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智慧党建”体系构建研究
2018-01-27方海洋左娅菲娜
方海洋,左娅菲娜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61。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只有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才能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改变着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生活秩序等。对此,作为思想活跃、信息密集、网络技术完备的高校,其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正面临着新变化、新机遇。要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人才与技术优势,着力构建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党的建设多维度全覆盖、党建情势实时预测、党建措施智慧生成的高校“智慧党建”体系,这是新时代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1 大数据的内涵与特点
作为当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大数据已成为智慧社会的重要支撑,它对信息生产、传播与应用,对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及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1 大数据的内涵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大数据”界定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2]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认为,“所谓大数据,是信息化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出现的现象,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廉价化,以及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自然现象”[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则从一种广泛的意义上认为:“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4]2-9
可见,大数据是信息化与人类社会发展交融渗透的产物,是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学算法观察分析复杂事物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就数据本身而言,我们依靠的“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就数据处理而言,我们追求的“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就数据分析而言,我们探寻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简言之,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预测未来。利用大数据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是我们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1.2 大数据的特点
尽管学界尚存争议,但对于大数据的容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速度(velocity)和价值(value)等“4Vs”[5]显著特点以及大数据之“大”对传统软件工具的捕获存储分析能力形成挑战已达成共识。
一是数据规模大、种类繁多、流转迅速。《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2年6月增幅分别达40%和86.4%,互联网普及率为54.3%,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邬贺铨院士指出:“全球新产生数据年增40%,即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单一数据集容量超过几十TB甚至数PB已不罕见。”[7]以高校为例,生源师资数据库信息、师生浏览互联网及参与线上互动信息、学生宿舍门禁管理系统信息、图书馆资源查询借阅流动信息、学生选课评教信息、教务系统信息等,都是学校大数据的构成部分,不仅数据规模大,而且每时每刻都在积累更新。
二是数据价值高,蕴含着深刻的变革性力量。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指出:“‘大数据’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8]57大数据让各领域有机会通过对数据的深度解剖,进一步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获取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价值。
三是数据处理难,面临的挑战大。大数据的价值潜力吸引人们千方百计地采集、存储、开发利用。但是,正如McKinsey公司所言,大数据是“超过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数据集”[9]1。一方面,大数据因其数据规模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增长及数据本身具有异构性、实时性等特点,普通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处理能力在数据抓取、存储等功能需求上面临极大挑战;另一方面,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大数据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并整合提炼出人们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何依法使用数据并维护数据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 大数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一方面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新挑战,另一方面又迎来了高校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创新路径方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条件和历史性机遇。
2.1 大数据之于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2.1.1 高校党建理论研究新变化
高校党建理论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如何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结合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理论创新和工作方法改革。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和多维度运用,高校党建理论工作,既要研究如何加强和更好地发挥党在高校各项事业中的领导作用,也要研究大数据对加强党的领导带来的影响;既要研究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也要研究大数据对党组织管理体系带来的影响;既要研究如何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也要研究大数据给党员特别是青年师生党员带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影响;既要研究党务工作本身,也要研究大数据这一重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全面从严治党管党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等。
