被其与家人的朝夕相处抵消掉。所以我们常常会感叹:虎父无犬子。因此,忽略家庭教育会对幼儿成长为合格公民产生消极影响,这一点我们需要格外关注。
四、结论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根本方针和目的是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4]。这一出发点与我国对公民素养要求是不谋而合的。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关系到国民素养,进而影响国民素质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理应被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