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秩序重塑与中国的作用

2018-01-27王璐旋

山西青年 2018年24期
关键词:秩序经济

王璐旋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一、国际旧秩序的形成及其作用

国际旧秩序通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剥削和控制小国家,内涵上看分为国际政治旧秩序和国际经济旧秩序两部分。国际政治旧秩序是为维护霸权地位出现,表现为发达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依仗其雄厚的经济优势压制和凌恃弱国,对国际法和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置之不理,以各种理由干涉别国内政,达到侵犯他国主权并控制和支配他国的目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目的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垄断剥削,催生国际生产体系中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产生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产生不平等的经济状态。

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秩序重塑中努力及窘境

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秩序观是基于对当前国际秩序的认知和对未来国际秩序构建的设想进行努力和追求并构成对国际总体价值的趋向。它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考量,也是外交行为的重要依据。

二战后,新型的发展中国家从资本主义殖民中解脱出来,作为崭新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上展现,他们维护民主和平等,保障自身权益,努力的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的立场。通过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途径构建地区性组织和77国集团等国际合作的深化,为在国际秩序重塑的历程中展现自己的方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就在构建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之初由“金砖四国”(BRIC)其演变而来并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此形成全球新的六大经济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1]

在与发达国家的力量抗衡中,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国际规则还是经济实力都因发达国家的掣肘显得力量薄弱,他们发展中国家划分标准的不断变化就是为了要达成到分化发展中国家目的,最终实现较少的承担相应国际义务。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二战以后才独立并登上政治舞台的,如亚非拉国家。虽然他们为世界体系一员,却在经济和实力抗衡中远不如原有大国。他们想要立于经济新秩序之中仍然困难重重。不仅如此,“金砖国家”内部、区域性组织等以经济体量和增速不同状况构成的集团内外部造成利益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为化解窘境,以“金砖国家”为核心的发展中国家寻求一种新的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秩序重建做出努力。2010年适应性的推动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和巴西立场一致并共同为大会取得切实成果作出了贡献和成绩。而如何在日趋变化的国际经济秩序中摆脱新的困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考题,面临的问题有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特征的国际交换关系;以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为主体的国际投资体系;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占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调节机制。

三、中国对国际秩序重塑的设想和努力

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国际秩序重塑的主要动力,是创建者也是受益者。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四个全面”到“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构想,中国坚持用只属于根基在自己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下参与构建并实践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自信有格局的发展中大国履行着责任。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仅仅思量中国自身内部化的进程,被动的接受和反应是远远不够的。全球政治、经济交流日益深化,多方位一体化进程是势不可挡的。

改革开放初期,世界的政治仍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两极争霸局面,世界格局仍不太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指出,中国一定要沿着自己的路充满信心,毫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提出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而和平发展是这一时代的主题。对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形成了我国外关系指导方针的理论支撑并彰显出大国应有的气节和风范。邓小平反复强调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和国际经济问题的准则。”[2]20世纪90年代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总体冷战的思维形势,提出了新安全观,深化充实了我国对外关系的理论内容。这理念提出要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和争端,争取和平的化解外交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我国主张“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新世纪的时代主题背景下,恐怖主义,极端冲突等全球化问题成为妨碍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稳定的一个威胁因素。面对世界各国进一步纵深交流,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和谐世界”外交政策新理念,建立一个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使新秩序的实践收效颇丰,推动着中国对国家秩序观重塑理论创新,也为建立和平繁荣的世界秩序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迈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首次将自贸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自贸区是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性决策,也是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对世界形势的快速又正确的预判。面对当今世界科技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正如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一样,在世界体系内任何一个地区区域的安全稳定,繁荣与否,都与各个国家休戚相关。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4]。习近平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思想是对当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体现,它是中国特色国际秩序道路的理论衍进、中国特色国际秩序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中国特色国际秩序制度的拓展优化。其思想深邃,涵盖国际经济建设、国际政治建设、国际文化建设、国际安全建设等方面。习近平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智慧,于国内外有着深刻的意义。

当前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亚洲迫切需要一个崭新的区域多边机构,以有效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垄断的金融组织,而亚投行的成立以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填补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巨大基建资金需求并注入新的活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手段,是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又一针强心剂,标志着我国在亚洲地区开展的区域合作又提升至新的高度和对发展瓶颈的又一次突破。对于解决自身和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上就得到了亚洲各个国家,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支持。除了成立亚投行以外,中国合理运用外汇储备外还牵头倡议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这为资源基础设施和通讯线网基础设施设与改造等方面提供充足持续的资金,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享受“一带一路”战略成果。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亚投行的建立和运营是中国为国际金融新秩序做出的又一努力和尝试,这一定程度增强了中国金融业的实力,也证明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互利共赢的新主张,为增强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以至于对整个亚太地区,甚至是全球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际秩序观经历了重大历史变迁。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和各国频频在国际上和周边各国制造舆论抨击,我国始终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丰富和拓展国际秩序观的内涵。对待国际秩序的态度上,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世界的发展形式,在争取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承担起相应的大国责。中国外交思维与实践从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转变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新形势我国应用恰当时机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亚投行形成相互支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亚洲甚至是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参与建立秩序强调国家间合作,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时代命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鲜明的旗帜,我国推进一系列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不仅是根据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必然选择,也是肩负着新兴经济体和带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新秩序的责任。中国承载着亚洲地区重新繁荣复兴的使命,作为新的经济体量大国,为世界政治和经济所做出的实践和努力都会让中国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同感,弘扬出大国气度和文化自信,表明中国参与国际秩序不是为了另起炉灶与推倒重来,而是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猜你喜欢

秩序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际秩序的裂变及其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秩序与自由
秩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