面对新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面临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党建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和方法,经历着由过去的单一或少数学科、以静态方法为主,向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动态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从宏观向微观的转变。
2.1.2 高校党建实践方式新变化
近年来,广大高校在努力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广泛创立了“党员信息数据库”“党员教育专题网站”“网上党校”“党建专题‘两微一端’”等形式多样的工作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基层党建活力,提高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自觉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载体存在的诸多缺陷和不足日益显现。例如,党员数据信息库基本依靠党务管理部门维护,缺乏与党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全覆盖动态更新;专题教育网站和党建“两微一端”等存在持久关注度不够、活跃度不够、影响力不够等问题。这些载体已难以满足当下数据化、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动态化的需求。
同时,与传统的抽样分析相比,大数据让校园生活中产生的实时数据变成了宝贵财富,原有“孤立的、有限的、结构化的信息已经转变为联系的、近乎无限的、非结构化的信息”[10]。这就要求我们将着眼点从过去单一的个体信息分析,转向个体信息分析与集群数据分析相结合,充分挖掘数据在把握群体特征中认识个体的价值。高校党建以此为依托,将全体师生党员、干部的相关信息转化为“有声”数据,使党建工作针对性更加精准科学;使已搭建起来的信息化党建载体向大数据党建平台迈进,更显生机活力,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校园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领导,促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学生管理、教师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新时期高校党建实践能力开辟了新途径。
2.2 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势条件及意义
高校理应走在将大数据运用于党建工作的前列。一方面,高校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另一方面,高校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学科优势和应用转化需求。截至目前,大数据已被高校应用到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党员民主评议结果分析等党建实践中。
大数据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有助于高校在党建信息收集和分析基础上,更加准确深入把握学校党建基本情势,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全方位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加强高校党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
3 高校“智慧党建”体系的架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1]68。这为高校顺应新时代要求,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积极设计构建“智慧党建”体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1 高校“智慧党建”的内涵
“智慧党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手段,以高速全光网络为依托,对党的组织活动、党务管理、网络问政、公众服务等活动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构建起党建发展的智慧环境”[11]。
“智慧党建”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慧”感知,即及时准确抓取党员思想动态、行为特征、关注热点以及党组织的工作状态等各种信息;二是“智慧”分析,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数据隐含信息的挖掘和关联预测;三是“智慧”交互,即实现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提升各平台效能;四是“智慧”建议,即以智慧分析和智慧交互为基础,借助党务工作者的智慧和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生成工作建议。
3.2 高校“智慧党建”的体系构成
高校“智慧党建”体系,要立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整合校内原有的信息平台资源,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构建以“党务信息数据系统”“主流价值传播系统”“党员组织活动系统”“党员干部网络教育系统”“党群服务管理系统”等五大模块为主体的“智慧党建”体系框架,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数据化、智慧化、便捷化、体系化和制度化。
3.2.1 党务信息数据系统
该系统是高校“智慧党建”体系框架的数据交互中心,它的功能是存储涵盖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干部信息数据库、人才数据库、党校师资档案等基础数据资源,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信息汇总与共享,并作为党务公开的重要数据窗口,负责党员干部与党务数据的交互沟通,提升高校党务公开和党建信息化水平。同时,党员干部与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亦成为党务信息数据系统的重要数据构成。
就技术层面而言,党务信息数据系统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为不同服务主体设置个性化权限,实现基本信息的实时调取、智能筛选、便捷查询;第二,通过党务工作信息化单元,将党务工作最新动态、新闻、通知、安排、报告、简报,以专题网站发布、手机客户端推送等信息化方式呈现,并实现师生党员关注量、点击量、评论情况实时生成抓取;第三,通过党组织间信息交互功能,为各级党组织之间党建工作信息交互共享、经验相互借鉴、实施科学民主决策等提供网络平台;第四,通过网上评价评议平台,扩展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落实渠道,实现评价评议指标、过程、结果的公开化,评价方式和载体的便捷化。
