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现存古代寺观壁画概论

2018-01-27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0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存壁画山西

池 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010000)

壁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远古时期,中国先民就在山崖或洞窟石壁上作画。进入文明史后,人们开始在建筑物的墙壁上作画。秦、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寺观壁画开始出现。隋唐时期,宗教兴盛,寺观壁画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主体。然而,经过历代兵燹,绝大多数古代寺观壁画都已湮灭不存。值得庆幸的是,山西地区因为特殊的历史机缘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所历战火较少,一些寺观殿宇中的壁画因而得以幸存,为世人留下了一批艺术瑰宝。本文试图对现存古代山西寺观壁画进行梳理,就其艺术风格做一考察,并对其演变脉络进行探讨。

一、山西现存唐代寺观壁画

唐以前的寺观壁画皆不存。山西现存时代最早的寺观壁画为五台县佛光寺唐代壁画。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规模宏大,僧徒众多,惜于唐武宗“会昌灭法”时被毁。唐宣宗继位后,重兴佛教,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佛光寺得以重建。寺内东大殿是我国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殿内唐代壁画大部于在明宜德五年(公元1430年)塑造罗汉时被毁,仅存栱眼壁上和明间佛座背面数幅,共61.68平方米。其内容为佛和菩萨,色泽虽已泛铅,但画面精美,画工精湛,堪称我国古代寺观壁画的开篇之作。

二、山西现存五代寺观壁画

五代时期山西寺观众多,可惜留存至今的甚少。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壁画是我国木构殿宇内仅存的五代壁画。大云院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建弥陀殿。弥陀殿原构尚存,在殿内东壁和扇面墙正、背面保存有22平方米的五代壁画。东壁画题“维摩变相”,内容为8个伎乐天一边奏乐一边起舞。扇面墙正面上部画飞天,两侧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像,为弥陀佛胁侍。背面画“西方净土变”,上部天宫楼阁悬空。

三、山西现存宋辽金寺观壁画

宋辽金时期,统治者多推崇佛道,在山西兴建了大量寺观。留存至今的有三十多座。然几经后人修葺,其中的壁画大多已被重绘,仅存的遗作有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县觉山寺舍利塔辽代壁画,朔州市崇福寺弥陀殿和繁峙县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

高平市开化寺创建于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年-926年),初名清凉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兴建大雄宝殿,改名为“开化禅院”。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都绘有壁画,画面上还留下了题记。据其题记,应为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由画师郭发所作。壁画的保存情况,各部分不同。东壁残损严重,是用连环画形式绘成的佛传故事,部分画面已经漫漶不清,局部经后人补绘过。西壁和北壁保存较好,为经变图,描绘了“须阁提太子本生”、“鹿母夫人本事”等佛教故事。北壁下部还绘有供养人像。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1,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佛塔底层的释迦牟尼塑像周围绘有佛像和胁侍菩萨像,前后门框上的迎风版上画有供养菩萨像。画面造型、色调皆有唐风遗韵。灵丘县觉山寺舍利塔建于辽大安六年(公元1090年)2,塔内周围绘满壁画,据柴泽俊先生考证,现存辽代壁画81.36平方米,内容为释迦牟尼、天王、金刚和十大明王像,前后门洞两侧绘有菩萨、飞天。

朔州市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3,殿宇、壁塑像、壁画等皆为金代原物。殿宇四壁除前檐槅扇、后檐板门外,其余各处原都绘有金代壁画,全部面积为524.37平方米。弥陀殿所绘壁画主要为佛教说法图,有毗卢佛、释迦佛、药师佛,胁侍菩萨、妙吉祥、除盖障、地藏王三菩萨以及千手千眼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画像。画面疏朗开阔,色调以红、绿为主,富丽古雅,是承袭唐画风韵的优秀作品。繁峙县岩山寺建寺年代不详,但据寺内留存的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所造尊胜陀罗尼经幢可以推断出此寺落成时间不晚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根据文殊殿西壁壁画墨书榜题可知,殿内壁画乃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及王遵等人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绘制而成。文殊殿现存壁画97.98平方米,内容为佛本行和佛本生经变图,色调以青、绿为主,具有界画的风格,与写实的北宋院体画的风格一致。画面上佛本行、本生经变的情节变化多端,天上人间、宫廷市井交织在一起,却密而不乱,疏落有致,直观地展现了宋、金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市井生活场景,是研究宋金时期社会风貌的宝贵资料。

