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据信息技术提升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效率*
2018-01-27朱明慧
朱明慧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文化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性要素,全民素质的提升,社会环境的改善都与基础文化服务关联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关注度从未像今天这般。随着各类文化相关政策的修订、出台与试用,民众越来越能感受到身边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不论何种形式、规模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都在不断丰富着社会文化活动的形式。图书馆是最为常见的文化服务保障场所之一,常见的图书馆类型也十分多样,从图书馆、图书室到图书角,任何规模的图书借阅场所都具备着文化传播与资讯传递的功能。关于如何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文化服务效果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当中。高校图书馆与面向社会的公共图书馆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异从服务对象、借阅方式、管理模式、馆藏书籍类型与学科覆盖面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主要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对于书籍、刊物等文化资源的学科专业性要求较高,加之一些理论知识和科研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就为高校图书馆的运营、服务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及特点
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可以从几个方面的高需求来体现。首先,高等院校的日常工作和科研内容都与学术领域最新的理论有关,涉及到的文章著作都相对稀有,有些具备极高学术价值的书籍文章搜集起来十分不易,而借助图书馆方面便捷的文化学术资源,就可以减少学术研究资料文件方面的成本和开销。其次,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形式更加偏向大众化,而受到学术研究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必须具备更高的文献检索和传递能力,尽可能满足读者需求。最后,学术领域内的科研进展十分迅速,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某个学科和研究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需要实时跟进,及时掌握,以便让科研工作者充分了解学术动态。图书馆方面必须提供最新最准确的数字化文献数据库和信息化的学术会议进展情况,为高校的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建立
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服务形式必须进一步革新和跟进,以此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需要充分考虑个性化的读者体验,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利用高校图书馆独有的图书数据资源优势不断扩宽信息的获取渠道,扩大相应的信息影响力。相关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都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针对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及其借阅方式的特点,可以在收集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应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需求,按照高校图书馆运营数据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其内部的功能和服务项目设定要紧密结合广大在校师生的阅读和学术研究习惯和方式来进行。利用当前普及的智能移动设备,还可以将数字化图书馆的理念以移动客户端的方式实现,让读者群体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字化图书、文献资源。
在信息化图书馆及平台的搭建和建设过程中,除了对纸质书籍、刊物、杂志进行数据化转换之外,还要同步根据其内容所属的学科、类别进行分类整理,细化图书类别,建立对应的信息搜索和查询功能。根据读者的需要,快速获取相应书籍文献的数字化版本,实现科研阅读的基础性保障。为了让搜索引擎的功能更加稳定,搜索结果更符合读者的预期,可以根据图书资源的分类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建立差异化图书管理数据库和资源链接库,以此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模式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引领的自主、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在各行业和领域中的普及,以顾客、客户等受众群体为首要考虑因素的服务方式逐步发展成熟。个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当中。高等院校的师生对于阅读的需要和层次各不相同,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也十分巨大,面向这些读者群体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无疑将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效果提升带来极大帮助。
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涵盖面十分广泛,它涉及到了读者借阅、归还、线上阅览、文献查询与传递等多项内容。对于在校师生提出的需求,图书馆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重新设定图书需求和阅读范围用于匹配各类图书资源,为高校的学术研究及相关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图书馆应采取一套更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管理模式,在日常工作中留意读者借阅图书的类型、学科、借阅周期、归还时间等信息,由此来充分了解读者的兴趣点和阅读需求,从而更有的放矢的针对读者的兴趣爱好、学习工作需要等因素推荐最新的文献、书籍、资料等。在掌握了读者群体分布和阅读需求之后,也更便于图书馆方面按需定制书籍预约服务和电子文献获取传递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理想的阅读环境和学习机会。
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能帮助读者更便捷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书籍和资源,数据化书籍管理模式为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创造了条件,也有效保证了图书馆的综合管理效率,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高校图书馆数据情态体系的建立
建立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不仅需要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还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图书信息数据化,以此满足图书资源的交互与共享。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的数据资源优势和成熟的图书信息管理体系,将各类图书资源进一步整合并加以合理应用。图书馆的数据情态体系是由图书馆所藏书籍、资料、文献的种类作为基础服务项,加上读者的阅读和借阅需求而形成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它能够将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信息形式进行更高效的管理,充分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利用情况。在图书馆数据情态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根据终端设备的数量及使用情况做周密的考虑,让读者能够便捷的获取数字化图书资源,又突出了图书的资源利用合理性。图书馆的数据情态系统在建立之初,必定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随着应用周期的增加,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互补性会有所改善。
数据情态系统通过移动设备的覆盖,给读者和用户提供了自行选择阅读类型和方式的机会,移动端的阅读体验也增强了信息的移动性,让传统的图书馆阅读方式彻底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选择不仅尊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扩大了可利用图书资源的范围,也增添了阅读和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保护了读者的隐私。数据情态系统本身的数据架构方式也为后续的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打下了基础。利用情态系统的数据接口,可以方便的结合搜索引擎实现图书资源的搜索与信息资源获取。它还具备自主学习和完善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情态系统能从用户数据中提取出读者需求和兴趣方向,模拟用户的使用环境,从而按照读者的喜好更加人性化的推荐和提供图书服务。
五、个性化读者服务平台的开发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平台开发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充分考虑后期使用中读者的需求以及平台的体系和功能健全程度。图书馆的服务平台功能必定会不断增加,所能办理的业务种类也会愈加丰富。为了保证后续的维护与开发难易程度,需要在平台建设初期就预留出足够的开发空间。针对多样化的读者借阅服务类型,服务平台必须提供信息化的稳定服务体验。借助自主学习和完善的管理方式,逐步感知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借阅需求。另一方面,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让用户在移动设备端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可以提供微信借阅平台的数据互通服务,将高校图书馆的本地资源和互联网上海量的数字化书籍资源充分结合,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需求,让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令人满意的图书馆服务体验。
六、结语
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不能止步于传统而固化的书籍资料借阅服务模式,应该审时度势的顺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服务为最终目标。信息化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要高度关注用户的需求和阅读习惯,以个性化的服务方式获得用户的高满意度,同时保证书籍资源的利用率。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当中,除了传统认知中的自主借阅、归还、资讯查询等形式外,还应不断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服务范围,让读者在海量的网络资源平台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资讯和信息,同步利用移动设备体验线上阅读等附加服务形式,从服务体系和形式上进行革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