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
2018-01-27吴珺
□吴珺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积极拓展、主动参与和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货物贸易由小变大,结构持续优化;利用外资从无到有,领域不断拓宽;国际服务贸易份额提升,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境外投资规模扩大、步伐加快,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实现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大省的跨越,对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浙江对外开放形式十分单一,规模很小。对外货物贸易主要以结售汇方式出口农副产品和轻工产品,以及对港澳地区陆运出口鲜活商品,此外还有少量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引进数量极其有限的资金和技术设备以及参观地点仅限杭州、仅为外事接待服务的国际旅游。改革开放后,浙江对外开放日趋频繁,对内开放速度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纵观改革开放40年浙江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一)钱潮初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1979—1991年)
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浙江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探路先行,改革开放在各领域相继破题。
1.建立对外开放重点区域,改革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从政策层面提供保障。1978年,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宁波和温州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同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成为全国建区最早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一;1985年到1988年间,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和舟山也被陆续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改革传统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设立外汇调剂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浙江初步形成了以专业进出口公司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2.对外贸易由供货省向口岸省转变,出口份额提升、市场拓展加快。1978年,国务院批准浙江为对外贸易口岸省,1980年起浙江全面自营出口。1985年进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1991年出口增至29.1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54.5倍,年均增长36.2%,在全国的位次由1979年的第11位上升至1991年的第7位。贸易市场逐步扩大,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30个增至140多个。
3.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国际合作多样化发展。1980年,浙江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西湖藤器有限公司成立,拉开了浙江利用外资的序幕。浙江开展了包括利用国外贷款、在国外发行债券、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利用外资工作。1979-1991年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1491项,协议外资1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国际合作和交流拓展,服务贸易逐步发展。1982年,首家自营开拓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的浙江国际技术合作公司组建,浙江开始在经济互利基础上开展双边、多边贸易,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至1991年末,浙江与伊拉克、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承包劳务合作项目协议金额累计5亿美元。1979-1991年,共接待来浙入境游客361.5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结汇收入3.6亿美元。
(二)扬帆远航,多元化、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1992—2000年)
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特别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开放型经济的目标与任务之后,浙江推进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四个“多元化”战略,对外贸易迎来井喷式发展。
1.对外开放区域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浙江各级政府大胆探索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商贸结合以及产销合一等对外贸易新途径,通过各类开放城市(开放区)、开发区把对外引进和对内联合、沿海发展和内地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至1996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形成了“县县有外贸”的外贸发展布局。外贸体制改革更加深入,1992年,浙江省服装进出口公司改制为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外经贸系统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在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1998年,浙江制定了“出口贸易主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出口商品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的四个多元化战略,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商品结构优化。2000年,全省出口比1991年增长5.7倍,年均增长23.5%,在全国的位次升至第4位。至2000年,浙江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拓展了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出口增长7.5%(同年全国出口增长0.5%)。
2.利用外资积极有效。《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等指导性文件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鼓励外商投资的方向,利用外资由量的扩张到向质的提高转变。1992、1993年连续两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翻番;平均每个项目外资规模扩大,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实际利用外资是1991年的6.3倍;资金来源多元化,来自欧洲、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拉丁美洲的投资比重明显上升。2000年,协议合同项目数、协议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1991年增长1.9、7.2和13.5倍。
3.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国际合作以及国际旅游快速发展。浙江提出了以加快“两个推动”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1998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专业市场;同年,浙江首家境外商品专业市场——巴西中华商场设立;至2000年,已建立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42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间交流合作增多,这一时期在杭州举办了20多次双边、多边会议,并在1999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1992—2000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几乎比改革开放前13年翻一番、外汇收入增长6.0倍。
(三)乘风破浪,“引进来”、“走出去”、“创环境”的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01—2012年)
随着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浙江紧紧抓住机遇,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3年提出了“八八战略”,并于2004年首次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努力实现从“外贸大省”向“开放大省”的跨越。
1.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八八战略”给浙江开放型经济指明了发展道路,浙江出口在全国的份额不断提升,2011年,浙江出口规模首次超越上海跻身全国前三位。自2004年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后,浙江私营企业出口规模迅速壮大,分别于2004年超过国有企业、2007年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全省出口的主力军,出口从2000年的6.5亿美元快速增至2012年的1300亿美元,年均增长55.6%,占全省出口比重从2000年的3.3%上升至2012年57.9%。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转变。2004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首次超过纺织和服装品,居全省出口商品大类第1位。贸易方式试点促进开放创新。2011年3月,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正式批复,浙江在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上拥有了先行先试权。
