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与经济波动问题的文献综述

2018-01-27宫鹏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消费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波动

宫鹏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经济波动与货币问题,首先站在前人的视角上通过它们对经济与货币内容及相互关系的探究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和值得探索之处。从经济波动本身和货币政策本身入手,从影响它们各自的因素出发,找出影响它们变动的因素,再联系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

一、早期经济波动的产生相关问题

经济波动问题是经济领域一直存在的热点话题。国家从成立开始就在研究发展经济,从那时经济就经历持续不断的波动与平衡的演变。回顾一下,经济波动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最为突出,经过那段时间后经济波动问题的巨大影响开始从人们心中驻足。后来随着经济形式的演变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受控,市场与政府两股势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经济个指标,经济政策在行政指令的调控与支配下拨动着。在这一时期,央行受政府管制货币政策受控。后来改革开放的实行使得经济波动出现了承上启下的变化。经济波动现象从此有所改观。改革开放使得经济体制上出现了彻底变革,体制的转变使得金融层次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随之而且随着金融体制出现了全面变革。改革之后的十年市场的地位慢慢提升,央行职能有所提高出现了相对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控手段开始正式发挥效力。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更大幅度的经济波动。进入九十年代才有所缓解,经济波动逐渐平稳下来。同时随着对外政策的开放式发展,国外经济危机出现了,在这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出现了周期性波动,货币政策也随之三紧三松。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缓和效果仍众口不平,各有各家之言,可谓褒贬不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二、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经济存在着波动而且这种波动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并且波动的幅度都是有限的,最终通过自身的调节最终总是趋向于回到那条平行线上,从而可以看出经济的波动从长远角度看是存在周期的。那到底这种周期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探究经济长期发展存在经济波动的重点,也为以后解决经济波动问题指明了方向,我们首先试图探索出经济周期的原因?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从而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经济波动的有效措施。经济问题大都是以供给与需求为出发点来研究的,供需问题是生产问题的前提,首先供需与经济学相联系的代表人物最为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应当为凯恩斯,凯恩斯的经济周期论认为需求是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将需求看作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后来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则把关注点放在供给上,认为不管是从长期角度还是短期角度供给冲击对经济波动影响都不能小视。后来出现了货币主义学派,从此将经济波动更大程度上与货币政策包括货币的供给量,货币的政策。货币主义学派主张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的不规则性所导致的。并且当时他们认为货币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只是局限于短期,长期将转向物价的影响。因此可得出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显性的是有效的,长期影响只会转换不会继续影响经济波动。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理论。再后来,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外进出口因素及国家间汇退的差异也会间接通过影响国家手中的货币来影响他们的执行力,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总之,大对数对经济波动问题的研究都是从供需、收入、汇率、政府、市场、财政等方面出发的,最后引申到货币这个“幕后黑手”。中国学者王义中曾运用回归模型进行探索指出供需影响的持久与相对性问题。同时他们深入探究外部问题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与冲击。从而得出外部性是经济波动呈现周期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另一位经济学者赵留彦反对这一点,他与刘斌的观点也大不相同,前者否定国外因素的影响,后者强力支持。

三、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

(一)通常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当人们手中的钱多了往往一个家庭生活比较和谐,货币的多少及货币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幸福度,从而对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国家、国际都不过如此。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的长期短期关系一直是一个学术界争论的课题。短期影响经济这种观点现在人们已经达成了共识,然而在长期内对经济的影响是不是短期影响的简单加总?经济界对此各抒己见。长期中性假说者认为货币供应在长期只对价格有作用,对经济变量不产生影响效果。后来出现了超中长性假说者他们用实证分析和模型得出货币在长期确实具有超中性,但很快就自我否定,认为在长期内,货币增长率的提高将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并通过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长期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的理论。在中国关于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屡见不鲜。早期多数研究显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具有影响关系,但是对经济是否影响货币供应研究结论并没达成共识。最主要因为经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货币供给量和结构在影响价格和经济发展的同反过来,经济运行也会对货币供应及金融体系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货币与经济应该把货币供应量、货币结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及波动这几个问题是紧密结合,它们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的。再者经济波动与货币关系的问题的研究还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国家国情不同,政策体系、政策方针和路线也各不相同。在不同国家中货币供应和经济波动的关系也有所差别。所以,严谨的实证分析应该结合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可一概而论。