四、山西现存元代寺观壁画

蒙元诸帝亦对佛道极为推崇,元代寺观遍及全国各地。山西保存下来的元代寺观主要有稷山县小宁村兴化寺、稷山县青龙寺、芮城县永乐宫、洪洞县广胜下寺、水神庙明应王殿等。在这些元代寺观中还留存有一批精美的寺观壁画,数量之巨,艺术水平之高亦冠于全国。

稷山县小宁村兴化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元初重建。寺内壁画是在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由襄陵画师朱好古和张伯渊等人绘制。题材有七佛园、弥勒佛及其胁侍、佛传和十大明王等。

芮城县永乐宫是在忽必烈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建成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在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成龙虎殿,在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 年)由洛阳画家马君祥及其长子马七待诏等人绘完三清殿壁画,在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由朱好古的门人张遵礼、李弘宜等人绘成纯阳殿壁画。画师们在在三清殿的东西两壁绘制了巨幅的《朝元图》,图中有众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大型图像二百九十多尊,画面上人物数层,排列有序,神采奕奕;在纯阳殿画吕洞宾《仙游显化图》五十二幅和“八仙”过海等;在重阳殿画《重阳祖师神化事迹》四十八幅和“三清”、玉女等像。永乐宫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是我国古代道教壁画中的巨作。

稷山县青龙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元至元到至正年间(公元1335一1368年)重建。腰殿内绘有释迦牟尼传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十大明王和儒、道、释诸像。

洪洞县广胜下寺大雄宝殿于元大二年(公元1309年)重建。殿内四壁本皆绘有壁画,其中有释迦牟尼说法图、佛本行经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等。可惜大部壁画于1928年被盗取贩运至国外4,从残存于殿宇山墙上部的几块壁画,尚可看出其画艺精湛、气韵古雅。

广胜寺西侧的水神庙明应王殿重建于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殿内壁画绘于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主要内容为明应王生活场景、“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等画面。殿内的杂剧壁画生动呈现了元代在山西省平阳一带流行的杂剧表演形式,对研究元代戏曲形式具有重要价值。

五、山西现存明代寺观壁画

明代寺观壁画已渐趋衰微,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开始走向程式化。但山西的明代寺观壁画却独树一帜,承金元之风韵,继续向俊逸清秀方向发展。留存至今的寺观壁画数量巨大。其中称得上精品的就有2000多平方米。分布在太原市多福寺与晋祠明秀寺、浑源县水安寺、繁峙县公主寺、平遥县双林寺、五台县佛光寺文殊殿与南山寺、天镇县慈云寺、太谷县净信寺、高平市清梦观等三十多座在寺庙之内。其内容有佛教的佛、菩萨、天王、明王、金刚及各种佛传和经变;有道教的道府诸神、朝元仪仗、后士出行、真人仙迹、风俗神话、关羽事迹等。繁峙县公主寺大雄宝殿内的水陆壁画构图严瑾,人物传神,色调古朴,堪称山西明代寺观壁画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壁画史临近结尾时的绚丽篇章。

六、山西现存清代寺观壁画

清代寺观壁画艺术继续衰微,水平与唐宋元明壁画相比已显著降低。山西现存清代壁画共计一万多平方米,虽精品不多,但还是有一些颇具价值的作品。如孟县圣母庙中的《圣母出行图》和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便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

寺观壁画是为宗教服务的,主要表现的是宗教题材,是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画师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在作画时往往将自身情感、所处时代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融入其中,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和社会风貌,为我们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史、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形式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注释:

1.明万历年间刊印的《重修应县志》卷二:“佛宫寺,初名宝宫寺,在州治西,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蓋完。塔曰‘释迦’,道宗皇帝(耶律洪基)赐额。”

2.见于寺内碑文和塔上墨书。

3.见《朔州崇福寺重兴碑记》,殿内脊槫下皮“金皇统三年”墨书题记可为证。

4.参见寺内所立《重修广胜下寺佛庙序》碑。

猜你喜欢

现存壁画山西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我在山西等你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山西农业
关于老虎的“冷热”知识,你知道吗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飞蛾”修复壁画忙