2.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连上新台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要利用民资和外资“两条腿”走路,并在2004年的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将“加快扩大利用外资步伐,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当前着重要抓好的第一项工作。健全体制,做好服务开放大省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调解中心,加强服务和管理。主动宣传,扩大浙江影响力。2005年1月,习近平率领600多人的浙江代表团参加“2005港粤浙江周”,亲自推介浙江投资环境,当时的世界500强企业之首“沃尔玛”、浙江第一家外资银行“三井住友”、第一批外资保险公司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来浙江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连上新台阶,2001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20亿美元,2007年突破百亿美元。2001-2012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2亿美元,是前17年累计的7.7倍。
3.“走出去”成效显著,国际服务贸易较快发展。浙江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投资,2001年,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2007年,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迎来首家企业入驻;2009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2001-2012年全省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5063家,中方投资额141.9亿美元。投资项目遍布六大洲121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旅游业快速增长。2001-2012年,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合同额248.9亿美元;接待入境旅游者553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02.4亿美元。
(四)勇立潮头,全方位、高水平,产品、技术、资本、人才双向互动的多维度发展格局向纵深发展(2013—至今)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浙江积极拓宽对外开放思路,推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立足长三角、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等对外贸易新模式,开放层次不断提升,开放内涵不断创新,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1.创新贸易方式,货物出口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2015年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杭州构建了“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推向全国,为挖掘全国外贸新增量带来更多可能。2017年5月,义乌开启新一轮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实施计划,义乌国际贸易试点诞生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从2011年的1.3亿美元快速增至2017年的279.3亿美元。浙江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阿里巴巴集团主导建立了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分别在马来西亚和杭州设立试验区,让中小企业更方便地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经济。工业制成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2017年全省出口的97.1%。2013-2017年,机电产品年均出口增速5.3%,高于出口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外贸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017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71334家,民营企业出口规模仅次于广东,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21.0%。
2.服务贸易发展进入快车道,国际间交流日益深入。杭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宁波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试点为全国开放型发展积累了浙江经验、提供了浙江样本。2013-2017年,全省服务贸易累计出口1401亿美元,年均增长15.7%,高于同期货物出口年均增速10.7个百分点。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后,浙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来访经贸团组不断增多,先后与日本静岗县、新加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与90多家境外机构签署备忘录、合作协议。
3.开放平台有效提升了利用外资和浙江企业“走出去”的效益和质量。浙江在全国率先创立国际产业合作园,与德国加快工业4.0对接,与英国进行服务贸易深度融合,与澳大利亚展开农产品特色合作,精准吸引和集聚优质外资,提升了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2013-2017年,全球500强企业在浙江投资企业数累计138个,投资总额99亿美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2017年4-12月新增注册企业4167家,税收总额37亿元。开放平台不断升级。截至2017年末,浙江设立国际产业合作园1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4家。“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和义新欧班列稳定运营为开放平台提供了创新样本。
对外开放成就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1.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货物贸易总量快速增长,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7011万美元快速增至2017年的3779亿美元,连续跨过三个千亿美元台阶,年均增长24.6%;出口从5240万美元增至2869亿美元,年均增长24.7%;进口从1771万美元增至910亿美元,年均增长24.5%。出口在全国贸易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排名稳步提升,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1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3位,比重由0.5%上升至12.7%,明显高于同期浙江GDP占全国的份额(6.3%)。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从1978年的1.0%、0.7%提升至2017年的49.5%、37.6%。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形成以一般贸易为主导、贸易新模式快速发展的贸易方式。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了以一般贸易为主导、与全国及广东、上海、江苏等对外贸易大省不同的贸易方式。2017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79.8%,高于全国平均25.5个百分点,占全国一般贸易出口的18.6%。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贸易新增长。2017年,浙江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279.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9.7%,2007-2017年,市场采购(含旅游购物)贸易方式出口年均增长54.1%。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据省商务厅统计,2017年,跨境网络零售出口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2%。“义新欧”班列货物进出口迅猛增长,出口5.4亿美元、进口1.3亿美元,4年间年均分别增长77.9%和10.1倍。
3.商品结构优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1979年的24.7%上升至2017年的97.1%。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稳步增长,2017年,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七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为36.1%、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22.8%,仅次于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份额持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32.6%,占比从1980年的1.5%提升至2017年的43.3%。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家电等机电产品均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份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无到有,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出口186.2亿美元,比2002年年均增长21.2%。视频监控产品、太阳能电池等成为“浙江智造”新“标签”。
