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2018-01-27舒洪
舒洪
(雅安市芦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在临床眼科中,翼状胬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以往临床常用胬肉切除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但实践表明,治疗后病情复发率较高,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还可能引起睑球黏连以及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出现[1]。而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该种手术方式逐渐被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本院对92例(92眼)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收集92例(9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入组患者均为翼状胬肉患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眼科疾病患者;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在27~63岁,平均(42.1±2.1)岁,翼状胬肉入侵角膜缘内3~5mm,平均(3.9±0.6)mm;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表面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在显微镜辅助下将翼状胬肉从患者颈部企切开,由上至下至鼻侧将结膜下的增生组织分离,最后在翼状胬肉的头部以及周围0.5mm范围内将翼状胬肉组织切除[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方法为:在患者结膜下注射博来霉素0.5ml,分离患者球结膜与方筋膜,根据患者结膜缺损的实际情况切取合适的结膜瓣,并将其游离至据角膜缘1~1.5mm处;其次瞎用圆刀片将患者角膜基质的表层切开,在缺损的巩膜表面把切取的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平铺在上面;最后采用无菌尼龙线缝合巩膜浅层间断,并固定移植后的角膜缘干细胞组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即治愈情况,同时对患者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1年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回访,记录比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1.4 疗效标准
将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与复发两种标准,治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检查显示结膜平整,并未出啊先新生血管以及胬肉增生等情况;复发:患者在治疗后检查结果显示结膜发生充血、局部明显增厚,同时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以及翼状胬肉增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均数标准差表示平均资料,t值检验组间数据比,卡方检验数据对比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且术中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手术后观察,研究组46例患者的治愈率为93.5%(43/46),而对照组46例患者的治愈率则为91.3%(42/46),两组在治愈率上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术后6个月回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4.3%,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则为6.5%,两组在术后6个月病情复发率上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回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6.5%,而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则为21.7%,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病情复发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翼状胬肉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临床治疗难度并不大,尤其是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各种手术不断成熟的现代医学背景下。但翼状胬肉临床手术治疗的关键或这说难点在于如何降低患者术后病情再次复发的情况。
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部分残存的翼状胬肉纤维化,会造成血管细胞的活化形成纤维血管,最终又发展为翼状胬肉。因此彻底清除胬肉组织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但临床实践发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再次复发的有效手段。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手术治疗后,治愈效果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同时两个组患者的近期复发率即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比较即术后1年的复发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为6.5%,远比对照组患者的21.7%要低。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利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由于其属于自体移植,并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远期疾病再次复发的概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运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远期病情复发的情况,保证了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吴志勇,罗康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9).
[2]李英琦,王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1):12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