就基础性作用而言,党务信息数据系统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信息-大数据”层面讲,系统内含的信息本身及其与外界的交互情况,构成“智慧党建”体系的重要数据源;第二,从“平台-信息化”层面讲,是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促进党务工作数据化、智慧化、便捷化、体系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第三,从“数据-发散式”层面讲,它为“智慧党建”体系其他模块的构建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由其他模块将这些基础数据发散、延展开来,共同为“智慧党建”的大数据中枢提供数据支撑。
3.2.2 主流价值传播系统
该系统是高校“智慧党建”体系框架中的重要窗口和发声器,它将“智慧党建”体系所作出的党建工作情势判断和提供的服务选择、解决方案等,通过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发声体现出来,又将师生对这些“声音”的反应数据传回“智慧党建”体系,为其他模块的工作需求提供服务。思想活跃、信息聚集、意识形态复杂是高校思想文化生活的显著特征。面对海量巨大的互联网信息空间,在高校“智慧党建”体系中,构筑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以实时反应和迅速引领为功能的主流价值传播系统,这是新时代高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举措。
大数据技术具有将因果转为关联的分析功能,紧紧围绕“是什么、怎么做”对问题进行及时破解,为实现主流价值传播系统的“实时引领”奠定了重要基础。主流价值传播系统基于对高校师生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性别比例等数据的考量,对党员、干部浏览网页、关注微博、微信互动、论坛发贴、新闻评论等数据的抓取分析,可以智慧生成师生、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的关注问题、思想倾向、舆论热点等信息,进一步促进高校统筹用好学校官方网站、校园网络电视、党建微信平台、师生订制版手机报等传播阵地,实现传播内容的全覆盖推送和个性化推荐相结合,既提升校园思想文化传播平台的主动影响和感召能力,又满足主流价值传播的即时性和个性化需求。同时,由于大数据的数据抓取可随需求变化,既可抓取短时间内关注对象的相应数据,亦可追踪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动态变化,两种数据的对比,可进一步分析高校师生、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的思想动态情况,指导高校有针对性地制定主流价值传播方案,从短期和长期分别选择适应性载体、刊载针对性内容,始终维护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有力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大数据对国内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3.2.3 党员组织活动系统
该系统是借助大数据解决党组织和党员个体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路径。党员组织活动系统一方面融合使用移动互联、智能传感等技术,使党组织活动体系进一步网络智能化,灵活多样化,便利个性化;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撑,党员组织活动系统具有集成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和日常行为数据信息的功能,为“智慧党建”体系生成党组织活动、组织建设等工作提供依据。
该系统的特点在于利用师生校园生活中使用数字设备及其产生的各种数据,实现智能感知、便捷交互。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可设定为三大模块:第一,党员身份动态化管理模块。即通过升级师生校园“一卡通”应用和信息服务平台,写入党员身份认证和管理模块,使师生既可凭校园“一卡通”完成党员身份认定、组织关系转接、签到组织活动等,又可通过网上信息服务平台提交入党申请书和党员思想汇报等。第二,组织活动网络平台模块。该模块使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在网上网下同时进行、线上线下有效链接,使活动方式更加丰富,参加活动党员全覆盖。第三,党员网上虚拟社区模块。针对高校党员特点,建设网上党建社区,设置党建专题研讨、党员论坛、党员事迹展等,及时了解党员对时政问题的看法、主动听取党员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党组织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引导,有利于以党建统揽大学网络文化建设。总之,该系统既可有效推进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即时互动,又能全面掌握党员参与组织活动、思想政治动态、所思所想等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设计党员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2.4 党员干部网络教育系统
该系统是基于对党务信息数据系统、主流价值传播系统、师生党员组织活动系统中有关党员的构成情况、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动态、个性化需求等多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互联网+教育内容”“互联网+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评价”三个方面,对党员干部网络教育载体进行综合提升。该系统主要依托网上党校、党建慕课、微信微党课等网络教育资源,构建方式多样化、内容订制化、效果数据化的党员干部远程学习教育体系。
该系统的功能分为三块:第一,优化“互联网+教育内容”。根据“智慧党建”体系所搜集分析的各种动态信息,针对学生党员、教师党员、党员领导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不同群体推送不同的课程选择。与主流价值传播系统资源共享,加强精品课程开发,形成党建教育课程网络超市。第二,丰富“互联网+教育方式”。通过“智慧党建”体系对党员的学习倾向、兴趣能力、碎片时间段等分析,整合以往单一式、分散式、灌输式的党员干部网络教育模式,开发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微党课、微视频、卡通动漫、微信知识竞赛等网络教育新载体,增强“互联网+党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量化“互联网+教育评价”。在该系统中加载教育效果评价模块,使每位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对课程设置、讲授效果、学习体验等给予评价,以不断提升网络教育系统质量,提高网上学习效果。
3.2.5 党群服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大数据将党员志愿服务意向、服务专长、时间空间情况等与校园、企业、社会需求进行对接,促进信息互换匹配,推进党员、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智慧化、效率化。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党群服务信息的互换匹配。通过“智慧党建”体系搜集志愿服务需求,梳理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完善党员服务信息推送机制,将校园、企业、社会的需求与党员的志愿服务相链接。第二,线上线下党群服务相结合。结合线下的教务、学工、组织、后勤等服务平台,使广大师生使用移动互联线上完成学费交纳、选课评教、故障保修、学业求助、困难帮扶、反馈评价等,不断提升党群服务效率、便捷度和服务质量。
3.3 高校“智慧党建”体系的逻辑架构