4.贸易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成为浙江出口的主力军。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外贸易队伍不断壮大,贸易主体结构逐渐多元化。国有企业出口额从2000年的106.9亿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155.3亿美元。2000年到201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年均增长16.3%。2017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220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76.9%,对全省出口的贡献率为88.6%,出口规模仅次于广东,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21.0%;民营企业进口470.7亿美元,位列全国第四。浙江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
5.出口市场全面拓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主要贸易伙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至2017年末,浙江进出口国家和地区236个,对全世界所有主权国家均已开展外贸业务。欧盟、美国、东盟作为浙江前三大出口市场,2017年出口比重分别为22.2%、19.0%和9.0%,市场集中度比1980年的两大出口市场(中国香港、日本)下降5.0个百分点。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地区逐渐成为浙江的新兴外贸市场。1981-2017年,对拉美和非洲进出口年均分别增长28.4%和20.9%,两者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比重从1981年的7.3%提升至2017年的15.5%。“一带一路”打开外贸新通道。浙江积极参与搭建陆上通道(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海上通道(宁波舟山港)和空中通道(杭州—俄罗斯新西伯利亚邮政货机航线),已初步形成“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立体式新格局。2017年,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值1179亿美元,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1.2%,外贸贡献率达30.9%。
(二)利用外资数量与质量并重,“走出去”步伐加快、开放平台优化升级提升质量效益
1.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全省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从1985年的55个增至2017年的3030个,年均增长15.9%,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从3650万和1643万美元增至347亿和179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2.8%和30.8%。至2017年末,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1080家,投资总额6228亿美元,合同外资3534亿美元,实际外资1941亿美元。大项目、大企业到浙江投资增多。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79家企业入驻浙江,共投资企业581家,投资总额322.5亿美元,合同外资128.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新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2家,新投资企业191家,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增长69.0%和76.2%。
2.投资来源和方式多元化,第三产业已成为利用外资的主力。2017年,中国香港、欧盟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是浙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三个地区(国家),合计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占比为77.7%。外商独资企业成为主要投资方式。2017年,新设外商独资企业2201家,占全省的72.6%,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为234.5和130.3亿美元,占全省的67.6%和72.8%。第三产业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数、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占比分别从2003年的11.1%、14.6%和13.4%提升至2017年的80.5%、68.9%和65.2%。
3.“走出去”步伐加快,成效显著。中方投资备案额从2002年的0.5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96.4亿美元,年均增长41.8%。至2017年末,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9188家,累计中方投资备案额707.2亿美元,覆盖145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191.9亿美元。制造业是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2017年对外投资61.5亿美元,占全省的63.8%。跨境并购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17年并购项目118个;其中,并购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17个,并购金额占全省的55.9%。
4.开放平台不断升级。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1个自贸试验区、2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19个国家产业合作园、4个浙台合作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2017年4-12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4167家,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港口货物吞吐量1.1亿吨,口岸进出口总额149.6亿元。“义新欧”作为全国唯一民营资本主导的中欧班列,从2014年11月28日首发义乌到马德里的中欧班列开始,至2017年末,已开通9条运输线路,沿线设立4个分支机构、8个海外仓和5个物流分拨中心。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9年居全球海港首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四,达2461万标箱。
(三)服务贸易发展初具规模
1.总量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全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由2000年的7.9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542.5亿美元,增长超过68倍,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增速。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值由2000年的2.8%上升至2017年的12.5%;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比值由2000年的1.1%上升至2017年的7.1%。2017年,服务贸易12个领域中有5个领域增长超过15%,其中医疗保健社会服务、其他商业服务领域增长超过40%。
2.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文化服务竞争力提升。国际服务外包、旅游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国际海事与运输服务是浙江服务贸易的传统优势领域,2017年,四项合计出口额为316.7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88.0%。技术贸易发展迅猛。全省技术进口、技术出口按合同金额排名分别居全国各省市(含计划单列市)第7、第9位。文化服务出口4亿美元,覆盖184个国家和地区,互联网线上交易文化服务占比近50%,数字贸易占比进一步提高。服务外包出口市场已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是三大主要出口地,合计占比45.4%。
3.开放广度拓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广阔。对外经济联络增多,地位提高。曾经作为广交会、汉诺威工业展等国际国内展会参与者的浙江变身主导者,在境内主办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在境外举办沙特、俄罗斯、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系列自办展,有效提升了浙江的国际影响力。浙商回归成效显著。至2017年10月末,浙商省外有30多万家法人企业、200万户个体企业,海外有10多万家各类企业,第四届浙商大会上签约重大项目48个,总投资1548亿元。浙江推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立足长三角、面向全流域,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外合作快速增长。2017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营业额分别为51.6亿和72.8亿美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1.2和0.94万倍,年均增长34.3%和33.1%;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底在外人数27873人。
4.国际旅游服务充满活力。2017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212万人次,比1979年增长129.2倍,年均增长13.7%;其中接待外国人801.5万人次,占全部入境旅游者人数的66.1%,比1979年增长162.5倍,年均增长14.4%;旅游外汇收入82.8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566.6倍,年均增长20.5%。韩国、日本和美国是入境游客的主要来源地,2017年入境游客合计占比19.7%。
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浙江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定战略自信,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加快推进开放强省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书写同世界交融发展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