(二)货币与经济波动问题间的关系: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了影响经济波动及经济周期的因素得出结论主要是货币供应。货币学派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归因于货币因素,货币供给数量的变动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根源。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仅会引起短期的经济波动,而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由于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经济波动会回复平稳,趋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主义存在不同,他们认为逆经济周期而行的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不稳定性,不适合“稳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因此,弗里德曼等人强烈认为应当制定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比率,达到用均衡的速度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在不引起利率大范围变动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绝不造成经济剧烈波动出现。

(三)货币经济波动周期理论观点认为货币不仅仅可以表现为经济危机的诱发动因,而且更可能成为促进危机后的复苏和经济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货币是如何作用于经济中的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的?货币对经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究竟是货币变动引发实际经济波动,还是说相反关系?18世纪的理查德坎蒂隆,19世纪的桑顿,魏克塞尔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细致研究。而有关反映货币在周期的形成,传导及均衡恢复机制中作用的较完整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产生于20世纪”这些理论将经济周期主要理解为经济围绕长期均衡状态或增长趋势周期性地波动”对以上这些理论发展进行正确的评析。

国外存在众多对货币供给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研究也顺着历史的流程阐述了货币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货币波动在短期内与经济波动具有协同效应,且领先于经济波动,随后Lucas从理性预期的角度研究发现和价格间接引发了经济周期性波动。与之反的观点是King and Plosser 提出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得出货币对真实产出及经济周期性波动无冲击作用,后来有关学者得出货币对产出的冲击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效。与中国相比,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货币资本转可以化为投资需求,剌激经济增长。

四、有关理论

不管从经验分析还是数据研究都可以看出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在试图探索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从而试图探究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等主要经济周期理论进行阐述。下面是有关的几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更好的让我们学习前人的精髓。

(一)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是关于货币供给的起源及作用机制理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是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在这一理论发展过程中,凯恩斯主流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理论为世人所接纳。后来随着货币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兴起货币供给内生论产生,货币供给理论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这里从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两个角度,对不同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加以阐述。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供给由货币当局独立决定,而不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的,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非经济因素决定。本文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内部因素、货币当局等各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同时兼有外生性和内生性的特点,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程度不同,央行可以影响货币供给,但无法完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影响,引导经济向既定目标前移。

(二)经济波动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是以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它认为经济波动是由于有效需求变动引起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下,凯恩斯把经济周期产生原因从外因论转向内因论,认市场经济波动是由经济本身内在因素会引起的,政府需对宏观经济加以调控,并据此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但是,该理论并没有与其以国民收入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理论有机结合,只解释了经济波动现象,却没有有效地论证经济周期波动的生成机制。

(三)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货币学派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归因于货币因素,货币供给数量的变动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根源。在政策主张上,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主义存在不同他们认为逆经济周期而行的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不稳定性,不适合“稳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因此,弗里德曼等人强烈主张实行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比率,以均衡速度增加货币供给,在不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不造成经济剧烈波动出现。

(四)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经济波动源自于实际冲击因素,而非所谓的名义货币冲击,实际冲击因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供给冲击”理论,二是“需求冲击”理论。在这种理论下,经济周期波动就会出现暂时性偏离,市场就可以依靠自调节机制达到实现充分就业并实现有效均衡,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不存在市场失灵了。同样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提出的放弃政府部门的干预,单纯依靠市场来调节,这种理论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不会实现。

五、两者的关系

(一)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物价、投资、消费、进出口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国内外货币金融学研究领域中热点与难点的问题之一。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经济波动影响巨大。运用统计数据分析可发现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影响的相关度很高,然而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的作用往往具有滞后性,且总体上呈现出时滞效应。证明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确实存在。并且货币对经济波动可能有缓和的作用。另一方面货币供应的不规则性特质可能潜意识的也会引发经济波动。

(二)货币结构变化与经济波动存在密切联系

货币供应可细分为总量变化与结构变化,大多数的关于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研究大都基于货币供应量,对货币供应结构变化与经济波动的比较少。但事实证明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有限的,货币结构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是通过MZ体现的,MZ对经济的作用往往长时间才能达到效果。它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势必会影响到货币结构对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有所缓和。因此货币结构的变化在研究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时也是很应当注意的。

(三)经济波动能够引起货币供应的变动

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是相互的,货币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经济波动对货币影响较大,因为经济是一直、永续的运行的并且经济运行中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与不平衡性。格兰杰曾经就提出过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与经济波动互为原因,互为因果这一结论。

六、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有以下结论

首先,货币供应量波动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领先于经济波动。同时从两种经济现象的变动的关系上看两者有相同特征。再者,货币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也有影响只是冲击效果较弱,表现程度没那么明显。但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最后一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货币中Ml、M2对经济波动影响方向和力度存在差异。

猜你喜欢

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经济周期与宏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