党务信息数据系统、主流价值传播系统、党员组织活动系统、党员干部网络教育系统、党群服务管理系统,既保持各自相对独立运转,又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将五部分串连,构成“五位一体”的高校“智慧党建”体系。党务信息数据系统是“智慧党建”体系中的“数据基地”及交互中心,为其他四个版块的运行提供基础数据,并接收其他版块的数据反馈。主流价值传播系统是“智慧党建”体系的发声器,不仅为党员组织活动系统等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理论支撑,并与党员干部网络教育系统双向互动,形成主流价值传播素材与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资源共享转化。党员组织活动系统是“智慧党建”体系密切联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体的“传感器”,它为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提供便利,同时即时捕捉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和日常行为表现的数据信息,为“智慧党建”体系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党员干部网络教育系统是基于对党务信息数据系统、主流价值传播系统、党员组织活动系统反馈的有关数据的分析处理,以更为丰富的路径方式推送更为优质的教育内容,实现更为科学的教育评价。党群服务管理系统既为党员组织活动系统提供丰富的党员志愿服务载体,也为与党员干部网络教育系统匹配的线下实践教育提供宽广平台。
4 高校“智慧党建”体系建设的工作保障
“智慧党建”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系统涉及的部分内容已在实践中实现,但以大数据为核心运转机制的整个“智慧党建”体系尚处于设计阶段,亟待各方面保障推动其进入实践。为此,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建好“一个平台”、做好“两个培育”、加强“三项工作”,确保“智慧党建”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4.1 建好党建大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平台
“智慧党建”体系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就是能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党建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因此,建好党建大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平台,打通校园数据源收集渠道,是构建“智慧党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党建大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平台的设计完善,需要以“大党建”思维,统筹学校党办、组织、宣传、纪检、学工、研工等多个党务职能部门,覆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实现高校党组织、院系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等多级组织联动,确保“党建数据”、学校的校园卡系统、图书馆系统、教务系统、评奖评优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志愿服务认证系统等,成为党建大数据中枢的搜集对象,用于党建工作。
4.2 做好人才和技术的培育
人才和技术是“智慧党建”体系构建的关键,加强对人才和技术的“两个培育”,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加强智慧党建的必然要求。
“智慧党建”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既懂党建业务,又有大数据思维的党务工作者,还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设党建智库,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多学科联合的大数据党建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就技术培育而言,“智慧党建”体系建设是大数据智能研究在实践上的具体应用。因此,重视对大数据智能等相关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及其成果转化的培育,从政策、平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为“智慧党建”体系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4.3 加强“组织管理”“发展规划”“安全保障”三项工作
“智慧党建”体系建设,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分散的数据资源统筹整合,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阶段重点推进;需要确保数据安全。所以,统筹组织管理、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安全保障,全校一盘棋推进十分重要。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发展规划、加强安全保障,是“智慧党建”体系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重要保障。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面临不少新挑战和新机遇。高校“智慧党建”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发挥高校数据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针对青年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时代感强等特点,将已经渗透到青年学习工作生活全过程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运用于党的建设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必将对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EB/OL].(2015-09-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
[3]梅宏.数据挖掘深度决定大数据应用价值[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7-01-09.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李学龙,龚海刚.大数据系统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01):4.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7]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47.
[8]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Manyika J,Chui M,Brown B,et al.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M].Mc 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1.
[10]成为杰.推动“信息化党建”向“大数据党建”转变的思考[J].党政视野,2015(Z1):75-77.
[11]夏行,方永军.网络环境下“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构建及实现路径[J].领导科学,2011(3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