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法教学的创新思考
2018-01-27陈慧婷
陈慧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如今,中国所需要的国际商法的人才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该怎样教学才能够培养合格的国际商法人才,是很多高校都在考虑的问题。当前,在很多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的高校中,都在积极地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旨在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当前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契合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实际需要。
一、“一带一路”中国际商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在不断地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断加强,也具有了更强的抵御风险等能力。因此,对于外部经济的发展需求,也在随之提高。目前,中国在不断开放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地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在“一带一路”中,有一项基本动机,叫做互利共赢。维持国际贸易秩序的公平、公正、合理,是保证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需要完善和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这一法治进程中,国际商法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般来说,国内的企业若是能够充分地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而若是企业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就贸然地参与到国际经营活动当中,则必然会面临不可预测的情况。在这一方面,国际商法就为企业的国际经营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国际商法的存在,不仅能够减少企业在国际竞争当中所面临的干扰因素,也能够保护企业的自身权益,从而保障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法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很多高校中都设立了国际商法专业。但是在该专业的教学方面,却存在着教学内容简单、教学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情况。大部分的高校中,专业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以书本教材为主,没有与其他的边缘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而且很少有涉及到“一带一路”的相关参考资料。针对传统的教材而言,一般来说,其更新的速度都比较慢,而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大都是表面的泛泛之谈,却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了解到切乎实际的内容,而且也几乎没有提高自己的全球化视野。这样一来,也就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对国际商法人才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商法人才的培养,导致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相关的风险应对意识,不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
(二)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
而且,虽然教育改革的旋风早就已经席卷了全国各地,但是“填鸭式”、“独角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却依旧还存在于各大高校的课堂当中。这些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导致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都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另外,在课程体系方面,大部分的高校也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却没有重视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洞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必将会加强,不管是地域、语言,还是法律、文化等,都需要加强交流和合作。因此,如果在国际商法课程体系中没有重视这一点,那么国际商法的教学也就无法适应“一带一路”的实际需要。
(三)缺乏实践性的教学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商法专业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现在正处于发育和成长的过程。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背景下,国际商法专业也开始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而且不管是在国际商法的业务范围方面,还是在种类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若是各大高校还没有重视对国际商法专业的教学创新改革,那么将会导致国际商法专业的学生无法适应实际的需要。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商法专业方面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而且大都是理论性的教学,缺乏实践性,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结合,学生也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法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国际商法还是一门专业性极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采用理论教学方式的话,不仅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使国际商法的教学符合“一带一路”的实际需要,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地改变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构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模式,分别是案例引导、案例解释以及案例分析。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达到对学生的启发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因此,若是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案例,满足上课需要。
(二)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对于任何教学而言,都不能够仅仅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就业当中,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训、实习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国际货物运输法律规则与实务的知识时,学校就可以寻找相关的国际型企业合作,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当中,熟悉有关国际货物运输方面的知识,拓展教学的宽度和深度。另外,尤其要重视与“一带一路”有关的企业,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训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带一路”的国际商法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课本知识。
(三)借助网络的优势,创建仿真的教育平台
如今,社会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社会。各种现代化、网络化的技术都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教学方面,不管是多媒体技术,还是网络技术,都为现实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因此,针对于国际商法专业的教学而言,也可以积极地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有关“一带一路”的知识。
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到有关“一带一路”的知识,包括相关政策、沿线国家的法律、信仰、习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图文结合、视频等方式来为同学们展现,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使学生的体验感更强。另外,若是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强,也可以根据收集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料,来为学生模拟“一带一路”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另外,借助网络,教师也可以建立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从而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针对某些有关“一带一路”的热点或者是难点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其编成案例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际商法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高校所培养的国际商法人才符合实际的国际需要,各大高校一定要重视对这方面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